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到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长安讲坛”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想讲四个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前两个方面内容。
我们知道,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但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对外经济,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讲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讲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问题。
一、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讲当前的经济增长,往往离不开对过去历史的经济增长情况的回顾,以便于把当前的经济增长放到一个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当前的经济增长应该处于什么状况?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
(一)经济增长周期分析
概括地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三轮周期,图1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通过图形描述出来。
图1:1979-2009年我国年度经济增长率
通过这个图形我们确实能看到三个经济增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981年到1990年,9年的时间,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1999年,也是9年。第三个周期从1999年开始到今年结束。也就是说,1999年到今年为止构成了完整的第三轮周期。第一轮周期从1981年开始,经济增长5.2%;1984年增长15.2%,是这轮周期的峰值,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值;1990年经济增长回落到3.8%,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小值。第二轮周期从1990年3.8%开始,1992年到达峰值,14.2%,1999年回落到谷底,增长7.6%。第三轮周期就是从1999年的7.6%开始,到2007年,达到新的峰值,增长13%,今年估计是一个谷底,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在8%以上,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经济增长周期都有什么特点呢?第一轮周期是陡起抖落。第一个陡是陡峭的陡,表示经济在短期内迅速拉起,仅三年的时间,从波谷到达波峰,所以说陡起,快速拉起。抖落是指经济增长在波动中下降。第二轮周期是陡起平落。之所以说陡起是因为仅两年的时间,从1990年3.8%的谷底,到1992年14.2%的峰值;然后是平缓的回落。第三轮周期是平起陡落,平起是指从1990年开始到2007年平稳上升,然后在两年内迅速回落,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迅速地回落,今年到谷底。概括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特点是:第一轮周期是陡起抖落,第二轮周期是陡起平落。第三轮周期是平起陡落。
我们国家从1992年建立了季度GDP核算。
图2:1992年1季度—2009年3季度我国季度经济增长率
从季度看,199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16.5%,这是我国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最高季度增长率。随后连续六个季度回落,到1994年二季度,降到12%,累计下降了4.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下降0.75个百分点,这在当时是很明显的回落过程。从此,季度经济增长率在波动中回落,1999年第四季度落到谷底,6.6%的增长。从1992年四季度经济增长率16.5%到1999年四季度的6.6%,下降9.9个百分点,接近10个百分点。从此,经济增长率在波动中上升,2007年二季度达到13.8%。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一直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七个季度回落。从13.8%一直回落到6.1%,下降了7.7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经济增长率持续回落的时间最长,持续回落的幅度最大的;去年三季度到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从9%下降到6.8%,下降了2.2个百分点,也是中国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单季下降幅度最大的季度;今年一季度的6.1%又是中国建立季度核算以来最低的增长率,比1999年第四季度6.5%还低了0.4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建立季度GDP核算以来经济增长率的最低值。可见这次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是很大的。
这次经济增长率之所以出现持续回落时间比较长,持续回落幅度比较大的状况,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周期性因素,第二个因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回落期。为什么这样讲呢?在国际上,持续保持五年以上两位数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是很少的,我们发现,日本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新加坡曾经有这样的经历,中国的香港有这样的经历,但所有持续保持五年或五年以上两位数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在五年以后都回落,无一例外。中国在90年代,1992年到1996年,也曾经持续保持五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是五年后也回落了。中国两次持续保持五年两位数经济增长,第二次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就是从2003年到2007年,2008年已经到了回落期,在这次回落过程中,恰好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急剧下降。我认为,如果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轮周期经济增长是缓慢上升的过程,也应该是缓慢的回落过程,这次陡然回落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作用的结果。如果不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我估计经济增长率还会下行,现在我们看到它已经逐步回升了。
(二)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分析
前面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点,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前的经济增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作用下,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我们下面从两个角度阐述经济回升的情况。
1、从生产角度看
从生产的角度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逐季回升的,一季度是6.1%,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8.9%。从10月份和11月份数据看,特别是从工业增长数据看,上升的势头还在持续。从累计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6.1%、7.1%和7.7%,现在很多学者都已经达成共识,今年达到8%的增长率不成问题。从分季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增长是6.1%、7.9%、8.9%,四季度应该是什么状况?从现在看应该是超过三季度的增长率。一季度的6.1%构成第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季度谷底,我相信它也将成为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谷底,因为前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谷底,同时也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起点。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回升,扭转了2007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增幅下降的局面。从10月份、11月份有关生产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的态势。
先看工业。工业分成两大块,一块是规模以上工业,一块是规模以下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占比较大,大概80%左右;规模以下工业占比较小,规模以上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工业的发展情况。
图3:2008年以来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从图3可以看出,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去年基本上呈回落态势,今年呈回升态势,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1-2月份3.8%的增长率构成谷底,3月份增长8.9%,4月份增长7.3%,从5月份开始增长率连续7个月上升,到11月份已经达到19.2%。19.2%的增长率超过去年任何一个月份的增长率,也是28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去年在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4%,是去年各月增长率最低的。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较高,除了工业经济本身的回升之外,去年基数较低也是重要因素。所以要客观地分析11月份的增长率。无论如何工业呈现出明显的回升态势,工业在经济中占的份量比较大,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季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后两个季度呈逐季回升的态势。大多数工业行业都表现出逐季上升的态势,在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二季度与一季度比,有34个行业增速加快,占87%,5个行业增速减缓;三季度与二季度比,有31个行业增速加快,将近80%,有一个行业增速持平,7个行业增速减缓。工业中有几个行业是令人关注的,高耗能行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这些行业都呈现出明显的回升态势,高耗能行业1-2月份只有0.7%的增长,从5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增幅回升,1-10月达20%增速。装备制造业与去年形成完全不同的增长态势。1-2月份只有1.7%的增长,从5月份开始,基本上是逐月回升,除了8月份略有回落,其他月份都是逐月上升。相比之下,高技术行业升得缓慢一些,但基本上是上升的趋势。
从产品角度看,2009年大多数产品都呈回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494种主要产品产量统计中,二季度与一季度比有337种产品增速加快,三季度与二季度比有351种产品增速加快。我们看一下几种主要工业产品。粗钢呈明显的上涨态势,1-2月增长2.4%,10月份达到47%以上,增幅很高。钢材基本上逐月攀升,1-2月增长3.1%,11月份增速达40%以上。汽车1-2月份同比下降1.7%,3月份转为正增长,然后逐月攀升,8月份增速达90%以上,11月份增速达100%以上,成倍增长。洗衣机产量增速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微机产量增速也在波动中上升,特别11月份,增速很高。
从地区角度看,2009年大部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升,31个地区中,二季度与一季度比,有25个地区增速加快,三季度与二季度比,有26个地区增速加快。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看,上海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去年同期比下降12.4%。随后降幅不断收窄,6月份恢复正增长,10月份恢复两位数的增长,11月份增速达14.2%,实现了由负到正,由一位数到两位数增长的快速变化;浙江1-2月下降8.2%,4月份恢复正增长,9月份恢复两位数增长,11月份增速达19%;广东1月份只增长0.8%,接近零增长,随后增幅在波动中上升,9月份恢复两位数增长,10月份增速达16.2%。这三个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要么是由负转正,再到两位数,要么是由几乎零增长,达到两位数较高增长。
2009年一季度和上半年,中国统计数据受到质疑较多,主要的理由是发电量和用电量是下降的,但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是正增长,工业增长数据与发用电量数据之间不匹配。但是现在没有这种质疑了。发电量逐步上升,11月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比,超过了许多。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利润增速也是由负转正。从最近的情况看,主营业务收入状况比前三季度还要好。我们看到,从具体行业、产品、地区等三个角度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都是回升的。
再看建筑业。建筑业受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建安工程投资影响比较大,一旦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就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就产生建筑业增加值。我们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变化。去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相对较低,今年在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城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年初就处在较高起点上。1-2月份增长30.1%,随后增幅持续上升,1-5月份达到35.2%,上半年至前11个月一直保持在35%左右。呈现先升后平稳变化的态势。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变化趋势决定了建筑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一季度增长18.7%,二季度增长19.4%,三季度增长21%,从前11个月城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看,四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能保持较高增幅。
我们再看房地产业。去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是逐月走低,而且都是负增长。今年不同了,1-2月份下降0.3%,从3月份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逐月走高,前11月份已经达到53%。房地产业由以下几个主要行业组成,即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但其中变化最敏感的,往往决定着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变动趋势的,是房地产销售,它是房地产开发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销售面积的迅速增长,基本上决定房地产业增加值是逐步上升的趋势。房地产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6.4%,上半年增长11%,前三季度增长11.4%,从10和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8.4%到53%的增幅看,房地产业估计不会出现明显回落。
金融业主要由三个行业组成,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增速基本上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证券业的股票成交额增速在波动中上升,特别是8月份,增速达到300%以上,9、10、11月份在波动中回落,但增速保持在200%以上。保险业收入增速在上半年比较低,只有1%左右,但是8月份以后增速逐月上升,11月份已经达到40%以上。存贷款余额的增长,证券交易额的增长,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上决定了金融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
从生产角度举了四个例子,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和金融业,它们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大,也是变化比较敏感的行业,2009年这些行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可以决定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增长率是逐季上升的。
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率呈逐季上升趋势
2、从需求角度看
上面是从生产角度观察经济增长,下面从需求角度分析2009年的经济增长。全面反映最终需求变化情况的指标是支出法GDP,它由三大需求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消费需求叫最终消费,投资需求叫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这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即1993年SNA的叫法。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别小看这几个指标,它们对分析经济增长,研究经济结构,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我国在1989年建立了年度支出法GDP核算制度,但是季度支出法GDP核算制度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还没有对社会发布和提供数据。因此,许多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学者往往借用相关指标作替代分析,但是我们一会儿可以看到,这些相关统计指标与真正反映最终需求的支出法GDP构成项目之间从概念、内涵上有明显区别,从数据上甚至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这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首先看居民消费。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常被用来反映居民消费,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在内涵上有很明显的区别,我概括至少有四个方面重要区别,第一个方面区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包括有形的商品,不包括无形的服务,居民消费除了包括商品外,还包括服务,例如,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住房服务等各种类型服务。第二个方面区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了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外,还包括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零售额,销售给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零售额并不构成居民消费。而一个商店的零售额中有多少是销售给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有多少是销售给居民的,商店是很难区别的。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分为居民消费和非居民消费是非常难的事。第三个方面区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材,我们知道建房和购房支出都属于投资支出,建房中购买建筑材料支出是建房投资的构成部分,所以不属于居民消费。第四个方面区别是居民消费中包括居民自产自用的产品,例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渔牧产品,它不进入商业环节,不包括在零售额中。从上述四个主要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所以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居民消费千万要小心,往往会得出不是特别准确的结论。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从2004年开始,居民消费已经由主要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改为主要利用农村住户调查中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和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来计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利用住户调查资料细化居民消费结构,比如食品、衣着、住房、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等,有利于对居民消费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这一点也很重要。从农村居民消费看,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一季度实际增长9.3%,上半年实际增长10.7%,前三季度实际增长10.9%,呈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是你看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一季度实际增长9.6%,上半年实际增长10.3%,前三季度实际增长10.1%,上半年与一季度比是上升的,三季度与上半年比略有回落,基本上平稳增长的态势。所以农村居民消费是平稳上升的态势,而城镇居民消费是平稳增长的态势。总得来看,居民消费是一种平稳上升的态势。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实际增长15.9%,上半年实际增长16.6%,前三季度实际增长17.0%,显然,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率都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第二大类消费是政府消费。有的同志利用财政支出分析政府消费。利用财政支出分析政府消费行不行?财政支出实际上包括三大类支出,第一类是投资性支出,例如,政府在道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第二类是转移性支出,例如,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第三类是经常性业务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政府消费实际上是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这种服务是用政府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来衡量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不能作为政府消费的处理,否则就重了。政府的投资性支出要计入固定资本形成,转移性支出没有生产活动相对应,不计入GDP,也不计入政府消费。我们看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长34.8%,但是政府消费只增长8.2%;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长26.3%,但政府消费只增长7.2%;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增长24.1%,政府消费增长8.6%。财政支出一季度增幅非常高,然后大幅度回落,但政府消费基本上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所以如果不对财政支出进行详细分析,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政府消费增速很高,二是政府消费增速在逐季回落,实际不然,上半年增速是回落的,前三季度又有所上升。所以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对统计指标的准确把握非常重要,尤其是经济在剧烈波动的时候。统计指标口径范围的准确把握对分析结论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后面还会看到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事宏观经济分析的人,一定要吃透统计指标,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
再看固定资本形成。专业统计中有一个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间是什么关系?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区别。举个例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到支出法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里要把它剔除,为什么?土地购置费是指通过划拨方式或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各项费用,是土地使用权这种无形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只要没有经纪人出现,即没有在土地使用权的买方和卖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中间人出现,就没有生产活动发生。如果有经纪人出现,发生了佣金支付,就有生产活动发生了,但创造的GDP与佣金有关,与土地购置费无关,所以无论是否有经纪人出现,土地购置费都不对GDP产生影响,从而对资本形成总额产生影响。旧建筑物,旧设备是生产活动的成果,但是既然是旧设备和旧建筑物,在前面已经购买过,它已经在前面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过,就不能重复计算,所以在计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要剔除。
我们要把专业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和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区分开来,特别是在土地价值变化非常快的时候,更要区分开来。大家都知道现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出现地王现象,一块土地交易多少钱,它对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不剔除这块,支出法GDP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会增加很大一块,但是它不符合GDP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定义。今天我们不讲GDP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就GDP理论本身来讲,它还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理论,它要求该包括的内容一定要包括进来,不该包括的内容一定要剔除,它有严格界定的。
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专业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在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在数据表现上也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在变动趋势上还是一致的。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包括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其中城镇投资是占主要部分。城镇固定生产投资1-2月增长26.5%,然后逐月上升,1-6月份增长33.6%,随后保持了33%左右的平稳增长,1-11月份有所回落,增长3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这种变动趋势决定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上半年呈上升态势,下半年呈平稳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增长28.8%,上半年增长33.5%,前三季度增长33.4%,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也呈现出上半年上升,下半年平稳增长的态势,总体上在高位运行,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国家采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的结果,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没有那么高。2009年各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高于去年同期。
再看投资需求中的存货增加,这个指标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常常被遗漏,但它又是很敏感的指标。经济的起伏在这里体现的很充分。2008年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是历史上最高的,2300多亿元,三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已经是负值,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需急剧收缩,价格急剧下降,企业为了减少损失,采取去库存化的措施,所以存货增加额大幅度下降,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额已经变成-2021亿元。二季度之后,随着经济的回升,企业又看到希望,存货增加额出现回升。二季度达到1308亿元,三季度为1209亿元,
存货增加额的变化对GDP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受规模以上产成品存货增加的影响,2009年一季度,全社会存货增加额也是很大的负数,和2008年一季度的正值相比,对GDP形成很强的向下拉动,向下拉动四个百分点,这在历史上很少有的。上半年,全社会存货增加额仍是负值,但幅度明显减少,对GDP形成了1.7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前三季度,全社会存货增加额对GDP也形成了1.7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
再看净出口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负拉动作用是逐季加大,这和许多同志的观点相冲突。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冲突?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先看看一季度,一季度海关统计的贸易出口下降19.7%,贸易进口下降30.9%,贸易顺差是增长52.7%,进口和出口都是负增长,但是贸易差额是正增长。许多同志认为,既然贸易顺差增长是50%以上,那么净出口需求对GDP肯定形成正拉动,甚至是很强的正拉动。其实不然,我们计算的结果是,净出口需求对GDP形成了0.2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为什么?为什么贸易顺差正增长50%以上,而净出口需求却对GDP形成负拉动?这又是一个统计指标口径问题。为什么我总强调净出口需求是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它是货物和服务出口与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贸易差额是什么?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有货物,不包括服务。像交通服务、通讯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服务、网络服务,它们的净出口不包括在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里。而长期以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但服务贸易一直保持逆差。服务贸易逆差对货物贸易顺差形成抵消作用。这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贸易顺差是正增长,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形成负拉动,两者存在口径上的差别。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价格变化因素,因为GDP增长率,包括各构成项目增长率都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就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来说,进口的部分用进口价格指数缩减,出口的部分用出口的价格指数缩减。今年和去年有什么变化呢?出口价格在下降,进口价格下降幅度更大。一季度出口价格只下降0.1%,但进口价格下降14.2%。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缩减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不变价数据往上抬,所以进口往上抬,出口也是往上抬,但进口向上抬的幅度大于出口向上抬的幅度,所以把当期不变价净出口额压小,和去年比是负增长。两大要素,一个是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差额,另一个是进口价格下降幅度远大于出口价格下降幅度。从而导致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速变成完全相反的趋势。对于这个结果,许多同志提出批评,说贸易顺差增长50%以上,怎么净出口需求对GDP形成了0.2个百分点的负拉动,他们想不通。所以,我认为在开展宏观经济分析时对统计指标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上半年贸易顺差增长-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45%,对GDP形成2.9个百分点的负拉动;前三季度贸易差额增长-25.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长-55.7%,对GDP形成3.6个百分点的负拉动。从前10个月和前11个月贸易顺差下降幅度在不断扩大的情况看,全年净出口需求很可能对GDP形成进一步的向下拉动。
刚才从需求角度,讲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和净出口,这些需求合起来,就是全部最终需求。
从需求角度看,2009年居民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政府消费平稳增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快速增长,存货增加呈现回升的态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表现为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率呈现逐季上升的趋势,它们对GDP形成较强的正向拉动,净出口需求降幅较大,对GDP负拉动作用呈逐季加大的态势。但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GDP的正向拉动作用超过净出口需求对GDP的负拉动作用,所以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率也是逐季上升的,与从生产角度核算的GDP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也就是说,从两个角度观察,从生产的角度经济增长率是逐季上升的,从需求的角度,尽管每个需求的构成部分变化的态势不同,但是总的趋势也是逐季上升的,表现为一致性。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2009年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
(三)年底以前我国经济的变化趋势
年底以前或者再长一段时间,到明年年初,我国经济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我认为还是处于上升的趋势,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点理由。
1、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
2009年初以来,出口对工业生产的贡献一直是负的,只有最近一个月才呈现为正值,也就是说,出口对工业生产一直是负拉动,刚刚转正,但是我们看到工业增速在一路上升。这就是说,在外需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甚至在负拉动情况下,工业生产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这说明内需在起作用,内需抵御了外需的减少,拉动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内需的这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依靠外需拉动工业生产是很困难的,所以内需是拉动工业经济继续回升的重要保证。
2、库存回补有助于工业增长率回升
2008年四季度,存货增加额是负值,2009年四季度存货增加额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负值,一个正值和负值相比,会对GDP形成向上的拉动。
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高速增长预示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在高速增长。既然是有新开工项目,这些工程一定持续下去,统计数据显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肯定会保证大部分新开工项目的完成。这预示着固定资产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年初以来计划总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位置上。
4、商品房市场回暖有利于促进经济回升
大家看这张图,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基本上呈逐月回落的态势,2009年则一路走高。当商品房销售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看到这种前景就会增加投资,房地产投资这条线也反映出这种情况,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逐月走低时,房地产投资增速呈下降的趋势,2009年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逐月走高时,房地产投资也逐月走高。1-11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7.8%,我认为还会上升。上述这些因素都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保持上升的趋势。
5、2008年4季度基数低,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升。
总之,2009年我国经济呈逐渐加快的态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三个周期,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无论是从生产角度看还是从需求角度看都呈逐渐回升的态势。我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当然这得有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保障,因为现在也有很多问题,特别是世界经济复苏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二、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我想先谈一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然后再谈一谈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反映通货膨胀情况的指标有两个,最常用的一个是CPI,即居民消费指数,大家很熟悉。第二个是GDP的缩减指数。GDP缩减指数在媒体上看不到,但它也很重要。CPI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反映的是居民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包括居民消费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而是居民最关心的价格变化。但是,一个国家的最终产品除了用于居民消费的最终产品外还有用于政府消费的最终产品,以及用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最终产品。全面反映最终产品价格变化的指标是GDP的缩减指数。改革开放30年GDP缩减指数的变化与CPI的变化情况表明,两者增长幅度不同,但变化趋势却是高度一致,CPI上升的时候,GDP缩减指数也上升,CPI回落时候,GDP缩减指数也回落。所以我们下面仅用CPI来描述通货膨胀情况。
(一)通货膨胀周期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三个周期,第一轮周期是1982—1990年,第二轮周期是1990—1999年,第三轮周期是1999—2009年,与经济增长周期几乎完全一致,只是第一轮周期的起始年度滞后一年。第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起始年是1981年,而第一轮通货膨胀周期的起始年度是1982年,其他的完全一致。说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图4:1979-2009年我国年度通货膨胀率
第一轮周期,1982年通货膨胀处于波谷,谷值为2.0%;1988年到达波峰,峰值为18.8%,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次最大值;1990年回落到波谷,谷值为3.1%。
第二轮周期,1990年通货膨胀处于波谷;1994年到达波峰,峰值为24.1%,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大值;1999年回落到波谷,谷值为-1.4%,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最小值。
第三轮周期,1999年通货膨胀处于波谷;2008年到达波峰,峰值为5.9%; 2009年回落到本轮周期的波谷,谷值估计在-0.5%左右。
第一轮周期通货膨胀率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6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2年时间;第二轮周期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4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5年时间;第三轮周期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9年时间,从波峰回落到波谷仅用了1年时间。三轮通货膨胀周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轮周期通货膨胀率抖起陡落;第二轮周期通货膨胀率陡起陡落;第三轮周期通货膨胀率平起陡落。
三轮周期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依次为7.6%、7.5%和1.6%,第二轮周期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最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5.5个百分点;第一轮周期次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6.8个百分点;第三轮周期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性最好,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只相差7.3个百分点。
从季度看,在第一轮周期,通货膨胀率在1989年1季度到达波峰,峰值为27.6%;在1991年1季度回落到波谷,谷值为1.9%。在第二轮周期,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4季度到达波峰,峰值为26.9%;在1999年2季度回落到波谷,谷值为-2.2%。在第三轮周期中,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1季度达到波峰,峰值为8.0%,估计在2009年2季度已经回落到谷底,谷值为-1.5%。
图5:1985年至2009年我国季度通货膨胀率
从图5可以看出,从季度看,第一轮周期和第二轮周期的通货膨胀率形成了两个突出的陡峰,相对来说,第三轮周期的通货膨胀率则平缓得多。因此,从季度看,也是第三轮周期通货膨胀的稳定性最好。
在本轮周期中,通货膨胀率从2008年2季度开始回落,到今年2季度连续回落了5个季度,回落到-1.5%,累计回落了9.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
本轮周期通货膨胀率从峰值回落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从而导致国际需求下降,进而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下跌,也包括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回落因素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国内产品价格下降。其中,国际金融危机是主要影响因素。
(二)通货膨胀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分析
通货膨胀周期和经济增长周期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把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张图合在一起,大家看看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增长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滞后一定时期上升,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经济增长率回落时,通货膨胀率滞后一定时期回落,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时回落到谷值。三个周期无一例外。说明经济上升的时候,往往会带动通货膨胀上升,但是有个滞后期;经济回落的时候,往往会带动通货膨胀回落,也有个滞后期,但是经济回落到谷底的时候通货膨胀却是同时回落到谷底。这说明经济回落对价格的向下拉动作用比经济上升对价格的向上拉动作用还要明显。
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82—1984年处于上升期,通货膨胀率在1984—1988年处于上升期;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91-1992年处于上升期,通货膨胀率在1991-1994年处于上升期;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2000—2007年处于上升期,通货膨胀率在2000-2008年处于上升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滞后于经济增长上升。
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84年达到峰值,通货膨胀率在1988年达到峰值,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4年;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92年达到峰值,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达到峰值,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2年;最近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峰值,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达到峰值,滞后1年,滞后周期在缩小。
我们还看到,经济增长率回落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滞后一定时期回落。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85—1990年处于回落期,通货膨胀率在1989—1990年处于回落期,两者在1990年同时回落到谷底;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1993—1999年处于回落期,通货膨胀率在1995—1999年处于回落期,两者都在1999年回落到谷底;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在2008—2009年处于回落期,通货膨胀率在2009年处于回落期,两者都在2009年回落到谷底。
第二个特点是:经济快速上升,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且通胀峰值较高;经济平稳回升,通货膨胀率也上涨比较缓慢,且通胀峰值较低。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从波谷到达波峰只用了3年时间,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从波谷到达波峰只用了2年时间。这两轮周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上升,通货膨胀率也迅速上涨,并达到很高的水平。第一轮周期通货膨胀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5年时间,峰值达到18.8%;第二轮周期通货膨胀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4年时间,峰值达到24.1%。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8年时间,经历的时间比较长,通货膨胀率上涨的也比较缓慢,且峰值较低。这轮周期通货膨胀从波谷到达波峰用了9年时间,峰值只有5.9%,远远低于前两轮周期的峰值。
第三个特点,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幅度。第一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是9.3%,年均通货膨胀率是7.6%,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1.7个百分点;第二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是10%,年均通货膨胀率是7.5%,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2.5个百分点;第三轮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9.6%,年均通货膨胀率1.6%,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率8个百分点。关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与通货膨胀波动幅度,我们看最大值和最小之间的差额。第一轮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差额是11.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的差额是16.8个百分点;第二轮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差额是10.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的差额是25.5个百分点;第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差额是5.4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的差额是7.3个百分点。可见,三轮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平稳性要强于通货膨胀。
第四个特点,就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来讲,第三轮周期表现的最好,这是十分难得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运行平稳的时期,如果不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轮周期,我国经济运行会更加平稳。
前两个基本特点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增长率上升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涨,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回落;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并且把通货膨胀的峰值拉的很高,经济增长率平稳回升,通货膨胀率上涨也比较缓慢,并且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峰值。
后两个特点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好控制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三轮周期中,都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特别是第三周期,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幅度都比较小。
重要启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和周期峰值过高,要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回升;避免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经济的快速上涨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率上涨的成本。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简单看看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这张图是去年1月份到今年11月份CPI的变动幅度。
图6:2008年以来CPI月度同比增长率
去年CPI涨幅基本上是逐月回落的态势,今年前10个月CPI都是下降的,从8月份开始降幅逐月收窄,11月份转为上涨。从目前来看,CPI还处于很低的水平,但已经进入上涨期。
这张图反映的是CPI的环比增速,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发布的几乎所有指标增长率,包括价格变动率都是同比的,即和去年同期比,只有CPI发表过环比数据,即和上月比数据。这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大多数国家都以发布环比统计数据为主。
图7:2008年以来CPI月度环比增长率
我们也正在研究,除了继续开展同比统计之外,要建立环比统计制度,即针对GDP等主要统计指标既有同比统计,又有环比统计。需要与上年同期比较的时候,采用同比数据,需要与上月或上季比较的时候采用环比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经济变动趋势,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特别是经济转轨期,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可能会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既观察同比增速,也观察环比增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经济变动趋势,更全面。
这张图描述的是CPI的累计变动情况。去年CPI上涨率相对比较高,今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图8:2008年以来CPI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这是我讲的第二部分,通货膨胀形势分析。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表现为三个周期,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密切相关,我们也看到了近期的通货膨胀情况,去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目前已经进入上涨区间。
三、对外经济形势分析
对外经济形势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件事,由于时间关系,我简略讲一下。这张图描述的是2008年以来月度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
图9:2008年以来月度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
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贸易出口增长率是逐月走低,11月份进入负增长期,到目前为止,2009年所有月份都处于负增长状态,但是从9月份开始下降幅度逐月收窄,特别是到11月份只下降1.2%,很可能到12月份就转为正增长。
这张图描述的是贸易进口。2008年下半年贸易进口也是逐月回落,今年前10个月始终处于负增长,但降幅在波动中逐步收窄,到11月份已经是26.7%的正增长。贸易进口正增长说明国内经济的好转,如果没有国内经济的好转,就没有国内市场需求,进口是不可能转为明显的正增长的。
图10:2008年以来月度贸易进口增长率
这张图描述的是贸易顺差,就是贸易出口和贸易进口之间的差额,可以看出,今年大多数月份贸易顺差都呈较大幅度的负值,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今年以来净出口需求对GDP形成了较大幅度的负拉动。
图11:2008年以来月度贸易差额增长率
四、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复苏的步伐缓慢,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外部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扭转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局面,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目前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了。
第三,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投放了大量货币,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第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对产能过剩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如果没有产能过剩,怎么能实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呢?认为产能过剩正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如果需求很旺,所有的行业都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那么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比较难。
第五,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靠铺摊子,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的,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效率偏低,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
(二)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协调,缩小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二,为了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要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回升,管理好通胀预期。如果在短期内把经济迅速拉起很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率上涨的代价。
第三,为了避免加剧需求结构不合理,要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回升,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结构调整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第三,为了避免加剧需求结构的不合理,要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回升。
第四,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希望我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启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