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这一轮物价上涨的特点、峰值与治理
作者:刘世锦    发布:2011-01-04    阅读:4380次   
    这一轮物价上涨的特点、峰值与治理
 
    近一个时期,以农产品价格为主的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与以前相比,这一轮物价上涨有何特点,物价上涨的峰值何时出现,对物价上涨势头如何应对、治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至为重要。
    一、过量流动性主要流向与土地等自然资源直接关联的商品
    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例持续提升,2009年达到178%的水平,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该比例最高的国家。M2增速减去GDP增速与物价增速之和,已经达到19.2个百分点,基本与1990年(随后是严重的通胀)的水平持平。通货膨胀最终都是货币现象。过量流动性流向何处以及如何影响价格走势,是判断当前物价形势的重要问题。
    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相比,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发生了两个具有长期意义的重要变化。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普遍存在的短缺现象不复存在,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已成为常态,由商品供给不足引发的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已经少见。二是在商品市场的旁边,已经逐步成长起包括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内的资产市场,整体经济的资本化程度明显提高,资本品往往先于一般商品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对货币有着较强的吸纳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过量流动性将同时面对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而且资产市场往往先于商品市场作出反应,呈现先股市、后房市、再一般商品的顺序。以狭义货币(M1)的冲击为例,股价一般在当月就做出反应,而房价一般滞后6个月,CPI和PPI则要滞后10个月左右。
    在商品市场,过量流动性则由过去主要追逐供不应求的商品,转为追逐需求稳定、但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物品,主要是具有不可再生、不易移动性质,与土地等自然资源关联性较高的物品,通俗地说,就是“接地气”的物品,如地下埋藏的石油、煤炭、铁矿石、黄金,地上盖的房屋,地上种的粮食、棉花、蔬菜等农产品等。这些物品的共性是,或者资源储量有限,或者生产周期较长,或者技术进步潜力较小,总之,劳动生产率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
    反之,那些技术进步迅速、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行业和产品,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等行业,价格通常不会受到过量流动性冲击,而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我们对近些年来各行业对M1冲击的价格反应状况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表1:  M1冲击下各类价格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对比
时滞
幅度
6个月内
10个月内
10个月以后
波动大
 
上证综合指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农产品、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
煤炭开采与洗选业
波动中
 
商品房价格指数、纺织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塑料制品、造纸及纸制品、医药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
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橡胶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波动小
 
水的生产和供应
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木材加工机木竹藤棕草制品、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酒及饮料制造、纺织服装鞋帽、文教体育用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家具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烟草制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数据来源:根据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数据测算。
    从表1可知,在货币冲击下,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产品、石油、天然气等与土地或矿产等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产品,反应更灵敏、波动幅度更大。而那些技术进步快、供给弹性大的产品,例如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等则价格波动很小,价格对需求冲击并不敏感。
概括地说,物品涨价的目标,已经由“供给不足指向”,转到“劳动生产率上升缓慢指向”。观察和分析物价走势,应主要关注与劳动生产率上升较慢相关的“结构性涨价”。就CPI来说,主要是食品、居住等价格;就PPI来说,主要是能源和其他资源产品。
    二、CPI峰值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前出现,峰值可能控制在6%以内
    (一)食品和居住对CPI的拉动趋稳。在我国CPI的八大类构成中,波动最大的食品和居住两类权重分别为33%和15%。今年前11个月,食品和居住对CPI上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0.7%和20.5%,合计达到91.2%(表2)。11月份CPI的5.1个点中,此二者就拉动了4.8个点。随着近期一系列控制蔬菜、粮食价格政策的落实,且猪肉价格总体平稳,猪粮比处于6.7左右的健康水平,预计食品价格涨势将逐步趋稳。历史上看,只要食品价格涨幅不超过13%(目前为11.7%),CPI超过5.5的可能就不大。居住类价格中,水、电、燃料涨幅已经有所回落,房租价格增速达到2002年以来最高,建房及装修材料仍有一定上涨空间,但受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涨幅不会太大,预计居住类价格也将逐步趋稳。
表2: 2010年八大类消费品对CPI上涨的贡献
月份
食品
烟酒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健
交通通信
文教娱乐
居住
合计
1月
77.1
6.2
-2.5
-2.3
12.1
-3.7
-10.6
23.7
100
2月
73.9
3.8
-4.6
-1.0
7.2
0.4
4.0
16.3
100
3月
70.3
4.5
-4.5
-1.0
8.5
0.0
1.7
20.3
100
4月
67.7
3.8
-4.5
-0.6
8.1
0.0
1.9
23.5
100
5月
64.8
3.6
-3.8
-0.3
8.5
0.4
2.7
24.2
100
6月
62.7
3.7
-3.3
0.0
8.8
-1.2
4.2
25.1
100
7月
67.1
3.1
-2.4
0.2
8.2
-2.4
4.6
21.6
100
8月
70.7
2.8
-3.4
0.4
7.8
-2.0
4.8
18.9
100
9月
73.1
2.5
-4.1
0.4
7.8
-2.2
4.6
17.9
100
10月
75.2
2.2
-2.9
0.4
6.9
-1.3
2.8
16.6
100
11月
75.3
2.0
-1.4
0.5
6.5
-1.6
1.6
17.0
100
平均
70.7
3.5
-3.4
-0.3
8.2
-1.2
2.0
20.5
100
 
(二)CPI已经接近“峰值期”。自从我国发布狭义货币统计数据以来,M1与CPI之间一直具有相对稳定走势关系,M1平均领先CPI约10个月左右。本轮M1峰值已经在2010年1月出现,预计CPI的峰值短期也将出现。另外,从以往规律看,CPI平均比股价滞后10个月,比房价滞后4个月。受政策调整作用,本次上证综合指数同比峰值出现在2009年底,房价指数峰值出现在4月。参照历史经验,虽然具体月份可能有所偏差,应该说CPI已逐渐步入“峰值期”。
    (三)增长预期不支持明年过高的物价上涨。货币供应增加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其往往只影响CPI的走势,并不能单独决定CPI的幅度。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验显示,当货币供应明显增加,且经济增长明显高于潜在增长率时,才会发生明显通胀。预计明年的经济增速总体会约低于今年,约为9%左右,略低于潜在增长率,不应成为通胀的助推因素。
    (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使峰值有所抬高。随着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正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2010年我国有30个省区都先后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平均为20%左右。根据中心2010上半年的对全国抽样调查,农民工平均月收入达到1720元,比2007年高出660元,平均增速达到17.5%,这将直接给CPI增加1个点左右的压力。
    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考虑美元走势、热钱影响和国际价格形势,在货币政策稳中偏紧、不出现通胀预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本轮物价峰值将可能在1季度前出现,且峰值可控制在6%之内,下半年虽会有所波动,但全年有望将物价控制在4.2%以内。
    三、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当前物价形势相当严峻,须高度重视。同时也应看到有利条件不少,最重要的是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稳定,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种物品供给充足,这是应对通胀压力的物质基础。其次,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轮通胀压力预见早,在去年年中就提出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问题。针对流动性增加较快的实际,去年年底事实上已经开始收紧货币供给。与以往几轮货币扩张相比,这次收紧的时间比较靠前。在四季度物价上涨加速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平稳度过这轮物价上涨的“峰值期”。在继续坚持已经采取的多项有效措施的同时,结合上面分析过的这次物价上涨的特点,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加大通胀预期的引导宣传力度。在物价上涨加快、但尚未失控情况下,管好预期尤为重要。物价上涨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源于预期因素。物价上涨加快,公众心理容易不稳,一旦预期急剧改变,出现恐慌、抢购,原本供给充足甚至过剩的产品也可能出现短缺,引发物价的螺旋式上升。经验也表明,有些通胀预期,是援引“历史记忆”推断未来而形成的。当前应以适当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宣传力度,着重向公众说明: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供给充裕,不再可能出现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物资短缺而物价高涨的现象。同时,解释政府采取的增加供给措施,发布相关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揭露打击某些过度投机行为,说明供求真相。管好通胀预期的底线是不出现恐慌、抢购。做到这一点,即使实际物价水平偏高,我们也有把握平稳度过物价上涨的“峰值期”。
    合理分流过量资金。资产市场与商品市场并存,诸多领域和产业依然较大的增长潜力,都为分流过量资金、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提供了选择空间。除了总量上回收多余流动性外,要采取放宽准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将过量资金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事业等发展前景好的领域,使其在实体经济上中发挥作用。在股市、房市、商品市场之间,可在保障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适度活跃证券市场,加强其吸纳和转化资金功能,重点增加对优质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减轻新增涨价压力。由于今年基数原因,明年上半年CPI受翘尾因素影响较大,要特别重视对潜在新增涨价因素进行前期干预。加大政策支持,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发挥国家粮食储备的调节作用。做好市场引导,确保猪肉供求总体平衡,防止猪肉涨价给对CPI形成新的压力。切实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继续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明年下半年房价出现大幅反弹。把握好水、电、燃气等价格改革和调整的时机,避免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同时推高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