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樊纲:中国经济已出现过热苗头
作者:张敏    时间:2004-02-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阅读:2167次   

  樊纲: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上半年GDP增长达到8.2%,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非典之后,仍顽强地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承受高速增长之重?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规模与速度才最合适?四位经济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已出现过热苗头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但这种潜力一旦遇到了生产资料瓶颈,就说明它至少已经接近潜力的充分运用了,如果非要超越,就是过热

  要通过宏观的“微调”,使经济不真正走到过热的地步,防止大起大落,缩小经济波动的波幅

  投资增速过快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已有了过热的苗头,出现了朝过热发展的趋势。这个判断主要依据的事实是,自去年下半年,投资开始加速增长,到了今年虽然出现了非典疫情,但投资依然加速。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末,投资增长速度是28%,到了第二季度末,投资增长速度到了31%;而第一季度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是5.2%,第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是3.4%,也就是说实际(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投资增长速度还要更快一些。这应该表明中国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和趋势。

  樊纲强调,中国现在的投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历史之最了(按照实际增长速度算)。这当然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他表示,现在谈防过热的意义就是为了使中国经济不要达到过热的程度,不然政府不得不“下猛药”,致使一大批企业倒闭,一大批项目成为烂尾工程。现在要通过宏观调控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即运用“微调”手段,使经济不真正走到过热的地步,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缩小经济波动的波幅。如果宏观经济是已经过热了,那就不是谈“防过热”的问题了,而是要谈如何“治理过热”的问题了。

  欲速则不达

  有企业界人士认为,经济发展好不容易提速,企业刚过上好日子,专家、学者就泼冷水,形势大好谈过热是不是太悲观了?对于这点,樊纲表示,“欲速则不达”,及时的宏观调控,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企业有好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好处。企业界应该冷静想一想,企业是每年10%至20%的利润率持续10年或20年的好,还是每年50%至100%的利润率几年之后就要垮台倒闭的好?樊纲指出这样的历史教训比比皆是。发达国家是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多次经济衰退才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而周边国家也有近期亚洲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更完备了,就不应该出现宏观波动了。樊纲指出,宏观经济波动不是计划经济的特点和特权,市场经济也是有波动的,全世界的市场经济无论是早期发展阶段还是较为成熟的阶段,都是有波动的。比如,美国经济这么发达,最近仍是经历了一个IT泡沫的周期。所以说,这跟现在市场经济是否完善没有关系,市场经济也会有经济波动,也需要宏观调控,也需要及早的进行微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不在于是不是会发生过热、发生波动,而是在于波动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调节的方法是什么。

  樊纲指出,最近中国的经济还确实表现出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以前完全是靠政府的政治周期,这次可以说已经具有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了。前两年,大家对什么项目都不看好,都比较悲观,而现在形势好了,大家看哪个项目都好,于是就乐于投资,银行也乐于贷款,这就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现象。凯恩斯对经济周期原因的分析就是所谓的“动物精神”———投资者悲观时对什么都不投资,经济就衰退;投资者都乐观,都增加投资时,经济就出现高涨。学者和理论的冷静,就在于不盲目的悲观或乐观,就在于少一点“动物精神”。

  生产资料瓶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从长期看,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容易出现通货紧缩。对此,樊纲指出,在需求不足这个长期问题的背景下仍然不否定会出现波动,不能否定会出现阶段性的需求过大和经济过热。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波动与计划经济下(或改革早期)的经济,从波动周期上判别就在于,计划经济下总是以需求膨胀为起点,而现在可能是以需求萎缩为起点。前几年,由于出现信贷萎缩、需求萎缩、通货紧缩,政府开始扩大投资,扩大支出,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到了一定时候,经济就会进入高涨期,这时不及时防止增长过快,就有可能出现一些过热。

  所以我们不能否定会发生阶段性的需求过大的情况,不能否定我们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现在所谓的过热的苗头之一,就是发生了“生产资料供给瓶颈”,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比如电力短缺,钢铁、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的价格在上涨。这些产品价格是投资的成本,它们的上涨早晚会体现在消费品的价格上去。现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以消费物价指数计量的通货膨胀,但如果上述趋势继续下去,如果经济增长又达到10%以上,如果生产资料瓶颈情况恶化下去,那么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有学者提出,从学术角度计算,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快发时期,从一个资本积累的角度讲,现在不要压制这种经济快速增长,要让它快速增长,以获得财富的快速积累。对此观点,樊纲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是很大的,但这种增长潜力一旦遇到了生产资料瓶颈,说明至少它已经接近潜力的充分运用了,不能脱离现实情况来讲这个问题,毕竟某些东西目前的潜力就是这些,如果非要超越,那就是过热。樊纲表示,确实相信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有8%至9%,而且可以持续发展,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已经是10%的增长,没有非典的话增长还在加速,如果超过10%,还是不是潜在增长率?10%的增长率保持一两年不成问题,但如果它还在加速增长就会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