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次物价是过快上涨,各大媒体已经对其议论纷纷。毕竟,十月份高达4.4%的CPI增长,问题已是十分严峻。而在11月份更是破5。要知道,在08年的粮食危机之时,国内的通胀也就4.3%罢了,对此,近期国务院连同各大部,通过各种手段联合干预物价,甚至还包括设定了最高限定价。
通过各大媒体的滔滔不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本轮的物价上涨有相当的剖析:供需面、热钱、天气等的影响当然不能排除。但,应该说,仍没有说到点上,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谈到问题的根本。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人均土地面积很少的国家,特别是耕地,早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是世界倒数几名了。从前些年开始,我们能够实现全民族的温饱问题,对全世界来说就是一大奇迹了。而在近些年来,在举国上下大力城镇化的同时,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在大家心里面都明白地很。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房子多,人多了,餐桌上的东西也多了,就只有耕地少了,少得特别可拍。特别是最近的几年,楼价的非正常高攀,更是激发了全民圈地造房的运动,更是进一步加剧耕地的减少。
所以说,现在可种粮食的土地是日趋减少。同时,大量的农民放下锄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工,虽然还是弱势群体,但在根本上已由原来的粮食生产者,变成了粮食的消费者。也就是说耕作土地的人也少了。现在华夏大地原来的精耕细作传统正在逐渐被打破,变成大面积粗放式作业,同时辅助以农机工作。无论当今效益如何,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农机的粗放式作业,在单位面积的产量上,远远没有精耕细作来得高。
很简单的算术,耕地面积较少了,单位产量减低了,需求却在增加。其结果不难想象。在当前这么的一个供求关系上,特别是在自由市场上,必定地,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就自然而然,不可避免。更何况,在餐桌上,任谁都有深刻的体会:现在自己的生活水平远比几年前的要好上许多,至少在温饱的同时,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无疑使得原本畸形的供求关系上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物资不上涨那才是不正常。
稍遇到类似去年10月份的全国性天气欠佳,菜价上涨个60%也就是很合乎常理的事情。
其次,某些物品,如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非常有利于调整当前国民的财富分布,有利于减少贫富的差距。我们很清楚,我们的低收入群体是哪一群人!是我们的6亿农民和3亿农民工。这是我们国家真正的弱势群体,并且他们一向很是低调,更不擅长在媒体上大肆叫嚷。
农民,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在当前,供需关系是卖方市场的时候,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对农民来说,很是有利的。像某些在媒体上夸夸其谈的学者,说物价上涨时,农民是没有获利的,获利的是流通环节的经营者。这是很不对的,那些学者估计没有去过农贸市场,没有真正得了解农民。其实,农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软弱,在如今的供需大背景下,农民也会适当地维护下自己的经济利益。“反正菜少了,你价钱不高点儿,我就不卖给你,其他人也在等着呢。”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让农副产品程度地涨价,是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实际收益的,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当然,政府通过行政的干预,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物价,是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益的,更有利于消费者。
在当前,这中国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个,就是农民工。有些人很是担心,物价就这么上涨了,对于这样的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怎么办。的确,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很需要我们来共同关注和改善。但是,就物价的上涨对农民工而言,影响却不是很大。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中国的很多工厂里面,农民工的伙食是由工作单位负责的,食品价格的上扬,不会对他们的基本生活有太多的影响。同时还有一点,农民工那辛苦,那么拼命在异乡工作,为啥?就是为了家里的人,生活能够过得稍好一点,他们平时都不敢去攀比体面的享受,小日子都是省吃俭用过来的。就是希望家里的日子能够过得好那么一点点罢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的恩格尔系数是比较低的,单纯的物价上涨对他们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工作能否稳定一些,工作量是否能过改善一点,工资能不能够按时发下来。
回头再看看上一看,生活物资的上涨,对什么人的影响最大,什么人高喊得最为大声,是中产阶级。一来,中国的GDP连年大涨,农民,农民工的生活相继得到了改善,富人阶级更不必说,唯独我中产阶级的工资待遇在近来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他们一方面收入没有增加,另一方面生活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如今生活物资的价格更是大涨特涨,也难怪人家很大发牢骚。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农民工们是没法比的。像2010年的10月初,广东新闻里采访了一位广州的中产阶级,她说她三口之家,之前一个晚餐大概40多块钱的菜就够吃了,现在要60多块,她们快受不了了。当然,在广州的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40多块钱一顿对于农民或者是农民工来说,毕竟还是比较遥远。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价格的上涨,对中产阶级影响是比较大的。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此的上涨,对于调配国民的收入差距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个,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中国国内的农副产品已经不止是担任养活中国人那么简单了。在正常的贸易上,华东平原的很大一部分农副产品都出口到了日本和韩国。像10月份韩国的泡菜危机,就几乎将整个山东的萝卜白菜全部买个精光,最后竟连萝卜苗也被预定了。而且日本的需求又明显比韩国更为巨大,现在日本70%土地是森林,其他的又几乎是房地产,这样的土地结构很自然得也就导致生活物资极具空缺。所需的农副产品进口量十分巨大,其中的很大部分是来自中国方面的进口。也就是说,由于自由市场的作用,中国实际上养活的人口还得加上日本和韩国的一部分人口。
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本轮的物价上涨,究竟是哪些本来就已经高居不下的,哪些是短期内的上涨,只有细致归类,我们才能完全剖析其中原委。房价就不需多说,因为结构性问题及其他原因,自房改以来,房价愈发变成天价。而我们最近影响较大的农副产品呢,特别是菜篮子,其高涨的背后。我相信,最重要的还是天气原因,农民毕竟是靠天吃饭,天气的好坏最直接地影响了蔬菜的产量。有人说,如同今年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一样是有游资的炒作,其实这说法是很不实在的。有两个原因,注定了游资不敢轻易炒作菜篮子,一个是保质期,任你保鲜技术何等了得,对于保存菜篮子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以及资金的,并且经济效率很低。再一个就是蔬菜的 生产周期短,只要天气有半个月好转,市场的供应便立马充足起来,供需关系一旦好转,游资也就难以获利。
看看,历来的经验,菜篮子在一年当中,价格随季节天气的波动是十分正常的,最高与最低价有时候甚至超过3:1。常规性的菜篮子价格起落,对于农民或者家庭主事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的事,谁也不会太过在意。稍微高些许,或者低一点,只要还有得吃有得用,我们一般的老百姓都还是能够接受的。当然,当前游资对物资的炒作已是习以为常,具体原因涉及比较广,对此不作说明。例如当前棉价又非正常地高涨,甚至已影响到我们服饰行业的稳定。这就是需要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给予监督与规范。更需要全国人们擦亮双眼,好好监督。
总的来说,这次的物价上涨对于国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持续的时间比以往的时候要长上一点,影响也比较大,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生活物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还是在我们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不会对购买力有太多的影响,大部分的国民到底没有因为部分生活物资的上涨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而且,如上说,此轮的物价上涨,利还是大于弊的,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