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创新能力较弱不应仅归咎于企业——贺力平分析我国企业利润率不高的原因
作者:王婧    时间:2004-04-2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评论:    阅读:2421次   

    我国经济发展之迅速是举世公认的,我国企业利润率不高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这二者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的利润率不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日前出席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时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的企业的确存在利润率下降的问题

    贺力平首先指出,我国的GDP增长很快,但是企业有很多问题,表现之一就是企业利润不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企业利润是中性术语,不站在“资本家”和“劳工”的其中一方。探讨利润容易被人理解为是为资本方出谋划策,这是一个误解。为什么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马克思从劳工立场出发,写出了《资本论》,他并不是为资本而写的《资本论》。在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关系,对劳动的真正需求来自于企业,即来自于资本。资本为什么需要劳动?需要多少劳动?这与企业对其利润的考虑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存在着企业利润率长期下降的趋势,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对劳动的需要,也就是就业的前景。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

    那么,中国经济中是否存在着企业利润下降的趋势?贺力平指出,这个需要我们用数据加以说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衡量中国企业利润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企业每年缴纳完增值税以后得到的利润/企业的资产=资产利润率,这个指标自80年代以来直线下降,因为企业的资金规模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工业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平均水平是20%,现在下降到了3%。二是销售利润率,即产品销售带来的企业利润。这个指标反应出的问题与资金利润率不同,其反应的是在整个市场经济当中,企业定价的能力,也就是垄断程度。这个指标是现在衡量企业利润的重要指标。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得知,从1998年到2002年,37个工业企业行业销售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是,这里面的主要
原因是我国政府对工业进行了重大调整,削减、合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不完全由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带来。
    通过以上分析,贺力平指出,可以确定的是,第一,某些行业的确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情况或者趋势,工业部门的总体利润率水平和宏观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着一定关系。有些行业,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烟草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等利润率很高,但这些行业都具有垄断性质。第二,企业利润率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系,且是正比关系。

    企业的预测能力、创新能力较弱造成了利润率下降

    对于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贺力平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企业遇到经济周期调整时,它无法控制市场,只能控制成本。企业成本在经济学上分为两类: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一般来讲,企业控制可变成本的能力较强,但是控制固定成本的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企业的利润率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出现而波动,这是很正常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美国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和经济周期没有太大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具有比较迅速的反应,调控能力也比较强,它能预测到市场变化,从而进行调整。这种情况在中国不太明显。

    其次,有人会问,随着经济周期的出现,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是否是一种长期趋势?随着企业不断地采取新的技术,如资本密集型技术,其利润率肯定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是有一个临界点的,如果利润率低于这个临界点的话,企业就会失去投资或维持生产的积极性。这个临界点的具体数值,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不少学者公认这个临界点在5%左右。现在许多中国企业的利润率都在这个临界点之下,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些企业在投资方面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贺力平指出,这与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是有关系的,这一点很能体现出中国经济的特点。我国资金成本的标准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我国储蓄多,资金利率水平低;其次,我国的银行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向企业提供资金
支持。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个临界点在未来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最后,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看,有人公认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出现了生产过剩、过度竞争、市场饱和。贺力平指出,我国现在资源比较短缺,所谓的告别短缺时代主要指的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极大地丰富了。那么我们是否真正进入了过度生产阶段呢?贺力平觉得这个观点还有待商榷。过度生产和过渡供给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的,在经济学上,这是相对变量,从我国和国外的历史上看,极少出现供给增长的同时需求不增长的情况,除非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缺陷。因此,就中国而言,如果我们把供需协调好,就不会出现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当然,供需协调也需要企业的努力,主要指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它就能在一些旧商品过度生产的同时,敏锐地把握住新的商机,开辟出新的市场。
然而,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这不仅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弱,还体现在企业花重金买来的先进设备或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且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有问题除了表现为某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发现新领域之外,还体现在部分企业持续地追求创新的意识不足,这样就导致在一个新的市场被开辟之初,企业利润率会得到大幅提高,但是不少企业都会涌入这个领域,从而又导致该领域的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浪费,并且造成了一种过度生产的表象。贺力平着重指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我国的工业企业身上尤为突出。日本工业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反观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其产业的更新主要是依靠不停地引入新的合作伙伴,而并非独立创新。

    对于造成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原因,贺力平承认,不单单是企业或企业家自身原因,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企业创新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这里面有一些体制上的因素。所有的研究开发都是长期性的事业,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如此长的周期中,企业是否存在?一个理性的企业家往往会考虑这个问题,由此就可能会放弃科研,转而致力于那些能够立竿见影,但不算科研创新的领域。此外,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还与审批制度有关,我国的审批制度效率不是很高,等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真正通过审批时,这种产品的先进性已经大打折扣,市场的竞争力也相应下降了。

    最后,贺力平得出了总体性的结论:第一,企业利润率的长期变化趋势正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现在我国仍然有很多垄断性的行业,其利润率会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对内对外开放而降低,这一现象将会成为影响我国整体企业利润率下降的一个因素。第三,我国现在在融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要着重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