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如何透过这些数据看待目前一些为市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张卓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热点之一:局部过热还是总体过热
张卓元说,经济是否过热是个总量概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投资方面增长速度过快,表明经济总体上出现了过热倾向。"目前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调整,否则,一旦经济全面过热趋势形成,就不好办了"。
陈东琪明确表示,我国经济目前是局部过热。
他具体阐述道:一季度经济增长9.7%,比正常水平偏高,但与9.4%的潜在增长相比,超越幅度不大。经济还没有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亿元,增长43.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这说明,经济中结构性问题突出,结构性的非均衡因素明显;从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看,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速7.7%。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增速都有提高,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有所下降,降低了0.5个百分点。尽管增加和减少的数量本身并不理想,但方向是对的。
热点之二:投资增速下降趋势能否保持
两位经济学家都表示,目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
他们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2月份的超过50%,下降到3月份的43.5%,出现了下降。但是,这种下降趋势要保持一段时间才能够说明问题。
他们提醒,要防止出现"大起"后,由于政策调控力度的过大,而可能出现"大落"。要讲究调控艺术,尽量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
陈东琪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控制在15%至20%之间是合适的。
热点之三:是否已经出现通胀
张卓元认为,目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较快,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采取的调控措施的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如果能够将CPI控制在5%以下,还是可以承受的。因此,如果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将价格指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是最理想的。他担忧,如不及时解决,一旦价格指数上涨形成趋势,就很难迅速有效控制住。
陈东琪说,所谓经济出现通胀,是指CPI连续6个月增长速度超过3%。从一季度的数据看,CPI为2.8%,说明通胀压力增大。CPI应该尽可能控制在0至3%之间。因此,要注意CPI的发展趋势,绝对不能大意。
热点之四:传导机制是否有效
张卓元说,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还没有传导到下游的消费品。当前CPI构成中,有三分之一是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但他提醒,如果等到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传导到了下游消费品的时候再去调控,那难度就太大了。
陈东琪说,传导机制是有一个消化过程,要警惕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影响。
热点之五:外汇储备增长是否过快
陈东琪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8.2%。进出口相抵,逆差84亿美元。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398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66亿美元。两相比较,一季度资本性增长较快。其中,有部分是正常增长,与实体经济相配套,但也有一些是预期人民币升值而投入的投机资金。要警惕后一部分资金的动向。
张卓元说,外汇储备的变动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是宏观经济运行结果。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合适没有统一标准,持有一定规模外汇储备对我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