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从收入分配角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毛小美    时间:2003-10-12    来源:《中国信息报》评论:    阅读:2338次   

    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增长水平和稳定性比世界上其他经济体都要好得多。但是,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提醒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宏观经济总量的增长,一些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也逐步积累,进而显得突出起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非典的袭击,使得某些结构问题的严重程度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因而更加需要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减缓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逐步加以解决。

  汪同三认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宏观层次上表现为投资率偏高。投资率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再加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其他结构性问题的产生和恶化。二是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这不仅影响到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且会影响到其它各类型、各层次结构问题的调整,最终将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是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初期为0.2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升到0.3,现阶段达到0.45。问题不在于绝对数太高,而在于变化的速度太快,20多年翻了一倍。这三个结构性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或者说经济结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收入分配问题的一种反映。

  收入分配问题,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是一个难题,它也被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啃的“硬骨头”。 汪同三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除了少数年份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1996年,我国总体居民收入增长几乎都慢于GDP增长速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一般情况下是经济增长居中,投资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初,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到2个百分点,而到90年代扩大到近5个百分点。其次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导向转换不及时,不明确。上世纪80年代,我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起到了加速经济增长、优化结构的作用。我们看到,投资率虽然偏高但基本平稳,三次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减缓。但到90年代后,收入分配政策未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调整,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差距拉大、投资率上升、三次产业结构逆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

  总的来说,经济结构通过不断调整而实现优化和升级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收入分配政策导向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是影响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政策的根本宗旨,也是在宏观调控中保持适当投资率、注意提高消费率的关键。

  汪同三建议,对农民,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对下岗失业人员,要求各级政府广开门路,努力为他们增加就业机会,切实使他们得到有保障的收入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那些真正的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公务员,政府要承担根据经济总体增长情况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的责任,使公务员工资的提高不仅能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同时也起到对社会各方面注意提高自己雇员的收入水平的示范效应。对一般企业职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最低劳动报酬标准,促成工资的谈判机制。对高收入阶层,政府还应加强税收监督,加强维持社会公平的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