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讲坛 -> 2009年长安讲坛
当前主要的结构问题及其调整
演讲者:夏斌    时间:2009-12-10    阅读:52361次   
    按计划,今天叫我讲关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我想从几个角度讲,第一,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关于结构调整,这两天网上、媒体上宣传已经很多了,应该如何理解?第二,中国经济当前主要的结构问题到底是什么?第三,这样一个主要结构问题,应该怎么进行调整?
    第一,为什么要讨论什么是主要的结构问题?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今年年初2月16号的50人论坛年会上,让我做一个发言,我当时提出,中国经济的主要结构问题是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在今年第一季度宏观数据出来之后,社会上对于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大家感到很惊讶,因此各个方面都在研究分析。4月15号的全国政协经济组搞形势分析会,让我去做一个发言,当然我也讲了很多货币信贷问题,同时,我直截了当提出的观点仍然是,当前中国主要结构问题是高储蓄、低消费,作为中国政府,在经济复苏的对策上,应该响亮地叫出“以消费为纲,纲举目张”,抓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讲前半句话,年龄大一点的人有感觉,年青人可能没有感觉,实际上是借用毛主席曾说过的话。毛主席曾说“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中国当前主要的问题是消费问题,消费上不去,特别是居民消费上不去,经济复苏基础是不扎实的。因此必须要“以消费为纲,纲举目张”。
    今年7月7号,总理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时候,我也直言不讳的说,大家都在说复苏的基础不扎实、不稳固,指什么?就是要扩大内需。而在扩大内需中,由于一味扩大投资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扩大内需的另外一头消费,除此之外没有辙。而且今年一年以来我一直在说这个观点,年初曾经会过美国原副财长,在谈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宏观对策问题上,我曾引用了小布什总统在批评这场危机是因为“华尔街喝醉”了这句话。我说,“华尔街喝醉”了,酒是谁送的?相当一部分是中国送的。现在华尔街不喝了,送酒的怎么办?必须自己喝。不喝,中国企业就得破产,工人就下岗。自己喝,就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
    我认为,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危机之后,要复苏,要强调可持续,必须尽快把结构调过来。年初,危机来临没有招,出手要快,“四万亿”赶紧投出去。但是扎扎实实要做的事,是必须把中国经济结构调过来。我去年说过,不调过来,两三年之后,即使美国经济复苏了,也不可能再出现2003—2007年那样的高增长,当然再过多少年再出现那种高增长现在还不知道,这几年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还要维持原来两位数的或者8-9%的高增长靠什么?靠出口主导是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
    为什么今天还愿意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关注到我们有些领导对于结构问题的理解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好像还值得探讨,所以还愿意讲一下。
    可能是在10月份还是11月份,国务委员马凯在国家行政学院讲到关于经济结构的问题,讲了八种结构问题,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三个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和外贸结构,说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这几个大的结构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主任8月25号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的时候,曾经概括说,经济结构调整指什么?我来回看他的发言内容,他说,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着力点。用这样官方文件语言排列,让中国老百姓,让中国的经济工作者,让各级地方政府了解,要抓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什么是主要结构问题,好像这几句话不是很清晰。
    今天,来这里之前,我又认真学习了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书记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个注重”。也讲了六大任务。其中第二大任务是加强结构调整力度。
    会议之后,各个媒体、报纸都在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提出要稳定增长之外,已把调整结构、扩大消费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也就是第二条,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那么,怎么加大力度?我把几句关键话念一下。一个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以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第二,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的产能。第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结构。概括讲,是讲消费、城镇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均等化,即城乡区域的结构问题。
    我个人认为,讲了这么多结构,和中国当前经济中主要的结构问题是什么?两种关系如何理解?由于可能存在对这些问题理解上的差异,暗含的潜台词不一样,因此对于结构调整的力度、结构调整的着眼点、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认真讨论一下。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什么是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的结构问题?
    从逻辑方法论上讲,结构失衡是指什么?结构失衡往往是描述一个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合理,是讲一个系统、一个总量的特征。进一步说,第一,总量存在问题,总是以某个层面的某种程度的结构失衡来表现。第二,在总量系统中的一些结构的失衡中间,某一个结构的失衡并不必然具有总量上的直接意义。用我们经济上的问题来说,比如说某个产品结构的失衡,如产能过剩,能说就是中国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吗?不是。第三,一个系统内结构失衡往往是多层次的,有时候某个结构的失衡仅仅是总量结构中另一个结构失衡的表现,同样是结构问题,两个结构之间是因果关系。
    有人分析结构失衡,说是内需起不来,内需起不来主要是居民消费,消费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结构有问题。所以,收入分配结构是当前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主要问题。收入分配结构是不是当前中国经济总量结构失衡的直接体现?好像不是。总量是什么?我们是研究GDP的稳定增长。GDP是什么?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总储蓄=投资+净出口,长期以来出口主导,投资率偏高,消费率相对偏低,是高储蓄、低消费。美国危机后,出口受阻,拼命扩大投资又受限,因此总量的稳定增长问题,只能是扩大消费。而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它不直接构成总量中的结构失衡。它无非是形成投资、消费、净出口总量中结构失衡的一个原因,是第一层次的,是“原因性”。而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间比例失衡是直接构成了总量的结构问题,是“结果性”结构问题。
    这是我先从逻辑讲分析方法。下面具体分析。
    地区结构是在讲什么问题?我认为在讲地区结构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讲在一定的投资总量内,在地区间的分配问题,中西部落后了,沿海发达了,中西部还有增长空间,因此现在铁路投资、公路投资往那儿投,这是讲地区结构,是讲投资分配问题,是讲经济长期增长的空间和社会的公平问题。所以,如果纯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在讲经济效益的问题。因为老在沿海搞大投资,效率低了,投资应该往中西部走,而今年确实中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过了东部地区。
有的人在讲城乡结构,城乡结构是在讲什么?讲的是在一定的投资或者是再加上一定消费的总量下,如何在分配中间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向落后地区倾斜,所以直接涉及更多的仍然是投资分配,投资分配的内部结构和一部分社会福利的公平问题。当然有少量的消费资金分配,也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我们在讲一二三个产业的结构问题时更明显,就是在讲投资,在讲投资总量中的产业间分配问题,还是讲投资效率问题。
    有的在讲产品结构或者是产业内的结构,换一个词汇,说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多是基于一定的产能需求前提下,资金如何合理分配,还是在讲投资本身的结构问题。涉及的意义是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或者是为了防止不良贷款。因此,直接涉及的意义更多的还是投资效率和投资分配问题。
    在讲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结构问题,大家都能理解,更是在讲投资总量的分配问题。比如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百分之三十几,有多少应该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项目倾斜,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不要再搞低效的、重复建设。这还是在说投资,并没有涉及到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问题,还不是总量意义上的结构问题,是投资的内部分配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的意义深刻,无非是涉及到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可持续增长问题。
    讲收入分配结构是讲什么?是讲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公平分配问题,是解决社会的不公问题。这里面确实直接涉及了扩大消费的意义,例如,财政少搞点投资项目,多拿出点钱搞公共财政,搞医疗、教育等等。这有扩大消费的意义。但是我又想说,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是可以提高居民消费率,但是又不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全部政策含义。什么意思呢?真正提高居民消费率,收入分配体制需要改革、需要调整,但这不是惟一的,仅此这一条解决不了中国居民消费率的提高问题,是从这个角度讲,它不是全部的政策含义。因为提高个居民消费率还涉及其他一系列重要政策,比如消费信贷,又比如说如何通过扩大民营投资,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又比如说如何加快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以挖掘居民消费。所以,提高消费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收入分配结构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不是惟一的。
    影响一国经济总量的基本变量是投资、消费、净出口,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的不同阶段,包括中国自身,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者的比例关系又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今天分析什么是主要经济结构问题?如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归纳,前面讲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等结构,更多的是涉及了投资分配结构问题,是涉及了投资效率问题。收入分配结构是涉及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关系,但是还不能说是根本性的涉及,或者说涉及的力度有多大,仍然要具体评估政策的内容。
    而今天我们突出谈结构问题,背景是什么?背景就是中国经济相对前一轮2003—2007年的繁荣增长的那一段时间,现在美国危机了,中国外需两位数的突然下降,今年可能负增长两位数,有些国际大投行还预测明年可能还是零增长左右。当然国内专家预测还比较乐观,明年由负转正。但在多大程度上由负转正,把握并不大,因为这不是取决于我们,取决于美国经济,取决于世界经济。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8-9%左右的高增长的背景下讨论结构问题,是讨论总量的继续增长问题,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宏观政策分析中间,最主要的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直接涉及明年又900万的新增就业,涉及社会大局的稳定。
    美国危机以后,我们很快出台了以4万亿投资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包括刺激投资,也包括一部分的刺激消费,和一部分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到现在为止,世界各国都已承认,前三个季度中国在抵御危机中,走在了世界前头,我们第一个复苏了,或者起码可以说企稳回升了。前三季度GDP增长7.7%,在世界是最高的。但是,在7.7%中,有7.3%是因为投资推动的,是因为政策拉动的。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第四季度也快结束了,还有一个月左右,更多的要看以后。明年会怎么样?甚至于后年会怎么样?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现在中国的政策取向。我们知道,在2005年—2008年的四年中间,出口对GDP两位数增长的拉动分别是2.5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而今年前三季度出口拉动是负的3.6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测,明年中国经常帐户的盈余占GDP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9%会降到明年的4.1%。所以,海外有些大投行预测中国明年出口对GDP的拉动可能是零点几的负增长。谨慎一点说,明年可能出口形势不错,可能会对GDP有正的拉动,但是多大程度上由负转正,这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今年前三季度增长复苏很快,主要靠投资推动,实事求是说,也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说了六大行业的产能过剩,发了文件,在严格控制。这也能理解,因为有的确实是高耗能、高污染,有的是重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因为现在有些行业的大量投资,大企业加快投资,其结果,在总量产能方面自然表现为多出了一块。
    第二,配合今年的了大规模投资,尽管在美国几乎零利率,美元泛滥的环境下,国内的货币政策仍然不敢收紧。因此,货币供应超量,市场上已经产生了对物价特别是对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这一点很明显。今年货币供应量的超量发行是一个什么概念?在人民银行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可以用一个经验公式来判断货币供应量M2的供应情况,即M2增长率一实际GDP增长率一CPI增长率,看差是多少?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国在1993年海南泡沫经济的时候,货币供应量超量发行,对经济、物价影响是滞后一年反映。1993年的货币供应量相当高,用上述公式计算的差是多少呢?差是8.6%。1994年CPI已飞涨到24%多。那个时候是产品短缺的年代,1997年亚洲危机以来,十几年一路过来,CPI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为5.9%,前几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通货紧缩,2003—2005年大家都担心通货膨胀,最后也没有涨起来,最后到2008年涨起来。2008年,M2减去GDP减去CPI,差是多少?仅为2.4%。今年上半年M2是29%多,减GDP7.1%,减物价负零点几,可忽略不计,最后的差是21.4%。而现在是商品过剩的年代、产能过剩的年代。在90年代这么高通货膨胀的时候,差才是8%左右,现在到了21%。作为在央行工作的同志看到这种状况是不可能不紧张的。当然现在物价还没涨起来,因为整个全球经济还没完全复苏。但是对于这么多货币在市场上,大家已听到老百姓在叫,“房子买不起了”,外国炒房地产的基金已经说中国房价“看不懂”,害怕了。这是配合大规模投资,超常规发了这么多货币之后的情况。
    第三,我们还要看到的是,我们即使不去讨论今年财政赤字基础上明年还能有多大的赤字。中国的经济实力,明年还可以安排一万多亿财政赤字,3%左右。按照国际惯例,3%大家能接受的。但是从中期看,这几年包括今年、明年累计下来的高投资,不停的投钱搞建设,要看后几年世界经济复苏有多快的程度。如果世界经济增长是低缓增长,这么多投资下去效率在哪里?如果投资效率上不去,就会涉及银行贷款的质量问题。所以,必然引起人们对今后几年出现的投资效率和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表示担心,其实在座的会感觉,现在银监会在不断的呼吁要加强监管,对这个问题要高度关注。从统计上看,目前整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很低,才2%左右。但是从经验出发,从历史出发,目前这样一种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很难说过几年不良贷款率还像现在这样的低水平。现在谁也说不好。
    概括以上说的,美国危机了,世界贸易下降了,中国相对过去的出口缺了一块,同时又靠拼命扩大投资是有限度的。因此,从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高水平增长这个角度看,我们必须以近十几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消费高增长速度来弥补缺少的一块出口缺口。想尽办法把消费搞上去,这是中国经济今后几年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内在逻辑和关键的结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结构问题不是其它问题,就是要尽快提高消费这块“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消费就是保增长,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同时要克服三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突出抓消费是不是意味着不抓投资和出口?这是两码事。突出消费是相对于整个总量的结构问题来看。其它方面仍然要抓,但是消费更需要抓,因为出口很难,不是我们能够做主的,投资是有限度的,而且大量投资的问题也已开始暴露。消费有没有余地挖?还有余地可挖,是从这个角度讲。当然,中国的改革实践和理论都能求证,中国在目前阶段或者在今后一个阶段仍然要保持高投资率和高出口率,这个没问题,能争取的应该仍然努力去争取。现在只是鉴于世界经济在艰难复苏以后的几年内,全球贸易规模要缩减,鉴于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内在规律制衡出发,又鉴于眼前我们政策的重心在投资,不在消费的现状出发,特别强调、特别说明,必须进一步突出长期以来政府反复强调但是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问题。
    第二个误区,我观察很多报纸和网站上的文章担心,你说中国经济主要的结构矛盾是高储蓄、低消费,这个说法恰恰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口实。为什么?因为美国政府在匹兹堡峰会之后提出一个很鲜明的观点,讲全球经济治理,要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纠正。他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就是因为美国高消费、低储蓄,中国高储蓄、低消费。相关国家要承担责任,中国也要承担责任。
    我个人认为,关于这个观点,你们可以看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没有当主席前2005年写的文章,他已经在散布全球经济失衡,亚洲国家是主要原因的观点。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念一下美联储伯南克在最近12月3号参议院听证会上讲的一段话,可以更清楚了解他们这些人的观点和立场。伯南克说,美国目前的低利率没有产生美国的资产泡沫,而如果中国产生了资产泡沫的话,那不是我们的问题,那是他们的问题。伯南克还说,如果中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应该停止低估人民币的汇率。美国没有责任帮助中国避免调整其汇率。大家听后不知是什么感觉,我只是感慨作为美联储主席、世界第一大国央行行长在对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上的态度很清楚:我管我的事,你们资产泡沫跟我没关系。但是,不要忘记,美元是你拼命滥发的。
    前面讲的伯南克2005年已经散布的全球失衡观点,这仅仅是美国主流经济学家和官员对危机根源的看法。我从去年初到今年反复强调、反复宣传,这场危机的实质原因是什么?不是高杠杆率,不是华尔街贪婪,也不是监管不力,这些是原因,但是次要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政府错误判断了这场全球化趋势,想利用这次全球化推动美国金融全球化战略,采取拼命扩张信用的政策和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房地产的泡沫,最后弄巧成拙,导致了危机。而美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失误能造成这么大的全球问题,欧洲央行政策失误能造成这么大的事吗?中国政府宏观失误能造成这么大的事吗?日本行吗?英国行吗?都不行。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世界主要货币是美元,美国政府正是利用了现在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才造成了这么大的事,所以国际货币制度缺陷是这场危机客观上的制度根源。高杠杆、华尔街贪婪能造成这么大危机?开玩笑。我在2007年就说了,华尔街贪婪?难道北京金融街不贪婪?上海陆家嘴不贪婪?英国伦敦城不贪婪?都贪婪。贪婪是人类本性基因的遗传。我们的贪婪怎么不会发生全球这么大的事?因为你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你没有制度基础。所以对危机的真正原因,也许只有局外人才能看清。不过最近美国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美国货币政策泰勒规则的倡议者泰勒现在也纷纷指出,这场危机的实质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有问题,它想利用全球化,错误判断形势,没搞好,后院着火了,惹出这么大的事。与我一年多前的判断一样。
    而美国高消费、低储蓄,中国高储蓄、低消费,这仅仅是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一种结果,不是根本性原因,是最后的统计结果。现在中国主动扭转不平衡的结构矛盾,并不意味承认这场危机的责任在中国。中国主动进行调整,恰恰是有助于纠正美国的错误政策。因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不要怕被人家抓住口实而耽误我们自己结构调整的大业。
    第三,有些专家提出中国现在消费增长很快,消费不是问题,不要来回说消费问题。有的部级领导在公开场合说,中国消费增长并不慢,意思是消费不是主要问题。前三个季度商品零售额增长确实达到了17%,比GDP增幅7.7%高了9个百分点。几年来每年实际增幅都在1%到2%。我认为,确实这几年消费增长不慢,这是事实。中国的今年消费和去年消费比,消费自身历年比,这一两年政府在消费问题上很重视,已出现了逐步提高的势头。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总量的增长问题,是在外需减少或者说几乎丧失的情况之下,过度投资又弊端种种,难以维持,那么你要继续保持高增长怎么办?必须提高消费,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扩大消费,这并不否认这几年居民消费已经出现逐步增长的态势,这是两回事。
    我曾形象的说,中国居民现在新增很快的一块消费,可以包括政府消费,和美国危机以后缩减的一大块消费,相应是中国的一大块出口,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关系。当然也有一些国际投行的专家说,中国的消费被低估了,我看了他们的文章,写得很好。而且还有一个观点,说中国的消费对全球贸易的新增贡献已经超过了美国消费者,意思是不要太过份讲消费问题。我说,现在主要不是消费是否被低估的问题,而是即使被调高了,仍然解决不了当前的投资、消费、净出口维持平衡中的增长问题。这是问题的实质。要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满足每年大量的新增就业压力,保持8%到9%的稳定增长,主要结构问题是提高消费,这是我讲的一个核心观点。
    第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
    这个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今天报纸登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通过的,明年要采取提高居民消费率八项政策,很及时。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开阔思路。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提高消费率,一是从总量角度说,总体消费水平要提高。第二,从结构意义上说,总体消费中间的居民消费更要提高。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在不断增长,而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却出现了反方向运动。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改革开放初占45%,最高的到50%左右,现在到了35%左右。其后果,一是直接影响了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另外,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说,应该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而现在经济总体蛋糕在不断增大,但是居民分到的蛋糕比例反而在缩小,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进行调整。
    现在在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原因的时候,人们往往从相对居民储蓄率偏高上面找原因,什么亚洲文化的原因,中国不像美国人,家长不管孩子,我们的家庭观念比较重。往往是从相对居民储蓄率本身出发来研究居民的消费率偏低。从文化因素、从社会保障因素分析,这些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是我们恰恰需要研究的是,为什么推动我国总储蓄率不断上升,从1996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51%,不是居民?为什么总储蓄率在上升,居民储蓄率上升却不快?从1996年以来的11年中,居民的储蓄由19%上升到2007年22%,上升了3个百分点。22%的储蓄率与同期比我们落后的印度比,我们还低了2个百分点,它是20%。中国储蓄率提高这么快,主要是谁推动的?主要是企业与政部门府在推动。企业与政府部门在这11年中间,由17%上升到29%,提高了12个百分点,居民才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就是中国经济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结构现象。
    因此,我认为要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率提高的问题,怎么研究?主要三条思路:第一,要研究如何促进居民一定的储蓄向消费的转化问题。第二,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使居民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之上提高消费率。说白了,如何通过制度改革,多给居民一些钱,让他们消费而已。第三个角度,要改变现在投资中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进一步方便、挖掘新的消费潜力与能力。从统计上看,这是投资,但是扩大消费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有利于计算扩大消费的。具体在总量上怎么判断,某一项投资政策能产生多少消费效应,需要一条条梳理。
    如果从这三个方面研究提高消费率,那么采取的对策就不仅仅是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了。具体说,第一,毫无疑问,应加快提高社保水平,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扩大社保覆盖面。现在开始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可领取养老费55元,尽管水平还不够高,但是在这么多人口的农村开始推了。医疗改革,2009—2011年政府投资8500亿,住房补贴2009—2011年投入9千亿,农村各种补贴2009年投入了1200多亿。我们在北京、上海、丽江、西安等等,看到很多外国老人游客,他们有的不是有钱人,就是一般工薪阶层,看病、养老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省下一些工资就能出来旅游。而我们的社保问题没有解决,老百姓就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
    第二,应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通过初次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通过税收,体现社会公平福利,再一次扩大他们的可消费水平。收入越低的人,消费倾向越高。
    第三,应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主要目的是要提高以工资收入为主的这样一个阶层,主要是中产阶层以下的,让他们尽可能少交税,象征性的交,鼓励他们去消费。有一个数据,2007年44%的纳税适用率是20%,纳税的税额占全部工资个人所得税总收入44%,这个数据表明,这个量还是很大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政策还可以往后退。
    第四,就是眼前做的,发消费券,家电下乡等等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点到为止,这不用展开说了。
    第五,在投资结构中,向民生,向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投资领域倾斜。比如说,能不能以少量的投资来大规模完善大城市和中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城市和农村之间这样一种现代化销售网络,分销渠道,网上销售渠道,完善联结城乡的二手车市场,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商品二手市场。在座的都知道,在大城市里面,我们很多商品消费者已不用了,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如旧汽车、自行车,余地还相当大。怎么挖掘?为此现在在搞大公路,大铁路,进一步,到农村任何村镇的公路建设,能否加快投入,资金量又不大。彻底完善村镇的用电需求。这些都有利于消费。
    第六,关于消费信贷的问题。对老百姓只要真正用于日用消费的,比如说教育、培训、耐用消费品,银行都应该进一步大胆开创各种金融产品来予以满足。这方面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不典型,在中小城市,在广大农村,能不能好好挖掘潜力?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看了一个材料,很惊讶,印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细到什么地步,说了都会笑。印度为了刺激消费,很少的钱可以租手机用,因此印度的手机销量一下子增长很快。更让我吃惊是,还可以搞牛仔裤消费信贷,在中国好像根本不可能想的。因为只要不是在大商店,小摊位上牛仔裤已经很便宜了,还值得消费信贷吗?从印度牛仔裤消费信贷中我得到启发,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有很多余地可挖,一个是产品问题,一个是区域问题,还应该往下走,往农村走,往落后地区走,研究怎么进一步样扩大消费。
    对于房地产信贷问题,我一直建议绝对不要松口。今天不是专门讲这个问题,只是稍微提几句。今天报纸已经披露,要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营业税两年又延到了5年,政府给出了一个信号。我的建议,对于房地产消费信贷,这个问题要谨慎,要采取区别政策。现在对土地供应够与不够,房价高不高,媒体、开发商、地方政府、专家、老百姓,各说各的。观点根本不一样,为什么?我建议应该把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到以消费品为主的市场上来。你说房地产市场是支柱产业?支柱产业难道在产能问题上就没有限制?钢铁行业也是支柱产业,汽车也是支柱产业,难道没有供需平衡问题?在座的凭良心说,这一轮大多数买房的人是为了居住消费,还是怕通货膨胀在搞投资?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消费,是为了保值增值。因此我说,房子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既然是投资品,资产市场就有虚拟市场的特性,容易产生投机泡沫。对于房地产市场在民生还是市场,支柱产业和虚拟资产几个大原则上,应该怎么把握?在民生和市场问题上,首先要保民生,对收入低的老百姓,应该保证有房住,中国已经是这么大的经济体了,应该能够做到民有所居,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要到位,其他都按市场化管。第二,房市这个支柱产业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因此发展要有一个度。从减少对宏观经济波动出发,想尽办法削弱它虚拟资产市场的因素,并不是做得越大越好。在这方面不要学美国、日本、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要学德国,德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炒不起来的,德国人更多愿意租房而不愿意买房,政府各种各样的政策是保障租房人的利益。而在欧元区内,德国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稳。有人说中国房价不断涨,是刚性需求,由中国文化决定的,每个家都要有一个房。我认为制度决定文化。你说德国文化、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在住房文化上有多大差异?没多大差异。问题是德国的制度决定了炒不起来,大家就愿意去租房,你真有钱可以去买房,但是想买房搞投资赚钱没门,那就不投资了。不投资房子了,购买需求就减少;需求减少,房价就跌;房价跌了,土地供应也不紧张了。房价跌了,或者说房价很平稳,老百姓也不骂了。房价、低价跌了,各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没法维持,搞投资没钱了,可以让民间资金来稿,中国是个高储蓄国家,民间资金正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才去炒房地产。这样,整个经济循环就逐步趋于良性了,所以我是旗帜鲜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要以消费品为主导进行调控。
    但是我也知道,在目前经济艰难复苏下,今年为保8%担忧,明年又是900万的新增就业,大学毕业生630万,和农民工630万不是一个概念,意义不一样。政府很着急,增长必须要保。在年初经济复苏中,房地产投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说一下子釜底抽薪,把房地产市场彻底调整到位,是要出事的。所以我建议,用两到三年时间,中央政府应该把房地产市场逐步调整到以消费品为主的市场上来。现在应慢慢发出信号。让投机气氛慢慢静下来。现在报纸上的房地产言论,我用一句话归纳,房地产市场像个万花筒,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为什么?要好好研究,关键问题是调控方向。
    所以讲消费信贷政策问题,要支持耐用消费品,对房地产金融也要支持,支持什么?既然消费是我们当前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因此扩大居民住房消费也是题中之义,毫无疑问。但是扩大信用要有一个度,美国危机更是一个教训。度在哪里?要研究。老百姓既然用明天的钱来今天消费,就要测算、研究中国GDP平均增长,多少年以后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概能增长多少?以后老百姓买房消费支出能力有多大?从这个角度倒过来算,现在首付比例多少较合适?因此我早说了,在监管政策上面,在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下浮问题上,是国家的监管政策,绝对不应该放权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去搞竞争,由国家统一定。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像加息减息一样,作为调控的手段经常调整。危机刚爆发,着急没办法,经济复苏后应慢慢把这些政策稳下来。这是我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我是相信我的观点,这些问题会慢慢解决的。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慢慢解决的。30年来一直是这个样子,问题不暴露到一定地步难以解决。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发表意见,真正政策实施,必须问题暴露到一定的地步就能解决。中国这么大,政策的谨慎性非常重要。这两天媒体上报道了政府的声音,要打击投机房,要扩展老百姓的住房消费,这已是良性发展的势头。
    第七,要研究人均3千美金到5千美金的消费需求升级问题。要研究发达国家老百姓的消费结构是怎么演变过来的,研究人家,目的是尽快布局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以各种政策优惠引导民间资本来搞消费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这里,我引下一位专家的分析材料。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有1.7亿左右,养老的床位数是250万张。养老床位数与老人的比例国际上是5—7%,如果要达到5%的比例,中国还需要600万张床位。仅上海市,要达到这项比例,每个床位投资50万到80万,未来10年养老院建设上就要产生500亿的大市场。这还不算,如果加上半自理状态的老人护理,以及其他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娱乐、培训,老人旅游等,专家估计全国有1万亿的消费规模。所以说如何仅开发这块银发产业的消费,这潜力有多大。
    第八,我7月份在总理面前也曾经建议过,如何扩大民间投资,实际上带来的另外效应是如何扩大居民的资本性、财产性收入问题。这方面收入提高了,消费就大了。4万亿投资中,也不仅仅4万亿投资,只要是政府搞的项目,有盈利,能赚钱的,尽可能不用政府的钱,让民间来搞。有些项目政府控股就够了,尽可能引导老百姓的民间资金来搞投资,政府把这个钱省下来去搞消费,去救穷人,搞医疗、教育、社保。包括“铁公基”、基础设施都可以这样做。具体就不展开说了。
    以上八点措施都是按常规思路,是按照财政部一年收入水平来考虑投资与消费问题。接下来想说的是,我们不仅仅要算财政部的收入帐,也要算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帐,我们政府掌握了多少好资产?金融机构就不说了,几大金融机构占全部企业利润的百分比是很吓人的,这两年垄断性大银行、大保险在危机以后,相对地位更是提高了。就说国资委公布的企业数据,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高达17万亿,平均每个国民1.29亿元,国家已经开始在中央企业实行了少量比例的资本分红制度。我认为政府进一步要求对地方国企,对金融机构中间的国有股份都要一视同仁,国家资本是全民的,赚了钱就要分红。现在资本不分红,干什么去?就是搞投资、炒房地产去。就是大金融机构、大银行赚了分给了汇金公司,也没有进财政部的帐通盘考虑支出,汇金公司搞投资。分红的资金应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全体居民的消费。而且我认为分红的比例应该可以动态调整,政府说了算。
    另外一条措施,应该有计划的减持各类国企,包括地方国企中的政府持股比例。目前已经开始执行上市公司国有股中增发的10%划转社保基金。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应该不仅对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国企,对非上市国企上面的集团企业,政府持有的股份都应该按照国家的战略,例如有些企业政府需要保持相对和绝对控股,除此之外的股份,都可以有计划的减持,向市场标售。一下子操作股市有压力。慢慢卖,花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减持后的资金也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补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许有人担心减持国有股是不是吃光用光?不会。政府持股减持,卖给国内民间投资者、老百姓,无非是股份持有人由政府变成老百姓而已,整体投资率不变。而且这部分是优质资产,如果以相对较高的市盈率在市场招标竞售,得到的可不是小钱。这样做的好处:第一,增加了一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第二理论上也好,实践也证明,股权分散,产权制约明显,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有利于扭转现在国进民退趋势的发展。第四,可以引导民间资金的合理投向,结合上面所说,不鼓励老百姓在房地产虚拟资产投资,这里也给老百姓对实体经济投资找到好的出路。现在国有企业钱太多了,没地方花,进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断出现“地王”中的国企现象,实际上助推了资产市场的泡沫。
    在扩大消费问题上,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制度需要改善,比如说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工进城的问题。人口政策调整问题,作为政府决策,从长远考虑现在要开始准备。人口生育政策怎么调,是有争论的事情,应可以试。还有金融改革等等问题。
    总之,我认为扩大国内消费,既是一个眼前急需要解决的结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外国投行预测,如果中国的结构不调整,中国这么高的储蓄率,不仅会阻碍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而且全世界也难以消化中国这样的高储蓄率,难以消化的结果就是全世界汇率战、贸易战战事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难以处理。今年贸易保护主义大家看的很清楚,美国、欧盟已经有点急了。
    上面说的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经济结构问题,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的各种结构和有些领导提出的各种结构问题,关系如何理解?我的观点是,提升中国经济结构比重中的消费比重,并不意味不重视其他方面的结构调整,这是两回事。从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出发,其他方面的结构,包括人和自然的结构,如碳排放问题,节能减排等等,也要解决。包括人和人之间的结构矛盾,如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也要解决,也包括经济体内本身的各种结构问题,更多的是体现为投资内部结构,这些都要解决。但是,这一切各种各样的结构,政府作为工作任务的布置和“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弹钢琴十个指头都需要弹,哪个重哪个轻,需要分清楚。要分清重点和一般问题的关系。我强调当前经济总量发展中的主要结构问题是什么,主攻方向是什么,和前面讲的各个结构问题都不矛盾。
    而且,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已经步入世界前沿。有一个测算,到年底将超过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可能由于日本汇率涨的比较快,今年算下来还差一点,明年超日本肯定没问题。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经济的前沿。尽管有人说外汇储备被人家绑架了,但是这么多外汇储备是可以花的,是国家的存折。所以我认为,当前中国实现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条件已经初步形成,政府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只要政府的政策调整及时,调整到位,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在克服经济危机,复苏基础中的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得好一些。所以我进一步建议,我们除了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比这个更重要的,中国政府恰恰需要制定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规划,来指导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把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押宝,押在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上,不要押在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上面,不要更多的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今天我就讲到这儿,讲错了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