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樊纲谈国企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用途何在
时间:2005-02-22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阅读:1763次   
    有消息说,今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上市年。另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日前也强调,中央企业要抓住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防止资产流失。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多年实践说明,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一些人蓄意地私吞,还跟我们对国有资产分类的知识不充分相关。最近,由于听闻学界人士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对国有资产有了新的研究,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前不久才从瑞士达沃斯会议归国的樊纲教授。樊纲教授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后,还热情提供了他与高明华教授联合撰写的一份名为《国有资产形态转化与监管体制》的研究报告。

    中央企业的垄断收入算谁的收入?

    《国际先驱导报》:我最近采访中国社科院张曙光教授时,听他讲,您对国有资产有一个新的分类和界定,这个分类对国企改革有很强的操作和实践意义。那么您是如何分类的呢?

    樊纲:我先举个例子,这样便于理解问题。中石油、中石化这类上市的资源性企业,资本溢价的收入不是由于经营有道才变成企业利润的,不是利润收入,应该是全国人民的资源性收入。我们的电信、无线通讯等频道资源现在是分给某个企业使用的,本来是全民的资源性收益成了企业的收益和利益,这也是目前各个行业苦乐不均,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好些资源性国有企业稀里糊涂地上市了,全国人民的资源性收入又成了国际资本的收入。这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说明,国有企业的问题首先是国有资产的问题。国有资产的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很难解决。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当中所处的地位、产权等等,也就是现在国企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会说不清,理不顺。资源性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带来的资源性收入是全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应归全民所有。而现在的情况如何呢?现在的情况是把资源交给一个企业,当然主要是国有企业,也有一些是非国有企业经营。交给国有企业经营,生产出来的收入全部以这家企业的利润形态存在。要说流失,这种把全民收入当作一家企业收入的情况究竟算什么呢?

    所以,我们的研究强调说明的是,理解国有资产的问题首先要把这种资产存在的不同形式弄清楚。第一种存在形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到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国有企业资产。现在国资委所管的基本是经营性资产。第二种是非经营性资产,这里面包括国家所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收入、投资形成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估计这类资产将来会越来越多。第三种属于资源型资产。其中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占有的土地,属于资源型资产;另一部分属于探明或者没有探明的潜在矿产资源。这种东西一旦开发出来就变成了资本,就产生了收入,这一类的产权也是国有资产,重要的是它属于公共型资产,也可以界定为私人资产。但不同的资产应该有不同的管理。不把我们的注意力,不把话题、问题从企业层面跳出来,到资产的层面、产权的层面、资本的层面讨论问题,我们是说不清国有企业改革的。

    经营性国有资产应该转换为非经营性资产

    《国际先驱导报》:国有资产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资产的收入该如何分配?

    樊纲: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最重要的意义是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要改变,要从大量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形态转变为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形态。只有实现了这个转换,才有真正的政府职能转换,才能从过去管企业、管经营性资产、管经营性企业中抽身出来,才能真正履行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把过去那些钱收回来,好好投入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公共物品,为全体人民、全体企业服务。

    资产形态转变当然要先弄清资产分类。这是所谓国有资产有进有退的根据。国有资产存在不同的形态,而不同形态之间的国有资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国有资产的重组在一定意义上首先是不同形态的国有资产的重组。如果是买卖国有资产的话,先不讨论流失不流失,就买卖本身来讲,国有资产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变了形态。比如首先转变成了现金形态,现金形态又转化为其他的形态。不先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不先弄清国有资产形态转化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企业经营这个经营那个,企业搞不搞民营化的问题,谁能说得清楚?

    《国际先驱导报》:国有资产形态的转变,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呢?

    樊纲:国有资产的变卖,国有资产的重组,国有资产没有流失、消失,只是形态转换了。真正的有进有退是国有资产形态上的有进有退,搞清楚这一点就明白了资产形态转换的意义在于:不是越多的经营性资产越好。当然,国有资产可以越来越多,但不是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越多就越好。中国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欠缺的是公共服务,需要更多的公共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