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当下国际经济形势的几个特点,讲讲自己的意见。
我想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这次金融危机以后,虽然世界经济遭到了重创,但是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这是中央的判断,这肯定是正确的。为什么我们中国有信心能够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呢?主要是有两个没有改变,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二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使得中国能够继续在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当中坚持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这点对我们很重要。
为什么这次经济危机以后,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变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讲到经济全球化,大家知道有三个要素,一个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英国蒸汽机革命出现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革命推动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几乎所有几次重大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都是由于新技术所推动的。大家可以设想,如果是没有互联网,没有通信技术革命,导致整个电信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就不可能有生产的全球化。大家都知道波音飞机是在美国造的,实际上波音的零部件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制造的。上世纪30年代从伦敦打电话到纽约,每三分钟要344美元,现在已经降到不到一个美分。如果没有这样的通信革命带来通信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美国波音飞机的总经理就不可能在西雅图通过电话指挥全球70多国家零部件的生产,自然就不可能有全球化。所以新的技术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动力。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地产生。除了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新的所谓绿色技术革命,包括绿色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我刚刚去了世博会,从世博会所展示很多新一代技术来看,应该说在今后十年、二十年里充满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技术,就像过去几次大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样,肯定将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相信,由于新的技术主要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所以发达国家并不像有些人所讲的大概会很快崩溃,或者是失去了在全球经济当中领先地位。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绿色技术,在低碳技术方面继续处在领导的地位,特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动力的特点,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会继续存在,所以并不会由于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引领经济全球化大的格局就发生了变化。这是我想讲的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是跨国公司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把全球贸易投资作为一个载体,使得全球化得以实现。这次金融危机虽然打击了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大的金融机构,但是作为实体经济的西方国家大的跨国公司并没有遭到重创。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的载体,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经济全球化是因为跨国公司这样的载体而得以形成,载体存在,经济全球化还会继续发展。当然,跨国公司的全球贸易投资会出现新的特点,比如说过去跨国公司贸易和投资的重点可以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重点现在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逐渐转移到亚洲。另外跨国公司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可能更加注意当地化的战略,会更多利用投资地的人才,但是这并不影响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载体而存在。这是第二个讲的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就是因为作为全球化载体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主要看全球产业转移的问题。整个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通过贸易和投资和产业的转移,来实现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实质。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全世界也好,每一次经济的发展都是经由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而得以实现的。金融危机以后,我去一些省,这些省市领导同志就问我,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是不是会发生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的逆转,或者是发生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回流。我觉得不太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因为当时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仅出于市场的原因,市场的因素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也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一些基本的要素,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比西方国家便宜很多,这样一个因素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不但没有减弱,而且有所加强,所以整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更不会发生整个投资的回流。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在全球化当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最近我也见到了微软的张亚勤先生,他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看法,现在应该说更好。如果说很长一段时间,跨国公司只把中国当成市场中心,过去几年也逐步把中国当成研发中心的话,今后十年、八年,可能跨国公司会把中国当成战略的中心,也就是它的交易中心,它的全球资源整合的中心。
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虽然遭到了重创,但是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相信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会继续进行下去。这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应该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央说我们有信心可以克服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从外部调动来看,就是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利用全球化来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发生变化。
第二条,世界经济在这次经济全球化以后,东方和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大家确实看到由于此涨彼消的因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出现了20国集团。虽然20国集团从1999年就一直存在,但是当时主要是作为财政部长和中央央行行长会议存在的,主要是解决金融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以后,20国集团升级为首脑会议,20国集团的元首都参加会议,这使得20国集团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过去的一个财长的技术性的会议,变成20国集团领导人的峰会。应该说这是整个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变化,关注20国集团能不能走向进一步机制化的道路。
多年来,全球的经济治理结构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特别好的格局或者一个机制。我过去长期在联合国工作过,像联合国这样一种机制,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联合国就是空谈机构,说得难听一点,大家只是去讲讲观点,发发牢骚。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实质性的成果有多少,很难说。世界贸易组织完成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后,多哈回合的谈判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当然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但是机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过去关贸总协定几十个缔约方,其中主要是几个缔约方在起作用,虽然不公平,但是它是有效的,能够起作用。曾经参加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谈判的人,确实知道这个组织相当不公平。像我们这些所谓发展中国家参加所谓乌拉圭回合谈判,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参加谈判,只不过是一个等结果的谈判。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大楼一楼的谈判大厅结构很奇怪,谈判间都在一个大厅的周围,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喝咖啡的地方,咖啡厅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谈判间。一般来说在谈判的时候,发达国家像美国、欧盟或者日本,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谈判间进行谈判,发展中国家的穷哥们就坐在咖啡厅里等消息。一是人家不邀请你,第二你就是进去,根本插不上嘴,坐两下觉得没有意思,只得出来。所以我们是一种“等消息”式的参与谈判。所以就坐在那里等消息。当时关贸总协定非常经典的一个场面,就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喝咖啡的时候,突然哪个小房间的门开了,世界贸易组织一个秘书处的官员出来说,女士们,先生们,我现在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美国和欧盟已经就比如说纺织品协定第八条第三款达成了一致。如果这个达成一致对这个发展中国家是不错的一件消息,大家马上就鼓掌,挺高兴。如果是令人非常失望的,大家马上就会冲到房间里去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东西。所以发展中国家当时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谈判。
这次出现20国集团以后,我是感到很兴奋的。因为过去全球经济的谈判权或者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七国集团的手里,搞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搞不下去,也邀请了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作为所谓“对话国”。但是我跟你们讲,中国作为参加对话国的时候,我们心情并不是非常好的,因为老是觉得你是7+3,7+4,7+5,你是被加进去的,都是人家谈得差不多,和你对话,向你通报一下情况,和那些穷哥们在那喝咖啡,等消息差不多,只不过过去和几十个穷哥们等消息,现在是和几个穷哥们等消息,那种感觉还是很不好的。七国集团加几个对话国,虽然比过去无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存在有了一点进步,但是进步也很小。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把20国集团的财长会议升格为首脑会议,我们国家领导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国首脑参与到整个金融危机的决策进程当中去,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进程,是开辟了今后国际经济、政治问题解决机制的一个新的路子。联合国也好,世界贸易组织也好,它为什么现在无所作为,主要是国家太多了,世贸组织现在130多个成员,联合国200多个成员,大大小小利益不一样,很难达成协议,他就是发扬民主的地方。过去搞集中的就是七国集团,现在有20国集团,结构就比较平衡,除了九个发达国家以外,加了11个发展中国家,整个组成来比较平衡地反映了当今国家力量对比的状态,我认为20国集团可能是很有用的机制,很可能成为将来做出重要决定的场所。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世界贸易组织也好,世界银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都很难做决定,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做决定,这个世界会成为非常混乱的世界。
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20国集团,使得全球经济的决策机制正在形成,全球经济决策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还是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20国集团里现在主要做决定的,还是西方国家,还是七国集团,还是美国。虽然现在有一些人提出来20国集团的核心应该是两国集团,我认为这种提法,一是别有用心的,二是没有反映现实。中国和美国还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共同利益能够在20国集团当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也没有这样的国力和能力,和美国人平起平坐主导20国集团。奥巴马总统访华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就明确地提出来,我们中国不赞成两国集团的提法。第一,我们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国力,和美国平起平坐,来主导全球经济的决策。第二,中国从政治上来讲,我们不结盟,我们不可能和美国搞成G2,来主导全球经济的格局。我们也不愿意脱离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自称自己好像可以作为决策的核心。从很多方面看,G2也是不现实。温家宝总理明确反对这个提法,也是和我们一贯的外交思想是一致的。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当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就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头儿来和发达国家来进行谈判、斡旋或者对抗,当时我们坚决不同意。上世纪80年代,有位发展中国家的总统希望中国当这个头儿,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学着拿四川话讲一讲,小平讲:“这个我不赞成,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的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不够。当了头,啥子好处都没有,许多主动都失去了。”
我觉得小平同志的话是有很高的政治智慧的,我们不是故作谦虚。大家可以想想,如果这次哥本哈根的气候变暖会议,中国和美国去当这个头,到处试图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最后我们只能为会议的失败或者说会议没有成果来承担责任,我们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20国集团以后,虽然G2的呼声出现了,但是我们中国领导人还是非常清醒的,觉得我们不可能当这个头,我们也当不起这个头。我们能进入20国集团,比较现实反映了中国国力,中国和其他11个发展中国家在20国集团里,大家可以一起发挥作用。美国还是这个头,美国这个头,这个地位没有根本的变化。
这次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可能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是美国闯的祸,美元可能会大大削弱,后来看来美元并没有削弱,而遭到削弱的像欧元,像其他的货币,特别惨的就是欧元。
说老实话,对欧盟的产生,对欧盟能够最后搞出欧元来,我们应该是怀有敬意的,我们这样的人一直给很高的评价。因为欧洲国家能牺牲自己很多经济主权甚至政治主权,最后搞出欧洲联盟,搞出欧元,这是很不容易的。应该说欧元的诞生是一大批很有政治智慧的欧洲政治家长期努力的结果。大家知道主权问题是非常敏感的。我参与入世的谈判,凡是涉及到主权的问题是碰都不能碰的。但是欧洲搞出一个欧元,实在是不简单。连英国人都不能够参与欧元的进程,当时撒切尔夫人虽然在国内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在反对欧洲联盟和反对欧元问题上是臭名昭著的。她是作为很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不可能牺牲自己的经济主权,她当时说不可能把决定英镑汇率和利率的权利交给法兰克福。但是像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他们做到了。欧元现在遭到了重大的挫折,这个挫折应该说还是暂时的。因为欧元作为可以唯一和美元相抗衡的货币,它的存在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相信欧元,也希望欧元能够渡过这次难关。
这次美元为什么没有遭到重创呢?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差不多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把美元作为自己的储备货币,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非常强。美国的全球跨国公司也非常厉害,美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应该说普遍比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强,所以当美国国内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美国大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在支持自己的母公司,也就是支撑美元。而三分之二的国家中央银行都拿美元作为自己的储备货币,他们也是拼命地保美元,包括我们中国,不希望看到美元垮下去。由于这样一些基本的要素,使得美元在这次金融危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削弱自己的地位,而且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美元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中心地位也没有重大的变化。另外,在全球贸易的格局当中,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像波音飞机这样一些高技术产品,在很多程度上都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出口产品,就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产品。大家都在讲国际贸易当中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就是你的出口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第二就是你具有巨大的购买能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国。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一方面要加强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逐渐地成为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进口大国。我们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里,在全球贸易格局当中会处在这样称王称霸的地位?想来想去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是最大的买家。在国际贸易当中,谁是最大的买家,谁就是霸主。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全球最大的买主,成为最大进口国,我们在全球贸易当中的地位就会真正建立起来。
第三个,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过去20多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趋势,应该说已经得到了巩固,出现了很多自由贸易协定,出现了很多国际贸易的新规则,这些规则都有利于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为什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却没有威胁到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呢?主要就是,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流,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过去那种美国利益、中国利益、俄罗斯利益的非黑即白的、按照国家来分的经济贸易利益的格局已经打乱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交叉进行,整个全球利益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我经常提出一个观点,现在并不怕美国对我们中国进行贸易制裁或者全面的贸易封锁,因为现在美国人打击中国,实际上就打击美国在华的利益。欧洲也是这样。这种经济全球化所形成新的利益格局,即使贸易保护主义再抬头,它也不会成为主流。不可能对利益格局发生根本的颠覆。我们和美国人、和欧洲人打了那么多年的交道,我们深知一条,和美国人谈判,就是跪下来叫他爷爷,他也不可能让步。但是只要和他有利益存在,根本不需要和他谈判,把利益摆清楚以后,他就承认那个利益。现在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像上世纪30年代,成为真正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冲击的一种现象。对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们要警惕,我们要反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他不可能成为主流,他不可能根本上动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看法。
第二个,我认为在全球治理方面,国际贸易比在国际金融方面做得好。应该说,WTO比起IMF,WTO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果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得多。WTO通过了好几轮的国际贸易谈判,已经形成了制约国际保护主义、规范全球经济贸易的一整套规则,这套规则是相当紧密的。哪一个国家要轻易的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就很容易的就触犯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不愿意公开挑战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就制约了美国和其他的西方国家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时候不会走的太远。相比之下,IMF对整个机关监管,对国家货币政策的监管,没有形成一套监管的机制和规则,比世界贸易做得组织差得多。如果是IMF像WTO一样,过去搞了好几轮谈判,建立了一整套监管的机制和规则的话,也许不可能发生这次金融危机。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受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比较多的像中国,也没有形成对中国国际贸易的一个巨大冲击。我们每年遭受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影响,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等的贸易额,只不过占整个中国贸易出口的1—2%。表面上绝对数量比较大,增幅也很快,但是没有伤及我们的筋骨,1%怎么能伤及中国国际贸易的筋骨呢,就伤一点皮毛。我们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还是要采取很强硬的态度,因为其危害性在于如果不及时制止的话,如果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化,你惩罚我1,我马上惩罚你2,你马上惩罚我3,恶性升级,形成恶性循环,就极大的伤害了整个国际经济合作的气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其说它伤及了国际贸易经济关系的实质,不如说它毒化了国际贸易合作的气氛,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总体来讲,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我觉得可以对全球经济形势做出这么几个基本判断: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大的趋势没有改变;第二个是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中心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第三个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改变或者是颠覆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大的趋势。这三个判断,使得我们能够对中国对外经济政策提出一个基本的实施背景。
我想讲第二个问题,整个国际经济形势还是有利于我们继续实行对外开放,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需要我们要对实行对外开放这样一些基本政策做重大的调整,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还是可以充分利用全球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还可以继续推进一种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政策,用我们的话讲是继续开放的政策,不管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讲,还是从国际经济关系来讲,这一点都是重要的。
这次金融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中国的经济遭到了一些损失,有些同志就认为,是不是靠出口、靠外资靠不住了?所以我们现在也提出来建立以内需为主的体制。国际压力、国际舆论也希望我们建立一个内需为主的体制,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只有依靠我们自己,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才会立足在稳固的基础上。但是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建立内需为主的体制是不太可能的,还是需要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我们不可能丢掉国际市场。
中国现在的相对优势还在于我们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就丢掉了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对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是钢性的,这个会维持几十年,所以我一直说我们还会做几十年的衬衫。我们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没有完成,虽然很多人提出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到了45%,这里面水分是很大的。因为在统计的时候,我们把城市里面有半年工作合同的人都归到城镇化的范围里面,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解决户籍,没有真正成为城市人,并不能算解决了城镇化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城镇化的水平可能就是30%左右,所以我们很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我们要把农民转移出来,农民不转移出来,永远在啃两亩三分地,中国是富不起来的,这是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得不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我们的产品是可以替代的,但是我们这个产品比起其他生产同类产品有优势。发达国家很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再生产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在继续发展中国的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我们还是要坚持利用国际市场,否则就丢掉了我们的相对优势,就是自废武功。有些人提出来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是不太同意这个口号的。美国人现在还在搞制造业,为什么中国就不想搞制造业呢。我认为科学的提法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当中中国创造的元素,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少一点模仿,少一点进口的设计,少一点国外的元素,多一点中国创造的元素,只有把中国创造的元素融入到中国制造当中,中国才可能成功。现在我们还不可能丢掉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的阶段。那种匆忙认为中国可以丢掉制造业跳入到所谓的高端的服务业,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确实要逐渐提高中国服务业在整个GDP当中的比重,一些服务业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但是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真正进入高端服务业,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中国的外汇储备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利用外资呢?外资就像一个桥梁一样,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使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制造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然中国企业也要走出去,在国外的市场来建立这种网络,但是外资是不可替代的。
有些同志提出来,这几年我们引用外资,以市场来换技术的目的没有达到,认为我们利用外资是失败的。但是我觉得,过去30年当中,我们吸引外资主要是换就业、换税收,当然也换了一部分的技术,不能说一点技术都没有换到。吸引外资初期,主要是用国内的市场来换取就业和税收,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不能说没有换到大量的技术,吸引外资就失败了。实际上,我们也换到了很多的技术。比如说汽车,如果没有大量的外资,中国的汽车工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子,即便是像国内品牌奇瑞汽车,企业中很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都在三资企业干过。
当初很多人认为,我们要把“黄世仁”请来了,借了外国人的钱我们就要吃大亏。当时小平同志讲了一句非常直白的话,他说“外国人借钱给你都不怕,你怕啥子?”这几年引进外资,借钱发展大家都习惯了。现在一搞兼并收购,大家又觉得外国人把中国的企业呑掉,要蚕食我们的民族企业。我看到有个部门出台了一套措施,规定在某一个行业里面,排在前5名的中国企业都不能有外资来兼并或收购,要保持中国的前5名,不能动。但是我想,我们中国一个行业的前5名是不是全世界的前5名?就像是体育运动一样,比如乒乓球队,中国全球第一,当然不需要外国来兼并收购我们,我们应该兼并、收购人家去。但是如果是足球队,我们的申花、国安都是前5名,人家来兼并、收购我们有什么不行,如果是皇家马德里来兼并收购,我们求之不得,但是现在人家还瞧不起。很多狭隘民族主义的东西阻碍中国发展,一出现了不熟悉的情况,马上民族主义就出来了。我们要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扩大吸收外资,扩大出口,不断创新政策上的一些新的思路,不然我们就会停滞不前。
讲了国际形势以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新的形势,并不妨碍我们发展。我们是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另外想讲一下,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同志,包括现在年轻的同志自我感觉很好,觉得中国成了最大的赢家,美国人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我们的全球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认为,金融危机以后,我们怎样对中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不应该因为中国的发展,忘记了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立和培育一个好的大国的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个正确的对待自己。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认为,我们过去是土包子,我们现在就变成一个扬扬自得的一个富人了。记得三、四十年前,我们出国的时候出了很多洋相,现在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有一次,我们到巴基斯坦去,当时中国有一个援外工作队也一起去。下飞机以后,我们40、50个援外工人把团团飞机围住,巴基斯坦地勤人员劝他们赶快离开,他们就不走,巴基斯坦的机场人员搞不清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后来我到了飞机旁边,问他们怎么还不走?他们说,我们行李还没拿到,我们怎么就走呢?
有一次我到巴黎,外交部派了一个非常好的厨师到巴黎使馆工作,当时没有人陪着他去,他也不会讲英语,外交部的同志就说拜托你把厨师带到巴黎去。这位厨师上了飞机以后,坐了两个小时以后就开始头晕,想吐,也不吃东西。法航的小姐就跑过来问他,给他递热毛巾、送药,可是每当法航小姐走过来,他的病情就加重。后来我说,你怎么回事?人家那么关心你,你干吗病情越来越重了?他说,你得给她讲一下,我闻不得她身上的味道。原来法航小姐身上喷有香水,而我们这位厨师从来没有闻过香水,所以法航小姐每关心他一次,他病情就加重一次。后来法航小姐不来了,他的病情就好转了。
中国在对外开放初期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有很多很好笑的事,现在变成另外一个方面了,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了。
我上几个星期到英国去,从迪拜中转,迪拜免税商场很大,卖很多的东西,我经过金银首饰店,看到某位同胞,一下子拿出一大把美元放在桌子上,说把最好的金银首饰全部拿出来!确实是很气派,但是他穿一身西装,脚上穿了一双拖鞋,实在是一幅土财主的形象。我们要想在国际上树立一种新的形象,让人家尊重你,不能觉得有点钱就烧包,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讲的软实力的问题。我们要培养一个适应中国新的大国地位的新国民形象。
第二要正确的对待他人。所有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的领导同志都非常的注意这一点。我非常感动就是关于朱总理对待小国的态度,有一次朱总理会见南太一个岛国的总理,那个国家很小才一万多人。当时因为有急事找朱总理,请示吴仪部长同意后我陪同总理会见。我当时一直很不耐烦,总理的时间那么忙,还和对方说了很多客气话。会见之后朱总理说,我看你不耐烦,老看表干嘛?我说总理,一个小岛国,你跟他讲那么多干什么。他说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搞了这么多年外交,不知道大小国平等嘛。总理当时很严肃批评我关于大国小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过去对支持我们的穷国、小国是很看重的,现在我们国家力量强大大了,有一些人觉得不像过去那么看重了,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国家以后,怎么对待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是一个大国公民非常重要的素质,也很值得我们重视。
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整个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但基本格局没有变,我们还不是老大,我们还差得远,这并不是谦虚的语言,它应该成为我们内心一种真实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中国在逐渐发展起来以后,能更好的在全球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使我们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国家。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真正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负责任的国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看见中国从一个比较弱小的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强国,确实是很幸运的。不管是哪一年,我相信我们都能看见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大国的那一天,但是我们的软实力是不是能跟得上,我们的公民能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公民,这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共同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