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了我们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把握。
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是正确的、适时的。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时代的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或称财富增长方式,是由所处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一个时代有与其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土地和体力劳动者,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拥有的劳动力越多,谁就越有财富。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资本和机器。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工厂越大机器越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机器设备和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是“第一资本”。
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相应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资本变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成为“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财富增长的“第一资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如果仍沿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逐步降低,经济发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人为举措,而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应对时代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顺应时代潮流就能兴旺,背逆时代潮流必定衰败。物竞天择,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两种劳动
劳动创造世界。任何经济发展方式的确立,都必须从劳动这个理论元点出发。
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资料的发展,出现了代替人力的畜力、风力、水力,后来是蒸汽机的机械力以及电动机的电力。凡是以人的体力以及代替人力的力量从事的劳动,称谓“泛体力劳动”。人的智力的替代力量也正在出现,例如计算机技术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力。凡是以人的智力以及代替人智力的力量所从事的劳动,称谓“泛智力劳动”。
两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随着代替人力力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当社会只有人力、畜力、风力、水力,劳动能创造的价值较小,社会财富增长缓慢。这个时代,就是农业经济时代。当社会出现代替人力的机械力和电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社会财富增长加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这个时代,就是工业经济时代。
“泛智力劳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劳动。
“泛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得多。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时间的多少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商品价值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价值的大小体现在知识含量的高低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劳动时间的差异是有限的,因此,“泛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知识量的差异几乎是无限的,因此,“泛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也几乎是无限的。无限的价值必定远远大于有限的价值。这种超出一般价值的价值,称谓“增盈价值”。
“泛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规律是,投入一次劳动,获得一次价值;不投入劳动就不创造价值。“泛智力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投入一次劳动,在获得一次价值之后,还可能获得新的价值。专利是“泛智力劳动”的成果,专利的拥有者在自己使用专利时即创造了价值。当专利拥有者转让专利使用权后,并没有新的劳动投入,却能获得报酬,创造出新的价值。“增盈价值”就是多次价值的积累。
以“泛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经济,是以数量扩张型和粗放速度型为主体的经济,其增长潜力有限;以“泛智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经济是以质量提高型和高度集约型为主体的新型经济,其增长潜力无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重视和倡导“泛智力劳动”,用“泛智力劳动”逐步替代“泛体力劳动”,同时,在劳动结构中,逐步加大“泛智力劳动”的比例。
(三)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
知识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在实践中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真实。人们运用知识,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改善、改造、改革,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产品,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理念,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个过程就是“泛智力劳动”的过程。“泛智力劳动”的基础是知识,关键是知识参加变革社会的实践。
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机理是:通过知识的积累、思索、联想、感悟,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对事物进行创新,通过知识资本的运作推动“泛智力劳动”,创造出超过一般劳动价值的“增盈价值”,从而大量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知识是基础,创新是核心,知识资本推动的“泛智力劳动”是关键,创造“增盈价值”是目标。
(四)确立知识资源的“第一资源”地位
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知识资源是“泛智力劳动”的劳动对象,离开知识资源,“泛智力劳动”便无以存在。生产力是在劳动者、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知识资源作为劳动对象,是构成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资源就是“第一资源”。
知识资源是能够创造“增盈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源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推动财富快速增长的资源。任何其它资源都不能创造“增盈价值”,即其它资源创造的价值都远远低于知识资源创造的价值。
知识资源具有本源性特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得到全面提升。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劳动资料的质量,发现新的自然资源,提升自然资源的开发数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逐步改变过渡依赖物质资源的观念,树立知识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知识的“第一资源”地位。
(五)确立知识资本的“第一资本”地位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易,由一种资本,变为两种资本,即不仅有传统概念上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构成的传统资本,而且有知识资本。办企业没有资本不行,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办企业没有知识资本不行的道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醒意识到的事情。
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好比是企业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没有传统资本,企业无以存活;没有知识资本,企业活得艰难。知识资本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无数鲜活的事例和经典的案例形象地说明,传统资本是企业的“硬件”,知识资本是企业的“软件”。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知识资本是用于开发知识资源的资本,是进行“泛智力劳动”的资本,是用于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资本,以及蕴含在创新成果中的特殊资本。知识资本是由传统资本投入形成的。通俗地讲,知识资本就是包括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费用、用于创建品牌的费用、用于专利工作的费用等等,所投入的货币资本的总和。
知识资本是能够创造“增盈价值”的资本,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资本,是加快财富增长的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极其重要的“第一资本”。
鉴于目前人们对知识资本概念的生疏,对知识资本作用的尚待认知,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必要进行知识资本理论的普及,并深入开展知识资本理论的研究。
(六)大力普及和开展创新活动
普及和开展创新活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 “第一资源”的最终归宿;创新是“泛智力劳动”的全部内涵;创新是企业“第一资本”的总体流向。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知识经济时代。
当前,阻碍创新普及和开展的最大障碍,是关于创新的定义。“怎样认识创新”是一个国际性议题。2003年,欧盟提出要重新认识创新概念。2004年,美国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中反复强调创新的变化特征。他们都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产生了质疑。
随着创新实践的深入,创新理论也要随之发展。通过对百家企业案例的探析,创新可以这样来定义:“创新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规律获得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用这些新的认识和把握对事物进行改进、改善和改造,并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有利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
创新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新的认识和把握。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要能获得哪怕是深入一点点、新一点点的认识和把握,都可以称为是创新。创新存在于任何领域、任何岗位所涉及的任何事物,人们只要用心工作,用脑思考,日久天长,都有可能获得事物本质新的认识,都有可能发现事物新的规律。因此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并不神秘。创新能力人人皆有,创新并非是“天才”的专利。
要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普及创新知识,倡导创新行为,鼓励各行各业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一个波澜壮阔的创新热潮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