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国际货币理论问题
作者:王海钰    发布:2010-06-17    阅读:31685次   
一,什么是货币?
目前对于货币一语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什么是货币?在本文中,我们把它定义为相等物态。即相等交换表现形式物质形态 。但是,在传统人民群众的观念里的回答是“钱”。这种回答是不错,但是仔细一想还是没有回答。“钱”的内涵太模糊,“钱”的外延也太广。在权威著作教科书中给货币的定义是“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马克思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一是马克思生活在一百年前而且只是研究了商品交换,不可能有调查古代的问题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具体问题的远见,所以只能表现货币那个时候的基本特征。马克思的定义之所以有待更正,主要出在“特殊商品”这一词语上。“特殊商品”为货币,但作为“商品”其本身必须有价值。“特殊”的是可以作为一般等价物。马克思把货币 具体到金(或银)。应该说在商品交换时完全符合实际,无懈可击。问题是到了现代,金本位被废弃,改成了纸币,并且金的价值和纸币已经完全脱钩,与单位金属量相等的特征丝毫不存在了。更值得指出的是纸币虽有价值、相对代表劳动产品的“结晶”其价值微不足道。目前在支付手段中,有相当多的激光卡,只要一划就可以成交。这种卡、电子币根本谈不上“特殊商品”,但却执行了货币职能。所以,马克思的“货币必须是有价值实体的商品充当”立论基本上被动摇了。
当然,有人会说“电子币”是纸币的代表,而纸币是黄金的代表物。假如我们就使用这种还原逻辑来推理,黄金就是铜的代表,铜就有可能是粮食的代表,甚至是劳动人身的代表了。这样就把一般相等物还原成个别、偶然的相等物了。我们只所以反对这种还原逻辑是因为不懂作为交换物的效应概念。纸币的价值不在其本身上,严格来说与它本身价值无关,而它能买到物品、能转换劳动产品的所有权状态是一种权力效应。正是这种权力效应来源于法律的规定。相反,如果武装力量把它推翻,立刻就变成白纸一张。
以上关于货币的定义,决不是咬文嚼字的游戏,而是理论的严密性问题。这种理论关系到经济制度的定义问题。第二,货币的伟大意义远远超过它的自身。因为货币职能衍生出的功能机制,制约和推动劳动人民的经济行为。
 
二货币职能衍生货币功能。
 
首先货币的计算职能衍生分配功能
1)衍生收益权。所谓收益指收入减去成本。由于交易的多层次性从而构成经济体上的社会分配。假设经济体中只有三种收益:个人家庭受益,企业(生产劳动体)收益,政府收益。可以得出两个规律:个人收益与政府收益相等才有个人的劳动投入。当个人收益小于政府收益时即使对社会有利个人也不会进行劳动投入。二是企业收益与政府收益相等时才能有企业产生。当企业收益小于政府收益时企业就会退出,也就是说政府对生产劳动体的剩余价值索取大于其收益时将阻碍生产劳动体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这两个规律说明一个问题,政府收益的大小决定民族国家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
2)界定积累资产的劳动价值形态。人类经济制度发展史上有着多种货币形态对劳动价值内容的计算是不一样的,故使生产劳动体的积累资产的劳动价值形态有不同。比如劳役币下劳动价值可以是劳动资源与劳动时间构成,P=V+C。这时资产设备积累是一种劳役量上的积累称为劳役资本。劳役资本必然是共有权,具有外排他性的同时有着内排他性。在实物货币下P=V+C+M。这时资产设备积累是实物资本,一般是行政经营为主,称为财政资本。政府有着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国民称为政府所有权,官员们称为公有制。在纸币交易制度下,P=(V+C+M)n/m。这时的劳动价值形成不单与劳动资源、劳动时间相关而且与总需求、总供给的量变相关。劳动价值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长,随着总供给的增加而减小。这时的资产设备表现为信用资本,以个体经营为主表现出个体所有权。官员称为私有制。在电子币下P=(V+C+M)E/R。这时劳动价值形成于总消费与总积累的比相关,就是说真实劳动价值的变化,在总消费大于总积累时真实价值大于名义价值,反之真实价值小于名义价值。其资产积累表现为股权资本。这时企业管理出现制造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分离,称为机构所有权,即社会所有制。
3)正是货币的劳动价值形态的界定功能、收益分配功能改变了人们的行为目的与目标观念意志,出现了不同货币物态下不同交易规则制度安排,导致经济体内产业构成的不一样(劳动就业岗位多少)从而出现经济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才有了现实中宪政制度、企业制度、要素制度的不一样,效率的不一样,从而有了经济制度形态面貌特征的不一样。
 
其二货币的支付职能衍生劳动价值形成功能
 
1)  在劳动产品的买卖中买方支付货币获得劳动产品,对货币与劳动产品而言形成货币与劳动产品的相对流动可以说劳动的流动是建立在货币的支付职能上。正是这种活动时劳动产品有了价格,货币的收入使劳动产品有了价值。正是这种货币支付职能使劳动活动形成价值。换言之没有货币的政府也就没有劳动价值的形成。相应的是货币成为劳动价值的表达,所以货币功能也就成为劳动价值形成的规则制度安排。从交易过程上来看货币是劳动活动交易的工具与交易对象反映在人的大脑里就构成人们的交易意志力与交易观念,那么不同的货币交易就形成不同的交易规则制度安排。例如在实物货币交易下,交易对象是自给品观念,因为是有了剩余而卖。这就形成指令性意志力作用下的使用权交易。在纸质货币交易下就构成合约性意志力作用下所有权交易,因为是满足生产需求即为卖而买的商品观念产生。总之货币的劳动价值形成功能导致交易制度发生。
2)货币支付职能使纯碎的货币经营管理组织体产生。但是货币形态不同其经营管理组织体制是不一样的,既可以与政府组织一体化,也可以独立于政府组织。正是货币经营组织体制的不一样导致企业资产设备劳动价值形态的不一样,有了财政资本与信用资本的本质区别。
3)资本性质的不一样意义特别伟大,它是决定企业所有权或者说企业制度的客观性物质。所谓企业制度是指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主体的不一样,财政资本性质意味着政府有着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信用资本性质意味着个体有着企业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
4)货币支付职能衍生货币流动功能。就是说由此产生债权与债务观念。货币流动量的大小标志着劳动产品流动量的大小,而货币形态不一样决定着社会财富增长率的不同。比如劳役币与实物币由于客观物质量的既定使流动量为既定,而纸币与电子币就不受客观物质量的约束。后者交易制度下社会财富增长率要比前者高许多。用经济学语言讲前者交易制度劳动产品流动费用要高,后者交易制度劳动产品的流动费用要低许多导致社会收益出现巨大差异。其债权与债务矛盾的化解规则也有着本质区别。
 
其三,货币的流通职能衍生社会财富的流转功能
 
所谓货币流通,一是指G---W---G,即货币为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二指这种不间断的重复工厂;三是指社会财富用货币来表达观念反映过程。1)任何资源当附加上劳动成为有用性有货币表明价值形成而流通起来才使社会分工成为可能。物品与货币的相对流通构成劳动价值的流通,获得货币方等于获得劳动活动价值的证明。所以货币的流通就构成劳动价值的流通,货币的获得成为获得财富的证明。货币流通功能就如人体的血液流通功能一样把人类经济体社会变成一个复杂的功能全备的有机体而不是马克思观念中的庞大的建筑体。一个经济体离不开货币流通就如人体离不开血液流通一样,同样需要有一个货币的创造机构才能有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货币只所以成为货币实质是一项权力的反应。这种权力一方面是经济管理权力另一方面货币所有者拥有相应的权力。从国家层面上说任何军事、政治、经济事件背后都有着货币权力的支撑。从个人层面上说其生存与发展、公平与平等的背后都离不开货币的支撑,或者说都与权力货币分配相关。
2)劳动产品与货币的相互转化而流通使劳动活动流通,那么价格就成为流通速度的决定因素。但是在价格的形成中不同的货币形态其价格形成有着不同的意志力。一般来说,市场合约意志力将形成均衡价格,人们理性预期意志力形成惯性价格(效用价格),在政府管理意志力下形成效应价格。货币物质功能的意志力与人的意志力矛盾冲突的解决的规则制度安排导致要素制度、企业制度、宪政制度的形成。也就是说不同货币形态下有着不一样的要素制度、企业制度、宪政制度安排。由此而论,货币功能实际上扭曲了劳动人本身的理性,使其追求基本权利平等最大化的理性转变为利益性、福利性行为。劳动价值流通并不是按利益性、福利性行为方向来流动而是有要素剩余价值索取权、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社会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制度来约束。只是不同的货币交易制度下其剩余价值索取权、控制权、监督权的主体不同而已。在现实中反映为不同的要素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经济体管理制度的不一样罢了。
3),只要是付上货币标示物品说明有了价值同时进入流通,诱导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昔日人们生存必须的物质性财富观念这时货币也被财富化。人们的生产劳动活动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劳动产品的丰富而是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经济体复杂的财富流动可通过货币流动来观察,个人、企业、政府他们各自货币收入是多少不只是社会利益的博弈而是劳动价值的分配过程,要素剩余价值索取权、产品剩余价值索取权、社会剩余价值索取权规则就成为分配制度的安排。不同货币形态决定着劳动价值形态的不同也就决定着分配制度的安排,所以货币的流通规则也就决定着人类制度社会形态面貌的形成。劳役币流通下称为生存品经济制度社会,实物币流通下规定为自给品经济制度社会,纸币流通下规定为商品经济制度社会,电子币流通下规定为市场品经济制度社会。
 
其四,货币的储备职能衍生再投入扩大生产功能
 
从整体上货币是流动着的,才有了劳动产品的流动、社会财富的流动,但从具体的买卖行为上看货币却是停顿的时间多,这样就有了货币的储藏、储备、储蓄。正是这种货币储备使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成为可能。
1)  货币物质形态不一样对再生产扩大的推动有着巨大差异。比如金银有着沉淀性其扩大再生产功能就较小,相对纸币有着储蓄量大其推动再生产扩大功能就大的多。
2)  由此引出企业资产设备积累速度的巨大差异。反过来说是资产设备劳动价值形态的不一样导致资产设备积累速度的不一样。
3)  货币物质形态的不一样,使货币经营主体有着不一样,诸如钱庄、银行、基金银行等经营性质完全不同的货币经营组织。这种不同导致资本性质的不一样,比如财政资本、信用资本、股权资本等。这种资本性质的不一样引出企业所有权主体的不同,诸如公有制、个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等的不一样。
 
二,货币功能的伟大意义(货币权力效应)
 
1)  历史表明,货币的四大职能必须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有其运作的连续性,同理才有着其功能的作用,才使功能机制得以稳定持续地发挥。正是货币功能持续的发挥从而显示出货币的权力效应、对劳动产品的索取权效应、债权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把这种效应归纳为货币权利效应。在货币权利效应作用下才导致人们自觉性尊重的道德观念产生。(在此基础上滋生宗教意识)
2)  在历史上不管史学家列出多少货币,总不外乎劳役、实物、纸质、电子等四种货币形态。正是这四种货币形态的功能的巨大差异导致劳动价值创造、劳动价值形成、劳动价值分配、劳动价值实现等四大经济运行规则制度安排的巨大差异,从而有了人类制度社会面貌特征的截然不同。进一步的是剩余价值形态的不一样,才有了对要素剩余价值、产品剩余价值、社会剩余价值等索取权、控制权、监督权的主体的不一样,即要素制度、企业制度、宪政制度的不一样。前者是物与人的关系规则制度安排,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规则制度安排,这种规则制度安排货币物质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这四种货币形态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表现为四个不一样的制度社会形态。
3)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交易,交易费用的下降基于双方权利的界定。我们假定交易费用的大小与需求权利成正比,与供给权利成反比。表面上看似权利有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实质上有货币的功能机制与权力效应来给定,就是说货币成为需求权利、供给权利之比的函数即交易效率来度量。在既定条件下可有四种情况:一是交易效率无限大,或者说交易费用为0,意味着供应权利为0,在真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二是交易效率大于1,交易费用小于1,就意味着供应权利索求小于需求权利的索求。三是交易效率等于1,交易费用也等于1,那么需求权利与供应权利相平衡。四是交易效率小于1,交易费用大于1,这时意味着需求权利小于供应权利的索求。有此而论需求权利来源于国民的组织性,供应权利取决于政府的组织性,所以交易效率的大小即交易费用的大小与政府权力对权利的管理相关连。故货币交易制度是人类制度社会形态的面貌表现,经济体宪政制度是人类制度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表达。这种货币对权利索求的力量称为货币权力效应。
4)  有趣的问题是从前一个制度社会形态是如何转变为后一个制度社会形态的呢,或者说是如何从一个低级的制度社会形态过度到一个高级的制度社会形态的呢?这里只能作出简单地回答。这是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研究说明,从劳役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向实物经济制度(自给品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的变迁过程史学家称为农业化过程,时间为750-800年。从自给品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向商品经济制度(资本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的变迁过程史学家称为工业化过程,时间为350-400年。从商品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向市场品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的变迁过程称为城市化过程,时间为150-200年。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处在这种变迁当中。这种规律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纸质货币交易制度向电子币交易制度的转变过程。
5)  但是劳役币、实物币作为交易中介是一种“特珠商品”。可以作为货币是其特珠性,但其货币权力不能超越其客观条件而对政府权力有着约束。所以往往出现二者的“双轨制”运行。在纸币、电子币流通中就不受客观物质条件的约束可以随着政府组织的偏好而增减,也就有了货币权力的扩张,相应是政府组织权力的扩大,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货币的权力效应。
6)  纸币、电子币的权力可以随着政府的偏好来增量发行等于政府权力的扩大。首先货币增量发行是对商品价值索取权的扩大,但这种索取权的扩大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不一样。比如纸币化(商品化)初期年递增20%并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使政府部门获得大量的财富。一般情况下就不能有货币发行的随意性,货币成为调整商品价格的工具。作为货币发行者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资本增长(减少)来增加企业设备资产的积累来刺激产出增加。其次有实物币转变为发行纸币是对新的交易制度的合法化,或者说是对新的劳动价值形成规则支持。这种交易制度的转变实质上是经济体职能的转变,比如在指令性意志力作用下表现为使用权的交易中意味着整个经济体只有生产职能,即整个民族国家为一个大工厂,政府组织与宗教、生产、治安、司法等组织体的一体化而管理效率低下。没有分工就没有效率。纸币流通下是合约性意志力作用下所有权交易制度这意味着经济体是经营职能,使整个民族国家为大经营体,这时政府组织与宗教组织、生产组织、治安组织、司法组织等相对独立化促进管理效率翻翻提高。在电子币流通下是法定意志力作用下占有权交易制度意味着经济体是经营管理职能,意味着整个民族国家为经营管理体,这时权力最大的组织是财政经营管理组织,各级政府组织、要素经营管理组织、治安组织、司法组织、军事组织等等表现为独立、平等地位。就是说作为经济结构上的管理机构是分工合作制,从而比现在集权制、分权制管理效率要高许多倍。
7)  马克思主义最失误的地方就是对货币功能、货币权力效应的忽视。我们只所以对货币的功能与权力效应不亚其烦的讨论而且是以主权货币为对象的讨论,是因为讨论国际货币时必须以主权货币为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对国际货币有着正确的认识。国家之间的交易规则只能建立在各国内部交易规则制度的基础上。
 
三,国际货币与主权货币的区别
 
上面货币功能、货币权力效应的讨论是对经济体内部交易制度历史的归纳与总结。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实质上是货币物质形态的发展。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被分为低、中、高收入不同是源于其制度社会形态的不一样,其根本因素是在经济运行中劳动价值创造、形成、分配、实现制度的不一样,表现出要素制度、企业制度、宪政制度的不一样。这些都可以通过货币流通规则制度的不一样观察出来。例如上个世纪号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同样使用纸币,但并没有纸币流通。在中国是票证流通,本质上是实物货币流通,这决定了其自给品经济制度社会形态,所以才有了比西方资本经济制度社会低一半的经济发展速度,几十年下来全部陷入低收入陷阱。(参阅王海钰《国别收入差距扩大之原因》)之所以出现国别的先进与落后用一句话来盖裹就是不同货币功能作用及权力效应的结果。
什么是国际货币?按照马克思的话说就是越出国界流通的货币。在世界精英们看来,黄金才是理想的国际货币。他们认为最诚实,它代表着客观、公正和不欺诈的交易行为,在成员之间交易的庄重、不虚伪,在今天你拥有的财富在明天、明年、在遥远的未来都能够兑换与今天等值的商品和服务。就是说只有黄金货币交易才客观公正,才有公平合理的价值尺度及财富储藏作用。进一步的是只有在黄金货币体系下才能真正的刺激财富创造,抑制投机,推动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然而这终归是理想,只不过是对现实国际财富分配方式憎恶的反应罢了。
其实目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全球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国际贸易过程是一个追求资源共享、收入均等化的过程。可想而知,原始的贸易只能是劳动人的流动,在无兵器时代族群通过迁移来实现资源共享、收入均等化。当资源稀缺时产生了国界,就如野生动物一样划分地盘有了资源边界的划分。族群之间资源贫富差异显现,解决的办法就是交易。
国际贸易是从双边贸易开始的,可以肯定的是物易物交易,支付的对象只能是实物货币。从偶然交易到经常性交易,在实物货币作为中介下只能表现为自给品交易,即有剩余而卖。但已经构成劳动产品的流动,或者说财富的流转。随着经济的发展,稀有金属的金银上升为货币是自然的事。
事实并非如此,国际货币必须以主权货币为基础。也只有主权货币才能有信誉,才能具有四大职能。只有在信用之下,才能衍生出货币的功能和货币的权力效应。然而黄金、白银的沉淀性注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创造出纸质货币作为金银的证明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纸质货币的发行可以几乎无成本的进行财富索取虽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人们还是遵守这种交易规则。问题出在纸质货币也是财富创造力量的象征。虽然说通过战争也可以掠夺财富,但是通过计算时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买卖。
主权货币的信用来自劳动价值创造力量的相对强大,使人们相信储备这一货币都可以任何时候都可以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所以国际货币的流通一般是最强大经济体的主权货币。从古代的罗马到近代的荷兰、英国。他们的主权货币都在国际上流通过就是证明。同样目前的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也是以财富创造力量的强大为根基。只有出现新的国家的财富创造力量强大到超越美国时,美元自然退出国际上流通。英镑如此。美元同样如此。它不依精英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换言之只要没有出现财富创造力量超越美国的国家,就无法撼动美元流通的国际地位。
只要有货币的功能、货币权力效应的知识,就能认识到国际货币纸质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是一种进步。1)国际贸易商品化,从而改变了国际交易观念。由传统的有剩余品才卖,变成为卖而买。就是说使许多国家为获得美元而推动财富创造能力来努力。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经济观念。2)国际贸易纸币化,使出口产品在劳动价值形成中有了名义价值与真实价值的双重性。实物货币价值是P=V+C+M。纸质货币价值是P=(C+V+M)n/m。后面的公式意义是说在国际上供大于求的产品其名义价值低于真实价值,反之求大于供的产品其名义价值高于真实价值。3)美元的大量发行推动了国际性企业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落后国家的企业制度结构。在政府所有权企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只有转变为私人所有权占统治地位时才能冲破“低收入陷阱”。就是说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由财政资本性企业制度向信用资本性企业制度的转变。进一步的是推动了股权资本性企业的大量增加。这种企业制度的提升有力的提高了全球财富创造能力。4)国际贸易纸币化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分工,使资源性国家、加工性国家、技术创新性国家凸显。这种分工也就提高了全球经济效率。也就使实现全球资源共享、收入均等化趋势前进了一步。
当然,美元无节制的发行也有其害的一面。就是美国可以无节制的发行美元纸币,使美国可以依赖负债过日子,一方面使其走向一个彻底食利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元权力效应走向国际警察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问题出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与主权货币在功能上、权力效应上的差异。1)现实的全球经济势态决定了国际货币必须建立在主权货币的基础上,因为纸质货币的经营管理需要相应的机构,诸如央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等经营管理组织才能有纸币发行量与一篮子商品价值的稳定性表达。银行作为企业组织受到社会的认可是建立在一定量的准备金上。然而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不可能对国际商品价值的稳定性尽义务,从而失去对国际财富的分配功能。但承载财富的流动功能却增强了。在美元交易规则制度下,顺差国收入美元纸币,输出的是社会财富。而美国的逆差中输入的是大量的劳动活动结晶——社会财富,支出的是几乎没有成本的纸币而已。2)国际贸易不平衡,一般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平衡。名义上的本币升值,是输出的财富价值真实性贬值。美国之所以在30多年的时间成为富裕的强国是与这种无代价的对国际财富窃取分不开。至于顺差国社会财富丢失量的大小是一个具体问题。3)美元纸币的大量发行推动了美国企业信用资本扩张,这就为美国企业全球性投资开辟了通道,同时为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奠定了基础。在美国国民总产值中,研究表明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几乎相等。美国对全球剥削地位的上升推动了穆斯林国家对美国的仇恨增加。4)作为主权货币的美元在国际经济运行中没有相应的权力效应,诸如生产对象的生产观念、交易意志力的设置权力,也就不能具有国别经济制度形态变迁推动作用而陷入纯碎地剥夺性。这就为落后开放的国家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在引进外资时有必要进行收益成本的计算,当然外资的引进的同时会带来技术进步使财富创造力增加,这时财富增加增长必须大于出口财富的丢失,才有利可图。技术的引进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不错。但外资引进却有一个临界点p,超过这个p点的外资引进是不合算的。但是在美国却没有这种情况。5)美元纸币国际化推动美元信用资本的强势增加,使华尔街信用资本票据创新无法抑制从而推动了美元资本的投机行为增强。落后国家一旦资本项目开放就等于向美元资本投机提供机遇,稍有疏忽就必然招来金融危机。
四,未来国际货币趋势
当我们清楚国际货币的特珠性时,即具有一般货币职能却不具有一般货币的功能。问题出在他是建立在主权货币的基础上。目前就是作为主权货币的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却不能具有相应的功能,可是他的权利效应却有所放大,使之成为国际商品的索取凭证。美元无节制的发行与华尔街银行无监督性的票据创新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的食利国家,同时长期的贸易逆差陷入依赖借贷消费,使之成为最大的债务国。2008年美国的借贷危机爆发使之构成对美元国际货币的清算,预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倍受质疑。
尤其是中国学者担心当今的美国已经债务缠身,当债务计息超过经济增长时有可能宣布美元破产。终归美元破产决不意味着美国破产而是可以赖掉美元债务而轻装上阵,在拥有着强大军事力量、科技力量和资源丰富基础面前利用“破产保护”规则来更改国际货币游戏规则。那时美国打着“丞救国际货币信用”使用新的“黄金货币”从新取信于天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因缺少黄金储备而束手无策情况下只能承认美国失去“债务锁链”来期待一个金光灿烂的新世界。因为这种现象在德国已经上演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只有黄金才能作为公平的客观的交易契约,使交易双方有着无欺无伪的合约性;也只有黄金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储藏、价值尺度才有客观性、合理性,对全球贸易体系才能有着公平公正分配,从而提升经济道德伦理水平。美国有8100吨黄金储备下却死死抓着不放这说明了什么呢?
欧洲人创造出一个区域货币欧元来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是区域货币价值的稳定性要求下属国家不出现财政赤字为前提。问题是下属主权国的经济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作为经济体管理者政府组织理念也不可能一致,利它性意志力值得怀疑,相反追求经济体福利收益最大化被视为人性所在,所以变相地加大财政赤字在所难免。在世界经济波动环境下将导致一些小经济体出现财政危机。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欧元中央银行来救济,二是加税缩紧财政。当两个办法走不通时,退出欧元区域就成为最佳选择。欧元推行从理论上看好像不错,但只是实践的开始。当欧元发行量依一篮子商品价格稳定化为根基,也就失去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欧元区域里就会出现经济体强势者愈强、弱势者愈弱的趋势无法避免,使整个区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种观点是国际货币联邦化,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来替代主权货币的理想。我们认为100年内难以形成,原因有三,一是纸币的使用,其信用来源于背后特别武装力量。在主权国家有着自己武装力量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之间产生一个独立的纸质货币的发行管理的机构是不可能的。二是依赖于国际上有个统一的武装力量。三是国际货币的功能与权力效应不是通过所有参与国通过协议能确立下来的。其实国际货币的形成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巨大差别时国际货币自然产生。目前国际货币依赖民族国家经济强势的主权货币的趋势不是人们的意志能改变的。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经济强势国家出现,国际货币将随着变更。美元替代英镑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有着区域货币的强大上升为国际货币的趋势,但是这是经济体联邦扩大表现为区域货币。就如香港,台湾与中国大陆那样有自己货币的同时之间的贸易用人民币结算。他们失掉的只是部分外交权,但却节省了国防开支。这种现象称为经济体联邦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其周边国加入联邦是自然而而然的事情。必须指出未来的国际货币是电子币形态,是纸币的证明。就如纸币是黄金的证明一样。(电子币是如何产生的是另一本书的内容)这里必须做出简单的描述。电子币是在占有权交易中使用的货币,即生产过程还没有开始,提前二年,或者三年更长时间就将企业的产品卖出,买方支出的是电子币,就是一个人民币数字即是人民币的证明。
电子币是比商品经济制度形态高一级的市场品经济制度形态中的货币。市场品经济制度社会与目前商品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不一样的地方有:在经济运行上产出的是市场品即生产过程开始以前已经卖掉的产品而非生产出来才卖的产品;在劳动价值形成上是法律规定性价值的占有权交易而不是目前的市场合约性价值的所有权交易;在劳动价值分配上对人力资本收益是法定性权力分配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剩余权力,也不是君主主义的财政权力分配;在劳动价值实现上是分工合作制对财富所有权进行界定而不是分权制、集权制对财富所有权进行界定。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市场品经济制度形态中要素是机构所有权制度,商品经济制度形态中要素是团队所有权;在企业制度上,企业是社会机构所有权,而商品经济制度形态下企业个体所有权占统治地位,自给品经济制度形态下企业是政府所有权占统治地位;在宪政制度上,市场品经济制度形态中是“专家会议”财政收支权,商品经济制度形态中是议会财政收支权,自给品经济制度形态中是政府组织财政收支权。假如中国在20年后进入市场品经济制度那么人民币的证明——在人民币基础上的电子币必然成为国际货币。
中国进入市场品经济制度就意味着进入人力资本积累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彻底抛弃改革以来的要素供给弹性最大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占有权交易制度下就意味着在中国大地上实现全国性无库存生产,这就使中国进入比美国高一半的经济发展速度,短时期成为经济强大的国家的主权货币自然成为国际货币,因为她成为一切发展中国家对其先进制度学习追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