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私有化不能解决国有企业效益问题
作者:黄颜料 时间:2004-12-01
来源:和讯网 阅读:2093次
“要用利率手段调控经济,必须先重建银行的微观行为。在银行的微观行为没有建立之前,调高利率可能会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最后的结果仍然是由政府买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昨天在接受包括和讯等媒体在内的记者采访时如上表示。林毅夫认为,之所以利率调控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影响不大,是因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从来没有完全靠市场价格来定制。因此央行最近的加息行为,主要是表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中国不会因此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升息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上升
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宏观调控到底应该用利率手段还是行政手段争论不一,林毅夫认为这个争论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因为银行贷款从来没有完全靠市场价格来定制,银行贷款也从来不会完全受市场利率的影响。贷款太多了,就提高利率,然后贷款就会减少,那贷款减少投资就会减少。这种观点是因为没有看到金融本身的特性。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赚的是利息,但输的是本钱;从贷款企业的角度看,赚了就还钱,不赚就宣布破产。因此金融里边有很多的道德风险和责任风险。
林毅夫分析,从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投资总规模增加了1.2万亿,但是银行贷款增长了2.8万亿,就是说我们新增的投资当中,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基本上是拿银行的钱来投资,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投机性都非常强,那么既然企业拿银行的钱来投资,再高的利息也没有用。现在只是提高利率,那我相信对贷款压不下,对投资压不下。而且可能造成好的项目拿不到钱,投机很大的项目根本不在乎多高的利息,这样下去,一定会增加银行更大的风险,造成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将来银行出现危机,最后还是需要政府来收拾残局。基于以上理由,林毅夫认为,中国不会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明年GDP可增长9%
对于明年宏观经济走向,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明年会实现软着陆,GDP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种的结构性矛盾,既把过热的行业“冷却”下来,把过冷的行业“弄热”。从表面看,中国经济处于宏观经济学上最理想的状态: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但是林毅夫认为,这是由于结构性失衡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有些行业表现未过冷,同时还有一些行业过热。而靠利率是不能解决这个矛盾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政策性指导,包括行业指导。
私有化不能解决国有企业效益问题
对于如何降低中国当前存在的制度交易成本过高问题,林毅夫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造成制度成本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林认为,当强制度成本过高主要是因为政府用行政力量保护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中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不过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在这些行业没有比较优势,政府于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国有企业享受各种优惠,造成制度交易成本过高。要降低制度成本,唯一的方式就是搞产业调整,私有化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林毅夫以前苏联搞私有化改革为例,认为私有化并不能降低制度成本。“在苏联改革的十年里面,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有不少私有化的国有化企业,在私有化之后继续依靠国家大量的保护和补贴,就是因为他没有比较优势。”
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不符合比较优势,还在承担大量的社会负担的话,任何性质的公司治理都不可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