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晓梧    发布:2013-11-13    阅读:9918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出百年战乱,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加上医疗保健的改善,使上世纪50年代出生率提高而婴儿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导致人口爆炸。后来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50年代的人口激增和80年代以来的节制生育必然造成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基数大、速度快。据联合国预测,1950~2000年期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我国增长217%,2000~2025年期间世界增长90%,我国增长111%;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英国45年,日本30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5年。
    二是底子薄、负担重。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高水平情况下出现的,而且建立了较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例如,美国1935年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当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1689美元,有较充裕的财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2000年我国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也仅有800美元,这迫使我国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解决比发达国家还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图1显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的预测结果。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老龄化的速度仍然很快,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一个高峰。


图1: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抚养比预测
资料来源:激辩新人口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图2显示了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抚养比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人口的抚养比在上升,这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2: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抚养比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
                              
    老龄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已经显现。
    一是对就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人口老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必然发生重大调整。此时恰逢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必然要求劳动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相应进行调整,而中老年职工由于学习新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量中老年职工过早退出就业岗位的趋势和老龄化所要求的推迟退休年龄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理论界目前流行的“人口红利”消失,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当然,我们要把人口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放在一定体制下观察,文化大革命时期人口结构比上世纪80年代还年轻,红利在哪里?
    二是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养老保险首当其冲,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能否顺利使人们度过老龄化高峰?一些学者对此忧心忡忡。我们原来设计的个人账户全积累,用于职工自己养老之用的初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收效甚微。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很大,至2012年累计2.2万亿人民币,今后还会快速增长。有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压力。据国内外有关资料,人均医疗费用和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5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发展造成的费用增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1998年,我国29个省市的公费医疗统计表明,人均医疗费支出,在职人员为477元,退休人员为1247元。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关于《中国健康模式转轨和服务需求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报告提出,即便是按1998年的医疗实际费用支出计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量负担到2025年将增加47%,如果考虑到各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按GDP年增长率同比增长,我国医疗需求量费用到2025年将达到6万亿元以上,占当年GDP的12%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基本医疗保险要坚持保基本的原则,否则将来不堪重负。
    三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很大。在“421”家庭结构下,未来房子卖给谁?房地产是近年来拉动投资的重头,在最近两年的调控下增长有所放缓。房地产问题十分复杂,形成现在的局面,有长期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的合理原因,也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富人可以买几十套房做投资,而工薪阶层一辈子也买不起北京上海的单元房,还有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采取的刺激土地增值政策等等。但放到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看,如果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15、20年后我们的子女每人要继承几套住房?
    四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一个平均年龄25岁的社会与一个平均年龄45岁的社会会不会出现社会代沟?家庭、亲戚、人际关系的史无前例变动将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深刻影响。早就有学者研究,老龄化将给宗教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年轻的时候拼搏奋斗,老了想想这到底有什么意思?宗教给出的答案可能是终极的,否则它传不了几千年。大家闲的时候不妨到佛寺、道观、教堂、清真寺等地方看看,真正信教的人中老年居多。这对社会伦理道德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至于对社会发展是福缘还是劫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白发浪潮、银发浪潮就那么可怕吗?我看未必。联合国提出人类人口最终将保持零增长,达到人口“定态”社会。表1就是联合国人口司经过研究得出的:
表1:“定态”社会标准年龄分布
 
 
标准定态人口
年龄分布(%)
中国
发到国家*
全世界
2010
2050
2010
2050
2010
2050
人口总数(亿)
N
13.52
14.09
12.32
12.45
69.07
92.0
儿童0-4岁
5.2
6.3
5.1
5.5
5.0
9.3
6.6
5-14岁
10.7
13.3
10.2
11.0
10.2
17.6
13.3
青年15-24岁
11.0
16.2
10.9
12.9
10.6
17.6
13.4
小学6-11岁
6.4
7.8
6.1
6.5
6.1
10.6
8.0
初中12-14岁
3.2
4.3
3.1
3.3
3.1
5.3
4.0
高中15-17岁
3.3
4.4
3.1
3.6
3.1
10.6
8.1
大学18-24岁
8.6
10.1
6.1
7.9
6.4
10.6
8.1
育龄妇女15-49岁
39.4
56.0
38.7
46.5
38.2
51.9
45.3
劳力15-59岁
52.8
67.6
53.6
61.5
52.2
62.0
58.3
15-64岁
58.7
72.0
61.4
67.6
58.7
65.4
63.9
60岁以上
31.3
12.5
31.1
21.7
32.6
11.1
21.8
65岁以上
25.4
8.4
23.7
15.9
26.1
7.7
16.2
80岁以上
9.6
1.4
7.3
4.3
9.4
1.6
4.4
中位年龄
44.6
34.9
45.0
39.7
45.7
29.2
38.1
抚养比
0.71
0.39
0.64
0.48
0.71
0.53
0.56
出生时期望寿命(岁)
85
73
80
76
82
68.3
75.4
注:*发达国家指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
资料来源:世界人口前景2006[M]. 联合国人口司,2007.
 
    在这张表上,我们主要指标离“定态”还有一段距离。例如65岁以上人口比重,定态社会是25.4%,我们到2050年才达到23.7%。联合国预测中国约在2030~2035年达到零增长,平均寿命77岁,2050年达到80岁,平均年龄45岁。这比1949年平均寿命小于40岁、平均年龄23岁要幸福,也比现在平均寿命73岁、平均年龄35岁更幸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你是觉得活30岁幸福还是活80岁幸福?如果大家都认为活80岁更幸福,那么你又视银发浪潮如洪水猛兽,是否你仅希望自己长寿,别人短命?想想这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大家可能对银发浪潮就不那么害怕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生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化趋势将发展到可等程度?世界人口2012年10月31日突破70亿,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本世纪中期将突破90亿,以后可能放慢增速,达到100亿的较稳定人口。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世界争论200年了,少的说10亿以下,多的说一万亿(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I,1978)。中国的人口多少合适?孙中山说8亿(1924年),毛泽东说7亿(1957年),多数学者认为8-10亿较为适宜。毛主席也说过人多好办事的话,但具体人口规模,他确实在1957年讲过最好把中国人口控制在7亿。否则他不会搞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文革期间就开始搞,开始的口号是“二个正好,三个多了”,以后严格为“一对夫妻一个孩”。
    如果按人口密度算,中国还远不是最高的。表2可以说明:
 
表2:部分国家人口密度
 
 单位:人/平方公里
地区
人口
密度
国家
人口
密度
国家
人口
密度
国家
人口
密度
全世界
47
美国
30
中国
135
俄罗斯
8
发达国家
24
埃及
72
印度
325
德国
231
不发达国家
62
尼日利亚
145
印度尼西亚
116
法国
108
不发达国家
(不包括中国)
52
加拿大
3
巴基斯坦
187
英国
242
非洲
29
巴西
20
孟加拉国
1019
意大利
190
北美洲
16
墨西哥
54
菲律宾
337
乌克兰
7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26
古巴
102
日本
272
西班牙
82
大洋洲
4
阿根廷
13
越南
244
波澜
119
亚洲
120
澳大利亚
4
土耳其
92
罗马尼亚
91
欧洲
32
新西兰
15
伊朗
41
荷兰
398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年鉴(2003)[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P363~367.
 
    还有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世界各国对控制人口增长积累了不少经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负增长。而对人口负增长,现在还没有成功的解决办法,人们发现鼓励女人生孩子比抑制女人生孩子更困难。不生孩子对中国来说还是个别家庭的问题,全社会的人口负增长大约要到20多年后才出现。
当前我们要研究面对老龄化的挑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里有几个问题,都是争论很大的问题。
  第一,要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政策是导致老龄化骤然到来的政策性原因,上世纪50年代一家6、7个孩子的情况骤然变成“421”的社会,现在到了该转折的时代。最近看到有学者建议2015年放开计划生育。这个问题还要结合中国的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来考虑。要放,也只能有条件的放。
  第二,适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上世纪50年代制定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这些政策的时候,中国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已经是73岁了,退休的年龄没有变。政策是否应当与时俱进?从长远看,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是必然的。但这里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如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问题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多年呼吁的,1996年我在《经济日报》上公开发表文章,主张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来又在各种场合提出并轨意见,16年了,就是打不倒这个不合理的双轨制。结果一提延长退休年龄,企业职工怨声载道。需要说明的是,延长退休年龄不是一步到位,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阶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在10~15年左右把退休年龄逐步推迟到65岁。
    第三,坚持基本的医疗保险保基本。现在医疗保险进展很大,实现了全民医保,这是历史性进步。我参与医改工作时,为新农合争取10元钱的财政补助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争论。现在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但是不要把胃口吊得太高,现在太高的话,到时候应付老龄化的压力很大。医保福利也是刚性的,提高容易,减少很难。这点欧洲一些国家给我们很多启示。当然我们目前的主要问题还不是水平过高,但是10年20年以后我们就有这样的压力。还是未雨绸缪好一些。
    此外,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是应对老龄化的基础条件。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大的波动,甚至大幅度下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应对老龄化就没有物质基础。
    我们还应当看到,老龄化既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银发浪潮可以引发银发需求,老龄化也给我们带来广阔的新需求。例如社会养老问题。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们将超过1200万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但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1000名老人仅拥有17张床位。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养老和老年保健消费需求。满足这一需求,国家投入当然是一个办法,更好的办法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严峻的一面,但是只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及时、适时调整生育、养老、医疗等与老龄化密切相关的政策,就有望在2030年至2050年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口状态,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比较平衡、和谐发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