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李剑阁:十余年内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挑战
时间:2005-04-27    来源:新华网    阅读:1567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此间举行的第四届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到,在今后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对着八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受到资源供给方面的制约。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6倍,其中煤炭消费增长2.4倍,石油消费增长2.7倍,天然气消费增长2.2倍。2001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分别为12.6亿吨、2.2亿吨和274.3亿立方米。
  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耗量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2亿吨、石油4.2亿吨,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到时中国将面临能源储量、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废气排放的环境容量不足的困难。
  第二,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的阶段,而且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60岁及60岁以上)大约占总人口的16%,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高于2020年时的周边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越南。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第三,比较优势转移的规律可能使中国原有的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丧失。当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劳动力成本会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沿海地区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会抵消劳动力廉价的优势。由于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中国企业主要以低廉的劳动成本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这些领域,目前与中国处于同等或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四,城乡差别将长期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庞大的农业人口规模,决定了农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实现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有实质性提高。
  第五,地区差距将长期存在。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因素在逐步形成,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因素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强化,例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等。据估计,地区差距在这两方面起相反作用因素的推动下,将继续扩大,只是扩大的速度可能有所减缓。
  第六,就业压力始终存在。据世界银行预测,从2000年-202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仍然呈现增长势头,2000年为8.458亿,2010年为9.559亿,2020年为9.886亿,而2030年(9.894亿)以后才可能出现“拐点”。从总体上判断,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就业不足不仅表现在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者的就业难上,而且还将表现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劳动者的就业难上。
  第七,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压力。中国现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已经居世界前列。我国约有1亿人不能每天吸收到新鲜空气,不少地区的居民因为不能得到安全的饮水而致病。看来今后十多年里,尽管中国政府在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将做出巨大努力,但产生污染和治理污染可能处于胶着状态。
  第八,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将获得更多外部资源和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外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更直接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力量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最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议论和频频发生的双边贸易摩擦,表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越来越多地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