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其他
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中国消费和人民币汇率
作者:张建平    发布:2014-10-30    阅读:30369次   

美国人压人民币升值已经多年了。为何?因为中美贸易中中国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顺差。也就是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东西远远多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美国对此很不爽,认为中国人不买美国人的东西,导致了美国人的失业增加。那么,中国人为何不买美国人的商品呢?美国人分析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太偏好储蓄了,都只知道挣钱而不花钱。

然而,中国人好存钱不花钱实属讹传。中国人不仅仅爱消费,而且还非常时尚,中国人现在还偏爱网上消费。马云看到了中国人这种消费倾向当中隐藏的巨大商机,因此,致力打造了一个网络商业平台,马云成功了。

马云成功的标志就是阿里巴巴不仅仅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电商平台,而且在美国证交所上市了,并且以1680亿美元的巨额拿下了有史以来的IPO冠军头衔。

先不去揣测为何阿里巴巴不在中国国内上A股也不在香港上市而是跑到美国上市,单单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摘下的IPO冠军头衔来说,说明美国的投资者对阿里巴巴是热烈追捧的。美国投资者不会不知道阿里巴巴是干什么的,也不会是像中国国内的A股打新族那样单纯是出于投机需求而追捧,主要还是看中阿里巴巴所从事的电商行业光辉巨大的前景。

然而,阿里巴巴的光辉前程,恰恰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前景描绘。中国网络购物销售每年都以令人惊诧的速度递增,据艾瑞咨询机构的报告称,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增长了39%,达到1.84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继续增加。单单是在 “光棍节”一天,淘宝网和天猫2012年达到190多亿,2013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350亿,相当于世界最大店商沃尔玛半年的营业额,2014年的光棍节已在眼前,更是值得业界期盼之至。以至于马云为此而膨胀到和王健林豪赌电商前景辉煌而商业地产会因此日落西山。

不单单是中国国内电商发展迅猛,中国人在消费的各个方面都令全世界惊愕。中国人在欧洲的品牌商店里疯狂扫购的新闻不断爆出;中国人2012年的奢侈品销售占到了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更是占到将近一半。

世界各国的旅游市场都把目光锁定在中国旅游者身上。与此同时,中国人富有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中国人在境外遭到绑架勒索的事情屡屡发生,但这也不能阻挡中国人出国花费的欲望,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支出高达1020亿美元,继沙特和澳大利亚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但是到了2013年中国人境外旅游消费已经达到1290亿,金额和出境人数都跃升到世界第一。

美国楼市在经过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呼吁中国人前来抄底救市,中国人经过短暂的观望之后终于出手,令美国楼市为之一振。实际上,即便是在次贷危机酝酿即将爆发的当口,中国人依然在美国买楼,对于美国楼市的危机,中国人并无恐惧,因为美国人买房是贷款,而且形成了次级信用贷款,而中国人在美国买房,都是现金支付,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贷款而丢掉房子的情况。

在中国国内对住房实行限购之后,资金外流,韩国为了吸引资金,有意向中国人推销房地产,2013年中国人已经成为韩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买家,中国人在韩国持有的房地产已经远超欧美人。在韩国的济州岛上,中国人拥有的土地面积两年之内增加了十倍,以至于韩国媒体惊呼中国人会占有济州岛。

能够证明中国人消费持续增长的一个突出的指标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请注意,这里统计的应是“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就是不包含中间过程的交易。而劳务,当然是已经和工资对应出去的。所以“最终产品和劳务”,也就是和商品消费总额是等同的,当然不包括那些不被列为统计对象的消费。也就是说,实际消费数据还会大于GDP数据。

理解了GDP的含义,就知道中国人的消费了。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三十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近美国的一份分析报告更称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官方只承认老二不认是老大,中国学者分析说还要几年或二三十年才会超越美国成为第一。但不管怎样,中国经济长期高速的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一个奇迹。2013年中国的社会消费总额环比2012年又增长了13.1%,达到23.438万亿之巨。

以上列举说明,所谓中国人偏爱储蓄不爱消费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不论是从网购反映出来的内需还是从出国游反映出来的外需。中国迅猛增加的消费,不仅仅带动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带头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中国人储蓄率奇高又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出在机械地把储蓄率和消费偏好挂钩。我们只要看一下储蓄率是怎么样计算出来的就一清二楚了。

储蓄率=储蓄/收入,而储蓄=收入-消费,也就是说,储蓄率=(收入-消费)/收入,进而储蓄率=1-消费/收入。

现在,储蓄率在增加,说明“消费/收入”在减少,而一个分数值的减小,是分子分母相对比例的减小,而不等于就是分子的绝对数值在减小。即便是分子增加也可能出现分数值在减少,只要分母增加的速度比分子增加的速度更快就可以了。

显然,中国发生的情况就是这样,即消费和收入都在增加,只不过收入增加的速度更快一点罢了。所以,储蓄率这个指标说明不了真正的问题,很容易误导人们的思路。以储蓄率来证明中国人偏爱储蓄而不消费,说明初级的数学没有学好,或者压根儿就是体育老师教的。

既然储蓄率不能用来证明中国人不爱消费,那就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和依据强压人民币汇率变动。在中美之间发生的交易,有哪一笔不是两国商人们自觉自愿从事的呢?难道号称是完全市场经济的美国的商人们一直都在从事着不自由不自主的交易吗?显然不是。

其实,一国汇率的高低和一国民众是否偏爱储蓄没有关系。如果有关,那么,中国消费的强劲增长事实,就只能得到人民币汇率需要降低的结论了。

当然,在中国国内,要让人们普遍接受“消费在增加”很容易,因为大家都在说物价上涨了支出增加了。但是,要让人们都承认“收入增加得更快”却会引起质疑。实际上,展示给世界的中国人,恰恰都是富有的中国人,而呆在国内过苦日子的中国人不会为外人所了解。出境游,国外投资,奢侈品消费等等都是中国那群先富起来的人的事情而不是还等待着被带领着富起来的中国穷人的事情,中国土豪在消费市场上的阔绰和豪气和中国国内穷人的生活拮据和怨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消费领域以“中国人”三个字代表所有的中国人,怕是“被富有”“被高收入”的中国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