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汪同三    发布:2013-12-05    阅读:12461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伟大战略任务,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而且在人均水平上也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前阶段,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势头,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
    中等收入陷阱最基本的表象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人们常常提到的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国家,或者十几年内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或者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更有严重者甚至一段时期内出现收入的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终极之路是保持经济总体的持续增长。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前的低收入国家,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汇率折算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就在于我们抓住经济建设不松手,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相当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51.9万亿元。
    面对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之道,跨越之本,仍然在于抓住经济建设不松手,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巩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概括,更是我们继续前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前出现何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牢牢扭住“发展是硬道理”这条主线,中国就不会为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扰。
    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避免由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效益低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次,要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大趋势,因势利导,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保持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因不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差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要更加重视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占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的制高点。避免因研发能力差,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与过去接近10%的年均增长速度相比,当前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的趋势,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具有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利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沉着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可以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第二,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都会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第三,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有效的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保证。第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运行平稳,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和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开创了良好开局,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了条件。
 
    二、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
    有一项调查,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除了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和金融体系脆弱两特征外,其余8个特征,包括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都是属于社会方面的。许多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国家,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造成经济停滞不前。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问题丛生,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社会动乱,成为严重地拖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因此,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关键点在于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着力实现社会公平。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讲,主要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是提高全体国民福祉的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财政要积极向民生领域倾斜,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从宏观层面,要进一步扭转以前较长时期内存在的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局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重视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第三,制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应该看到,我国仍处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的矛盾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这时候要特别重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纠正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一方面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必要手段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将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公民的机会平等,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就业创业机会的平等、发展进取机会的平等,不断提高社会公平的内含和水平。除了上述三点之外,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还需要高度重视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问题,和更加坚决深入开展反腐败、严肃打击各种歪风邪气的不懈斗争。
    “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将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性。当前,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方面,我们具备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有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府高度重视创造就业机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12年首次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第二, 2012年开始我国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这些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我们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三,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的各种社会矛盾,政府敢于正视问题、积极妥善化解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大局,有利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目前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正视和解决由于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庞大,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逐步偏紧问题开始显现等因素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与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强并刚性化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我国各项社会事业需要进一步加速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受教育机会均等化水平提高还需要大量投入;保证充分就业和高质量的就业需要各级政府做更多的事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全覆盖,提高保障强度;全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更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同时,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以及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等方面也需要数量可观的投入。这些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各级财政的巨大投入。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一些以前曾经能使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由以前的相对低廉变为明显上升;外需减弱倒逼我们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以前支持高投资增长的高储蓄率出现向下的调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下降;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必将由以前二三十年中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逐步有所减缓,进而使财政增长有所减缓。
    当前,发展社会事业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的性质是,有效供给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面对这样一对矛盾,我们必须采取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方针,制定有步骤、分阶段的规划,不能盲目引导预期,不切实际过早提出过高或过多的目标。要使各方面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扎实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有效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坚实打造,才能真正地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向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强国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