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作者:汪同三    发布:2013-11-13    阅读:9573次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直是伴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经常性工作。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防止出现大的波动,我们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不断把宏观调控工作推向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又把“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宏观调控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宏观调控工作取得主要成绩:
    第一,在国际经济危机冲击时,我国通过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较好地抵御了外部冲击,减弱了外部冲击的影响,保持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我国及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同时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严重袭来,我国及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很快形成并全面实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 在世界经济中率先实现企稳回升,避免了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
    第二,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出现较突出的问题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
    进行治理,实现宏观经济大局稳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超过24%,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我们落实十四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同时推出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最终在1996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宏观调控成绩举世瞩目。21世纪初“非典”冲击之后,我国出现由于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和粮食生产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引致通货膨胀压力明显。我们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方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控制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出台减免农业税、设立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种粮直补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粮食连续多年增产。这些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六年保持在10%以上,为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排名快速跃升奠定了基础。
    第三,宏观调控保持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在经济增速较高的情况下,年度之间经济增速波动的幅度明显收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宏观调控经验的积累,自1996年“软着陆”成功以来,除了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冲击GDP增速与上年相比减慢4.6个百分点之外,GDP年度之间增速的波动幅度均未超过两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波动幅度收窄的同时,就业状况一直保持稳定,城镇就业人数稳定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第四,宏观调控保持了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CPI 自1996年“软着陆”以后,再未出现过两位数的上涨,除了2008年和2011年CPI上涨幅度略高于5%之外,其余年份均低于5%。在保持国内价格整体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逐步渐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前行。
    第五,我们坚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作用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城镇化取得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日益深入人心。
    严格的讲,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之外的因素,因此 针对市场运行中某种突出问题采取调控措施时,很可能矫枉过正,产生一些事与愿违的负作用。例如,在抑制过热时,可能造成增速过快下降;在刺激经济时,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产能过剩,以及形成价格上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经历了风风雨雨,逐步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宏观调控日臻成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在宏观调控工作创造出了新的可贵经验。
 
    二、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迫切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尽管在如何干预方面有各种不同看法,但是政府干预的存在是大多数人都同意的。政府干预主要包括微观规制、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三项内容。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调控具有特殊必要性。第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尽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这一背景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发经济的较大波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第二,我们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某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影响有待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还需要完善,特别是此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更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这一背景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的广泛而复杂,需要政府发挥更多的作用。第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决定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完备.
    当前,我们面对的国内外形势更凸显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迫切性。
    首先,党的十八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突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中,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多学科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是坚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其次,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余波未了,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断花样翻新。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有效低于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的影响,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再次,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当前,除了需要对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冲击高度关注,采取稳妥应对举措,防患于未然之外,我们更需要对国内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以及潜在的通胀压力等问题和挑战保持着清醒认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影响,有些是前期实施短期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难以避免出现的负作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战胜挑战,实现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目标,必须努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如何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根据历次宏观调控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的经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宏观调控的明确目标。经济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条件。“发展是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经济发展不仅要关注GDP,更要关注就业,关注居民收入的提高,关注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检验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标准。宏观调控并不直接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生作用,但是宏观调控必须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相结合,不增加调结构、深化改革的成本,在实现稳增长的同时为调结构和促改革创造条件。
    第三,把握好力度是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的重要关键。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没有出现影响严重的突发事件时,宏观调控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审时度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宏观调控除了要掌握好政策措施的方向和时机,还要把握好调控措施的力度。掌握方向和时机已属不易,而力度的把握则更难一些。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风风雨雨,“稳中求进”是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第四,坚持创新思维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根本之路。近一年来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创造着新的经验,增强宏观调控的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采取系列性创新政策措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兼顾当前和长远,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我们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确定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合理区间的概念。宏观调控就是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使宏观调控不仅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而且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宏观环境条件保证。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能否发挥稳定经济运行,防止增长出现大的波动,有效抵御各种外部冲击的积极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当前,搞好宏观调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对市场的某种干预,政府是宏观调 控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执行的主体。除了对宏观经济形势预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之外,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必要的政策措施调整,都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定不移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有可能使政府在宏观调控工作中既不越位,也不失位,宏观调控作用真正到位。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必有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把宏观调控当成能够包罗万象的筐,把一切都归功于或归咎于宏观调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谨防“调控依赖症”,将宏观调控泛化、庸俗化。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特殊环境下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的问题,它必须适应于长期发展战略,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宏观调控的生命力在于我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宏观调控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提供环境条件保证,宏观调控也只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水平,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