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陈清泰:中国应探索发展可持续型汽车消费
作者:魏武    时间:2004-07-06    来源:新华网报道:    阅读:1811次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急剧扩大,汽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中国汽车消费应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政府应设定清晰而富有远见的汽车产业战略目标,并且这一目标必须把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放到优先位置。

   “汽车是大量耗能、影响环境的产品,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政策和法规,才能将汽车生产和使用引向节能、环保和安全的可持续轨道。”

    他认为,应当“从中长期着眼,制定汽车消费可持续的法律、政策框架,使大众汽车消费始终与中国经济和资源环境水平相一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在进入“汽车社会”的起点,就要以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为前提,保障大众汽车消费的可持续性。

   “这些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居民汽车消费与中国小康社会的经济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陈清泰说。

    实际上,汽车在大量进入社会后,汽车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汽车投资和生产层面。

    陈清泰认为,由于汽车生产和消费涉及能源、环境、安全等大量“外部性”因素,离开了正确的政策导向,仅靠消费者和厂商的自发倾向和市场的指引,并不必然能走向可持续发展。在缺乏有效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和汽车产业大量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盲目性。

   “稳定、明确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既能抑制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引导居民走向与资源环境水平相一致的汽车消费,同时可以对厂商的开发和投资计划产生积极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的研发、生产具有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国家有关技术法规升级时间表、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和经济政策,可以把厂商的资金引向有效投入。   

    此间一位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专家认为,在中国汽车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政府就应向社会明确无误地传达鼓励低油耗、少污染和限制奢侈的汽车消费政策信号。  

    在中国,轿车价格比国外高许多,而燃油价格却比许多国家低很多。由于税费政策导向不明,居民较多考虑买车时的一次性投入,而较少顾及使用过程中燃油消耗量高低和相关税费的因素。

   “只要有一次性购买能力,客户就会倾向于选购较大的车型,”长期从事汽车销售的李彬说。

   “消费者应牢固建立节能和环保意识,厂商应主动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而政府政策的重点则应转向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问题,如节能、环保与安全等。”陈清泰说。

    国资委有关人士认为,两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是一种超常规的增长。期待这样的增长长时间持续下去既不可能,也不合理。

    研究表明,中国的汽车消费目前正在进入理性消费阶段,不可能长期维持50%以上的高增长率。但是,由于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相对较低,轿车消费市场有着巨大潜力,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汽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油价上涨、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下,汽车销售较上年明显回落。专家认为,当前车市迅速降温、刺激手段失灵,是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超高速发展形成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