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四大效应值得关注
作者:张吉光 时间:2004-07-16
来源:国际金融报: 阅读:2139次
东方网7月16日消息: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8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央行采取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下,各项存款平稳增长,长期以来过快的贷款增长势头得到控制,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宏观调控成效明显。这令大多数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那些担心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得不到控制,央行可能会因此而出台“更严厉措施”的商业银行。但笔者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宏观调控成效固然明显,而数字后面暴露出的四大问题仍值得关注。
一、上半年贷款增幅回落速度较快,但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月份,结构上主要集中在票据融资方面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份人民币贷款总共增加1.4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少增3501亿元。而6月末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末减缓3.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减缓2.3个百分点。可以说,贷款快速增长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上半年贷款同比少增3501亿元,其中6月份少增2396亿元,占比为68%。说明,上半年贷款增长势头是在5月份之后才得到控制的。这就很难区分究竟是上调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性货币政策发挥了作用,还是行政性干预(比如要求商业银行停止贷款、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等)发挥了作用。显然,种种迹象更倾向于支持后者。如果这一结论得到证实,贷款快速增长势头极有可能出现反弹。
第二,从贷款结构上看,上半年对贷款少增量贡献最大的是票据融资。上半年票据融资同比少增2128亿元,占到上半年贷款少增量3501亿元的61%。而事实表明,票据融资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贷款急剧收缩,收缩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这将对宏观经济走势产生巨大冲击。
第三,数据显示,贷款回落较快的为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仍然较快。如果剔除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于6月份进行的贷款划转与核销,贷款增长速度相应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说宏观调控效果完全实现,为时尚早,仍须观察一段时间。
此外,贷款的大幅、快速回落极有可能令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再次抬头。尽管央行没有公布相关数据,但这一势头正在显现。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较快,政策效果不明显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上半年短期贷款增加5441亿元,同比少增加1684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7331亿元,同比多增738亿元。这明显与旨在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宏观调控背道而驰。而且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令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面临巨大压力。而短期贷款是企业缓解流动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短期贷款的大幅下滑极有可能对企业的流动性产生巨大影响。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攀升至12%(更为大胆的估计为40%)就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判断。
三、企业存款增幅逆转,企业流动性问题显现
对比今年一二季度的企业存款数据,笔者发现,企业存款正由一季度的同比多增“逆转”为二季度的同比少增。一季度,企业存款余额为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前三个月累计增2003亿元,同比多增284亿元;而二季度,企业存款增加3521亿元,同比少增848亿元。企业存款往往被用来衡量企业的资金充裕状况。企业存款增幅的大幅下滑表明了企业资金正变得越来越缺乏。再考虑到本文第二点分析的短期贷款快速下滑,我们必须警惕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
四、储蓄存款增幅继续保持下降势头,分流问题值得关注
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少增522亿元。这已经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少增势头。这说明,储蓄存款的分流迹象日益严重。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表现出巨大反差,与国有银行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相对应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从这一角度来讲,为保持商业银行的稳定,特别是保证国有银行改革的顺利进行,加息的压力似乎没有减轻。尽管6月份的物价指数继续回落。笔者认为,如果储蓄分流问题继续恶化,持续得不到解决,而中长期贷款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将可能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