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金融
人民币路线图
作者:任志    发布:2010-07-12    阅读:31701次   
人民币路线图
货币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货币区域主权的象征。单货币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内涵。作为一种通货,货币具有集成性。在和平年代,国家竞争表现在经济与科学实力上,本文以货币为切入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及其意义。
作者的基本观点: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货币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只需盯住影响范围最广表现最好的美元,确保人民币始终表现比美元好一点点即可,不要急于放开人民币与美元自由兑换,过早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并不是最优选择。
国际形势
分析国际形势必须把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作为重点,不过本文只分析货币及其相关的经济要素。目前欧元区国家正在经历债务危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债务恶化,法国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较大,虽然欧洲央行通过了75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但投资者任然担心这种趋势会蔓延以及欧元区复苏不明朗导致了欧元相对主要货币连续大幅度贬值。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美国国债,使十年期国债利率降到3.5%以下,以及金等保值投资品上,使金价一路走高。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担忧,使投资者选择了更加稳健的投资品。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的救市计划只是阻止了经济进一步探底的可能,增长任然乏力。虽然美联储采用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近一半的美国人感觉个人经济紧张、消费谨慎、CPI接近零、就业压力严峻。有经济学家担心美国会发生通货紧缩,但是世界经济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G20多伦多峰会
刚闭幕的多伦多二十国峰会上主要有三个议题值得在这里简要讨论。其一是继续刺激经济还是紧缩政策。其二缩减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其三是否要征收银行税。
美欧的政策分歧:美国与日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复苏。欧元区认为应该紧缩货币,加拿大、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开始加息。德法两国认为:其一欧元区已经动用了7500亿欧元来挽救债务危机,而且德法两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良好,如果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德国明白欧元区各国的政策并不能高效协调,一旦通胀来临,各国政策不一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加大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与汇率波动,导致欧元崩溃。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会放缓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但能让经济更加平稳。其二紧缩加息使欧元不至于贬值。目前欧元贬值20%以上已经符合市场预期,再贬值没有道理,只要欧元区没有更大的经济隐患,欧元不可能再贬值,建立市场信心是重点。究竟是紧缩还是刺激关键看各国政府是否有能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与有效性。其三欧元如果长期相对美元贬值20%,欧元区会经历输入型通货膨胀,使欧元实质性贬值,虽然对长期出口有利但对欧元不利。货币供给量、流通速率与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总量决定通货膨胀,即只有相对过量的货币供给才会导致通胀。流通速率取决于市场的信心、政府给予的经济承诺以及经济复苏的信号。只要市场走向不明、经济复苏缓慢流通速率就基本保持稳定;因而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就会稳定,货币存量就相对不变。所以欧元区继续刺激经济显然有利。然而市场信心增强后各国对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速率会快速变化,转向紧缩政策阶段并不好控制,欧元区并不指望依赖统一的经济政策快速收缩货币存量,而且欧元区希望欧元兑换美元汇率能快速返回1∶1,加息是必然选择,欧元区的经济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平稳以及欧元的相对保值,所以欧元相对美元就相对缺乏弹性。
美国的意图:美国希望欧元区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认为:其一出口在短期内具有刚性,美对欧出口在短期内不会因为欧元贬值而受到影响,只要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对美国就有利,美国担心紧缩政策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阻止投资性需求,使欧元进入一个通货紧缩的循环,影响到美国的复苏计划。其二奥巴马希望尽快解决高失业率、促进出口、恢复经济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选举。
总的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更多的依赖新兴的发展中国家。G20峰会发达国家承诺2013年前将政府债务减半,政府将采取开源节流的政策减轻债务,增加税收并削减财政支出。政府向来是最大的采购体,政府减债使得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非政府投资与消费。各国大量削减负债将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评级较高的可投资资产将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下降,资产升值,市场波动更加频繁,投资风险加大,消费缩减,通货膨胀更难控制。新兴国家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更加动荡的金融环境。快速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对不足使下一次经济危机很可能由新兴国家引发。因而各国为了调整经济并不会完全遵守G20峰会上的承诺。而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削减赤字的承诺会明显减缓经济增长。各国在征收银行税的观点、方法与行动方案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G20毕竟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协商与最终结果、承诺与行动并没有必然的统一性,它对世界经济有利,但我们不能对它期望得更多。
美元的阴谋
有学者认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美国政府利用穆迪、标准普尔这类有声望的评级机构来降低欧元区的债务评级。因为美国目前不仅要解决高失业率,而且要加强对外部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控制就必须增加战备支出。这部分财政支出必须通过在市场上发行国债来解决。美国只能打击欧元,造成市场恐慌,投资者就自然而然会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美元资产特别是国债和黄金上,这就降低了国债的筹资成本。黄金价格的一路走高正在加大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其次欧元贬值为美元贬值创造了条件。G20峰会上,奥巴马劝欧元区继续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奥巴马认为,只要欧元区继续刺激经济,欧元就会实质性贬值,这就为美国先低成本发行国债再让美元贬值以摆脱债务负担创造了时机。不过这遭到了德法两国的坚决反对。它们认为如果要刺激经济宁愿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刺激,因为财政政策只是一次性增加通货,等到退出政策时经济会返回原形;而且将来欧盟区还要履行缩减债务的承诺,这会造成将来政府消费大规模的减少,反而会妨碍经济。而货币政策是同时从投资与消费两方面刺激经济,虽然缓慢但能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近期欧洲央行决定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继续利用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向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发难,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其一欧元区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小,欧元过分不稳定会迫使欧元区减少对外贸易,这对美国以出口增加就业的战略相悖(欧盟是美国的重要出口伙伴之一)。其二欧元在债务危机以前一直比较强势,它不可能一蹶不振。再者欧元区近期积极应对危机,如各国通过了成立欧盟“外交部”的决议,各国也正在积极磋商成立“欧盟经济政府”,从宏观层面上来管理与协调欧盟经济。这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市场信心很重要)。其三欧元表现越差贬值幅度远大,投资者越担心美元贬值,因而会卖出美元资产做一些反向操作套利,间接阻止了欧元继续贬值。不过现阶段,德国的政、商、新闻界以及民众给政府施压,要求德国退出欧元区,普遍认为应当重启德国马克,使德国马克强势;对欧盟其它国家的救助只会浪费德国纳税人的钱,拖垮德国经济。另一种观点认为,德法应当联合起来在欧元区内建立一个超级欧元区,将欧元区的国家分级对待,这无疑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欧元继续保持弱势。
美国一贯的做法是首先打击其它货币以保证美元强势,特别是经济危机时。其次才是考虑美元贬值。因而欧元区通过紧缩政策使欧元升值时,美元贬值的幅度会受到限制,所以先打击欧元使其贬值,然后发行国债筹集到低成本资金,最后迫使美元贬值以减轻债务。如果打击欧元较轻,美元贬值幅度受限,如果打击欧元过猛会引起全球经济激烈的动荡,对谁都不利。如果欧元贬值幅度过大且不可逆,那么美国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出口只有使美元以更大的幅度一次性贬值,这会削弱美元的统治地位。欧元区随着美元的贬值将不得不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这种影响将是全世界的。其实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在短中期并不十分有效,出口更多的体现在相对优势上。如果美元果真贬值,人民币也只能跟着贬值一个相对较小的幅度。如果美元不再强势,人民币就可以放弃盯住美元。
美元通过一次性贬值来摆脱债务并不可取。我们这里假设美元相对其它货币一次性贬值一个较大的幅度比如说20%,这会导致利率快速上升,这并不一定就会转化为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是实际利率与风险直接上升的结果。即使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的担心将导致货币流通效率的降低,财政政策投入的过量货币会被流通速率的降低所抵消,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会使资产价格下跌(目前美国房贷还存在泡沫,违约率有上升的趋势),消费萎缩,市场会转向通货紧缩,美国政府会被迫再一次刺激经济,投资者对美国也将更加失望。世界经济相互渗透注定美国的阴谋有限,算计他国的同时也在算计自己。美元铤而走险无疑对欧元、日元以及人民币更加有利,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就算美国要赖掉债务也必须等到美国经济好转,市场基本面良好,投资与消费热情很高时才有利,这时美元弱势不会影响美元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注定必须通过慢通货膨胀来达到目标,慢通货膨胀首先是通过市场预期、消费旺盛、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因而企业愿意增加工人,提高工资与原材料采购价格来增加支出,进而推进CPI上涨,同时又不至于使利率快速升高。因为通货膨胀率上升被实际利率与风险的降低所抵消掉了。
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正在恢复出口增长,但是欧元贬值导致对欧元区出口的压力。如果世界经济恶化,中国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国内的财政政策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然而五月CPI超过3.1%,通货膨胀抬头,不过全年CPI超过4%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就在作者写本文时,央行决定推行汇率改革,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使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央行认为如今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盯住一篮子货币更能反映真实汇率有利于中国的利益,且能有效抑制通胀与资产泡沫。实际上央行的汇率政策任然是支持出口战略,这是一种战略短视。相反我认为现阶段应该在兼顾国内经济指标的同时,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逐步提升为国家的经济战略乃至国家战略,任然要盯住表现最好的美元。如果人民币成为数一数二的国际货币,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远远比出口利益多得多。总之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应当从长计议。
美国经济战略的可能模式
作为最大的老牌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战略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美国经济战略总的来说是以就业率为主,通货膨胀为辅,适当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当然美国有时候也把通话膨胀作为主要目标,通过经济增长来缓解就业矛盾。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复苏是美国的主要目标。美元作为通用货币的绝对霸权地位决定了美国的经济战略决策不会受到外国经济政策的强影响。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对外债务负担加重,所以美国也不得不考虑减轻对外负债的可行方法。
强势美元与弱势美元
强势美元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条件下,美元强势会使美元升值,这有利于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对那些盯住美元的国家影响小,没有盯住美元的国家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强影响。其他自由兑换货币相对美元的强弱受收支顺逆差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汇率可以无关。
强势美元对美国国内的影响:虽然美国具有大量外债,但美元是广泛使用的货币,大部分大宗商品与金融资产是以美元计价,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最自由与健全的,对投资者而言,即使美元资产不具备收益上的吸引力,但是美元资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流动性与保值性,因而美元资产乃然有吸引力。采用强势的美元政策可以使美国利用金融来摆脱经济危机,因为金融市场信心恢复有利于降低风险与利率,美国人也不必还债务本金,投资者也愿意继续贷款给美国人,只要美国合理控制债务比例,美国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不会衰减。
就业影响:强势美元对美国的出口总的来说是不利的,这会促使美国对外出口差异化,同质产品出口不利,有利于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奥巴马政府将出口战略面向清洁能源与设备以及高科技方面,从奥巴马的经济决策成果来看,奥巴马希望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扩大就业,这也有利于美国的产业升级。美国认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将是以低碳为主,美国在这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清洁能源与设备上对外出口将有效带动经济增长以及增加就业。从低碳视角来看,美国会积极推动低碳经济,但其积极性受下列因素影响:其一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其二有效推动就业。其三能掌握碳的定价权。其四适当保持出口增长。就定价权而言,如果美国不能掌握碳的定价权及其金融市场运作,美国就会设置障碍,所有的经济合作都只为促进以低碳为基础的出口,欧元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与美国相似。
通货膨胀与资产价值:强势美元会使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贬值,美国可以廉价的消费外国商品,外国投资者也乐于将资金借给美国人消费借贷,而不必还款。这会使那些依赖美国市场发展经济的国家面临经济增长单一,经济结构不健全的风险。通货膨胀取决于行业之间的收益不均衡,由于利润率受投入与产出的影响,因而工资、资产价值从长期来看会同比例增长。美国要还债要摆脱经济危机似乎通货膨胀是最佳策略。但具体的战略路线不是很明朗,美国不可能利用快速的通货膨胀来摆脱债务,这明显对美国不利,一种可行的办法是确定通货膨胀与工资的年增长水平。慢通货膨胀有利于创造行业利差,加速资金流动,为投资者创造利差机会;其次慢通货膨胀有利于投资者对资产升值的预期,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因而有利于稳定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的决定全靠美联储的市场操作能力。
弱势美元
总的来说弱势美元对美国经济利益不利。由于美元是最大的储备货币与计价货币,美元长期弱势会动摇投资者,迫使美元维持较高的利率。在国际结算中,各国会要求用本币、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结算,促使美元进入弱循环,各国央行也会逐步调整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元弱势会使大宗商品的价格频繁波动,不利于全球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再者如果全球市场波动过大也会迫使那些选择自由汇率的国家通过央行干预,盯住美日欧元等少数经济比较健康的国家,这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阻止美元走弱的趋势。
欧元是唯一可以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这并非人们简单预测的那样。最近欧元区希腊等国的危机使欧元短期内贬值了20%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欧元要与美元抗衡需具备:其一欧洲央行能超越各国政权,对经济政策具有绝对权力,这在短期内行不通。其二各国政权具有同质性,能够高效协调,然而各国在经济政策、财政收支、政体设计、文化习俗、人口规划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差异大,短时间内很难融合。其三决策有效性,欧元区是一个共同体,无论欧元采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都会使收益与损失在各国分布不均,经济政策是各国博弈的结果,决策程序、决策结果、执行方案以及效果都不是最优的,行动缓慢往往会错过最好时机。其四欧元区没有高效协调统一的金融市场。相对独立的市场会阻止资金的自由高效的流动,也没有像美国标准普尔等有声望的评级公司,对所有或重要资产进行评级,所以欧元长期强势于美元并不现实,欧元区将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以及军事上的协调与统一。一种可行的办法是欧元走势的决策会过多的参考美元。
虽然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但从本质上来讲,日元并不是投资者的最优选择,投资者投资日元要么是为了短期收益,要么是将日元作为临时避风港。这是因为:其一日本本土资源少而人口众多,这使得日本严重依赖进出口,因而经济更易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其二日本在政治上对外并不具备美、欧、英、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家的独立性。特别是美国可以间接改变日本的经济政治决策。在国内,由于政府官僚气太重,腐败以及执政党的决策并不深入人心,首相更换频繁,投资者很难看到利好。其三政府债务超过GDP的两倍以上,它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减轻债务。其四资本市场不够大,很难吸收大量游资,并不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英澳的经济总量较小不必考虑。印度经济发展很快,但印度从本质上来讲,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经济越是向深度发展越要将更多的精力用来解决内部矛盾。巴西墨西哥并不具备大国的气质。俄罗斯想通过能源战略来提升自己的影响,问题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形成,俄罗斯会感觉很被动。
从上可以看出,美元长期弱势的可能性比较小,短期内弱势是正常现象,而且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会直接间接的盯住美元。如果美元果真长期处于弱势呢?其一有利于美国的出口。其二美国会经历输入性通货膨胀。其三对外投资的资产升值,国内的个人债务繁重,消费受阻,贫富差距将被拉大。其四美元真正贬值,可能迫使其他国家干预外汇市场强行贬值本币。其五就业压力严峻。综上所述,强势美元任然是美联储的长期目标。
分析国际形势是制定货币路线图的主要决策依据,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阶段美元为主导,欧元日元人民币为辅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一阶段日元欧元与英镑是人民币的主要竞争者,日本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但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欧元区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反应缓慢,欧元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欧元区对外贸易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第二阶段美元主导或美元与欧元对抗时期,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大大提高,超过日元成为第三大货币。第三阶段美元主导,人民币向上挑战美元向下挑战欧元,这一阶段是三大货币鼎立阶段。第四阶段美元与人民币的时代,欧元成为第三大货币或绝对被削弱。第五阶段人民币的时代,美元欧元以及其他货币为辅助的货币体系。人民币要成为第一大货币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这需要央行有一个明确的行动纲领,需要国家逐步将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为国家经济战略乃至国家战略。(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blog
 
人民币策略之资产策略
人民币崛起之资产策略  人民币要崛起必须要有相应的足够的资产利于投资者投资。其一国债,虽然希腊正在经历债务危机,但无容置疑国家债券是投资者选择的重要资产。再者国家发行各种短中长期债券有利于利用社会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从投资角度来看,经济形势好时可以多发行长期债券,在经济不好时可以多发行短期债券。从目前市场来看中国的国际信用较低,可以多发行可提前赎回长期债券。国债发行的资产容量主要取决于:其一比美国的相对比率低。其二与GDP相适应。目前我国国债只相当于GDP的20%,合理的负债控制在80%为宜,用国家债务来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社会职能是积极有效的,与欧美等国看齐并比他们少一些即可。其三有利可图。其四流动性好。其他债券,其他债券首要关注金融证券,其次是公司债券。要重点关注这类债券的评级。在这类债券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要充当主角,随着这类债券的繁荣,国家债券逐步减少。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的繁荣得益于监管,这是大众投资的主要方式。股市的完善依赖于:1信息的对称性。2评价机构对公司一贯客观公正的评级。3公司进入市场的准入制。政府应当建立合适的证券制度,在反垄断法的制约下,积极推进公有制与私营公司的合理并购与重组,让这些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公有制企业的改组并不需要完全私有化,国家可以掌握一定的所有权,然后将这些具备优良资产的公司上市。另一个促进股市统一的方案是将沪深两市合并为单一的市场,然后将创业板独立开来建立单一的市场。可能的话将香港股市也并入内地。
不动产市场  虽然美国次贷危机重创了全球不动产市场,但不可否认不动产市场任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目前的不动产市场供不应求,大力发展抵押证券是有利的。
另外期货期权市场也是应当重点发展的市场,这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定价能力。重点发展汇率期权期货市场,因为目前我国进出口比重较大,其次是大宗原材料及其关键资源的期货期权市场,这有利于防范经营性风险。
保险与再保险市场也应该大力发展,现在欧美在养老保险方面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而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所以关注欧美在这方面的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医疗与保险体制改革显得特别重要。
无论是债券股票还是期货期权都要鼓励外国投资者与筹资者到中国金融市场来投融资。做好他们的服务代理。将国际版与创业板合并为一个市场单独管理较好。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其一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为投融资者提供金融产品。其二金融产品丰富,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与投机需求。其三市场具有充分的流动性,流动性强与弱、风险大与小、利率高于低的金融产品应当保持一个适当配比。其四能够很容易进行反向操作。其五有严厉的金融监管措施,独立公正的证券评级机构。建设一至三个大型的金融市场也至关重要,例如把上海、北京、成都建设成地域性金融市场。
人民币策略之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化必须使外国公司或个人乐于用人民币来收支结算,人民币只有在有人愿意用它来交易计价时才能国际化。对美欧日英来说,劝说他们采用人民币来收支结算的难度比较大,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小的经济体,特别是贸易往来国用人民币结算,在逐步巩固第三世界与小经济体结算的情况下,强制发达国家用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逐步国际化。
人民币的延伸策略
和平时期经济战略就是国家战略,军事是战争时期的主要战略。现今少数国家掌握有核武器,这使得世界性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局部战争不可避免。对中国而言,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自主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后备。我们并不主动发动战争,但也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大力发展军事,增加军费开支是可行的办法;再者政府应当大量发行国债为市场提供投资品,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增强军事能力。人民币延伸战略有下列含义,在人民币实现广泛流通后,可以劝说第三世界或小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邻国放弃本国货币,以人民币作为流通货币。其二通过政府合作与沟通建立永久合作与信任关系。劝说政府放弃自建军事力量,政府可以只保留部分常备军,中国可以出租军事实力覆盖该国,该国只需交纳少量军费就可以获得保护,这可以节约双方的军事成本,这种经济加军事的策略可以改变中国目前被动的国际局面。
中国经济的内部矛盾
虽然本文强调人民币要紧盯美元,但有许多经济学家并不这么认为,盯住美元被认为是被动战略,但本文还是坚持强调人民币要长期盯住美元,没有什么战略比盯住表现最好的美元更能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其策略是使人民币比美元稍强一点,在相关决策方面比美元稍优一点即可。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不是最优选择,这会使人民币的市场表现呈现中性,投资者看不到利好,央行也没有把握使人民币的表现始终优于美元。目前中国经济与美国有一些相似性,例如都面临就业压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通胀压力等。现阶段中国需要做的是调整经济结构,把一部分外销转化为内需。只有降低外销占国民GDP的比重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从外国经验来看,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在30%~40%之间较为合理。其次对出口国的调整,应当积极减少对发达国家如欧美日等国家在低档产品上的出口,增加高档产品,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促进产品与产业的升级;增加对发展中国家低档产品的出口,这也是对出口结构的调整。
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率并不与通货膨胀强相关。与通货膨胀相比就业更重要一些,然而近期国际上大宗商品的涨价以及大幅波动使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表现为输入型,当然财政支出所释放的货币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贸易顺差是国内货币投放量增加的另一个因素,人民币强势于美元也使得外资流入中国寻找投资机会。这些因素使得通货膨胀的同时股市与不动产市场面临上涨压力。今年政府强制压低房价是积极有效的,问题是国内目前游资过多,这也表现为资金过多与资产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只能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来调节,收缩流通货币存量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会降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效率。输入性通货膨胀会一方面阻止就业,另一方面打压出口,因为我们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任务,具体办法是增加财政支出,支持基础项目建设,扩大就业。如果政府推动有效会激活私有资本。其二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因为只有内需推动才能逐步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过度,这需要加强银行与金融机构的管理。将具备规模和良好信用的个人消费贷款转化为债券供投资者投资。其三提高基本工资与绩效奖金促进收入。当然这会进一步推进通货膨胀,但是如果出口部分转化为内需又可适当阻止通货膨胀。如果国内要通过工资增长来调整需求结构与缩小贫富差距,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应当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例如2%~5%之间,只要对外出口保持顺差,人民币就会处于强势而不需要通过金融操作,这会吸引外资,使国内资产持续增值。监管机构应当对国内的重要资产增值保持谨慎态度,任何资产最合理的价格区间应当用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相加求得,如果此类资产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贴现价值,或该类资产的总量过大时就应当加强管理。虽然通货膨胀是痛苦指数,但对中国而言,增加就业与通过工资增长调整内需是关键目标。中国人口众多,这将使得中国在产品设计与生产上具有优势,要使人民币不过与强势,央行就不得不增加外汇储备,这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好事,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任然是自产自消,这也注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出口国与消费国。
巨量外汇储备与投资
巨量外汇储备对中国确实是一个负担,这其中大部分为美元资产,美元强势与美元相对贬值并不矛盾。美元贬值会使外汇储备损失,有些经济学家建议分散化投资与买进黄金。从希腊债务危机来看,分散化投资并不有效。这些外汇储备可以以更安全的方式投资,比如支持本土公司国际化;支持贸易往来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建设,例如支持非洲一些体制完善、经济结构健全的国家,这将使中国获得长期收益。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以及关键资源的源头的控制,这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定价权。用外汇储备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例如,用人民币向其他需要贷款的国家贷款,用外币支付,以人民币结算收支用外汇作担保,以外汇担保发行国际债券等。例如用外币发行以人民币支付或用人民币发行以外币支付。巨量外汇储备的真正含义也许是央行可以精确地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
人民币盯美元宜采用逐步放开法,现阶段只允许有小幅波动且必须在小区间内,慢慢加大波动区间,最后放开自由兑换,究竟什么时候放开人民币汇率取决于:1必须具备健全的金融体制。2有足够容量的资产可供全世界的投资者选择投资。3有健全的金融监管机构。4人民币被广泛用于结算。5人民币积累了良好的口碑。6有一批服务一流的金融服务机构。7良好的独立运营的证券评级机构。8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看好。如果上列前七点都达到目标,人民币放开自由兑换或许是在经济或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就不必受第八点限制。
在盯美元时,美国会通过各种方式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与美元博弈中,不仅仅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坚持既定策略,总之无论美国如何施压都不宜让人民币快速升值,在中美博弈中应该做好积极宣传工作,哪怕是一次小幅升值都应该让全世界知道人民币是最优货币,人民币的决策并不是受美国迫使,中国有权自主定价人民币。
中国应当主动调整出口结构,对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实行配额,扩大对欧美日产品的进口,适当时对进口补贴,防止欧美日英澳联合起来要求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重演当年日本圆桌会议的悲剧。不过如今欧元贬值对中国有利,至少欧元区国家并不会主动要求人民币升值,但还是应当提防美日英澳联合起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可能。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无论如何都不宜大幅度升值,人民币过快升值也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利。如果美日英澳能迫使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美元会成为最安全的投资货币,这对美国有利。也可以向发达国家承诺人民币不低于某一最低汇率或一次性小幅升值5%。升值幅度不宜大,汇率波动也不宜大,对市场预期而言,近期汇率是不可预测的,远期升值宜以定比例平稳升值,例如年升值幅度不超过4%或5%;这可以为进出口企业节省大量的风险对冲成本,总之人民币可以实行缓慢升值式盯住美元策略。升值应当是央行的暗操作行为,不应该被市场准确预知到,这会引起资金的大进大出,投机加大。
中国也可以通过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央行发行可自由流通的特别国债,只要他们愿意购买,人民币就会自然而然的升值,如果他们将来不愿意持有,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从而使人民币回调。主动使人民币升值也是较佳的的策略,但要把握好时机,即等到美元适度贬值,同时美元保持强势,使得其它与中国竞争出口的新兴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弱势,自然而然会减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轻美国对中国施压。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最大好处是,我们可以以更少的工作时间获得更多的产品,我们可以更加廉价的使用来自世界范围内的资金。
或许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始终存在偏见,实际上无论是人民币的走势还是资产负债比、以及资产质量只要比美国好一点点就可以了。我们前面的讨论使用的是一般形态,这里的一个假设前提是美元不会犯错误,人民币取代美元更多的表现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国际经济形势本身难预料,经济的或金融的危机总是五年左右一小次十年左右一大次,或许下一次危机到来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会感慨,“原来人民币的表现一直都比美元好,为什么不到中国去投资呢?”世界对中国观念的改变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来临。
作者:任志
引用:《利率论》  《双货币理论》  《通话膨胀的本质及其影响》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blog
时间: 20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