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应采取何种调控手段,才能既控制货币信贷,又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一个难题;在金融市场呈现收缩状态时,保持货币市场不过度波动,成为央行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在,在央行资产中,外汇占到60%,为了保证外汇贷款增加不至于影响到货币供给,需要探寻更为有效的对冲操作方式。
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相对于以往人们比较熟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专家学者提及,被中央运用。由于货币政策在我国尚比较年轻,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
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探索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长安论坛·中国经济50人》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司副司长谢多介绍了我国在宏观调控当中对于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在运用当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控制"土根"、"银根":本次宏观调控凸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谢多首先指出,我国的央行--人民银行非常年轻,1995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央行的基本职能,确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即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在此次经济调控中,央行仍然强调物价稳定,同时更加广泛地关注一些经济指标,如出厂价格的变动,金融体系的稳定等。央行以货币数量为重要的中介目标,通过对其控制来实现最终目标--物价稳定。
今年年初,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央行提出在当前局部投资出现过热的情况下,应当控制住货币信贷和货币增长,提出的目标是在2004年内,将新增贷款控制在2600亿。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经济出现过热,中央提出要控制土根、银根。由此,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愈加凸现。
市场化程度提高,央行的调控手段从直接走向间接
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方式,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化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次宏观调控过程中,货币政策操作出现了大量的新的操作方式,一些以前不常见的名词也随之出现,如流动性、准备金、中央银行票据、超额准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市场回购利率,等等。谢多指出,通过这些名词可以想见,在10年前,即在1993年的调控中,大多数名词并未出现,从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出,与1993年相比,货币政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经济主体多元化。过去我国以国家投资为主,原国家计委可以直接控制投资规模;现在经济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决策权更加分散化,国家对于投资的直接干预大大削弱。第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更高,国际性收支的变化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大大加强了。第三,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进一步发展。第四,我国的金融体制也有了很大变化,商业银行的自主权提高了。第五,从货币控制方式上说,1998年后,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主要贷款规模的控制。以上这些条件的变化都要求央行在控制货币时,更多地采用间接调控的方式,并且,在间接控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央行更多地采取了市场化的、间接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即要通过加强对准备金的管理以实现对于货币信贷总量的管理。
决定准备金供需的因素并非央行所能完全控制
谢多指出,央行控制货币信贷更多地通过基础货币完成,在实践过程中,要考虑非常多的实际因素。当央行提出控制信贷规模的目标时,货币政策操作部门首先要测算出货币供应量的基本目标和贷款目标,从而确定在新增存款中法定准备金的数量,同时也要测算出对超额准备金的需求有多大。确定这些数量之后,再看准备金的供给有多少。
准备金分成两块: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所有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据谢多介绍,准备金需求是根据货币供应和贷款需求决定的,准备金的供给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有些因素央行可以控制:外汇与金银收购、再贷款和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也有些因素央行不能控制:第一,财政收支,包括税收、国债、基建等项目。财政收支的平衡与否对于央行有很大影响,因为财政开户在央行的账面上,当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等同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放缓,呈现收缩性;反之,则呈现扩张性。第二,现金投放与回笼。这些年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现金的投放逐渐减少。现金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如遇到重大节日,现金投放量会大幅增加。
货币政策尚需探索
谢多强调,虽然我国在运用货币政策方面总结了不少心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他总结了以下5方面:
第一, 如何处理金融市场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在过去18个月中,出现了若干次金融市场的波动,央行应采取何种调控手段,才能既控制货币信贷,又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一个难题。当利率水平稍微偏离预期时,金融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这方面我们仍处于经验不足的状态。
第二, 如果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略微上升,对各种金融产品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货币市场担负着稳定金融产品收益率的职责,外汇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很大的利率差,即美元利率持续低于人民币利率,各种固定资产收益工具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美元收益率,各种外汇便会大量流入中国,这对于货币稳定非常不利。因此在金融市场呈现收缩状态时,保持货币市场不过度波动,便成为央行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也是过去18个月中我国利率市场面临的问题。
第三,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相关性。在过去10年中,我国政府几乎放宽了所有对短期利率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存在关联性,但由于多种原因,二者的联结作用仍十分有限,该如何促进这种相关性?仍在探索中。
第四, 货币市场利率与长期利率的相关性。
第五, 外汇持续增长与对冲的有效性。现在,在央行资产中,外汇占到60%,可见外汇状况对我国金融市场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外汇贷款增加不至于影响到货币供给,央行要实行大量大规模的对冲操作。目前我国以央行票据的方式实现对冲,也采用了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这些政策到目前为止十分有效。但在今后如何找到更为有效的方式,是一个问题。
第六, 短期利率与备付金率的控制。即当提高或降低备付金率时,如何才能不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