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和资源投入增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资料,从一九七八年到二00二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三,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TFP(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分别为百分之五十九、百分之九和百分之三十二。
资料表明,美、德、法、印度等国GDP中用于投资的占一至二成,而中国为四成以上。这些国家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投资一至二亿元,而中国最近三年约为五亿元。
吴敬琏将这种旧型工业化道路的弊病归纳为七条:不能“扬长避短”,有效配置资源;放松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抑制服务业的发展;造成煤电油等资源高度紧张;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隐含银行不良资产积累的金融风险。
在他看来,要提高经济效率的首要要求是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吴敬琏将中国资源特点概括为“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重化工业,或者说走旧型工业化道路,显然是扬短避长,妨碍效率提高的。”
吴敬琏还表示,许多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各级政府依然拥有资源配置权力,GDP仍然是政绩评定的主要指标。现行财税制度、生产要素低价政策和无偿调拨体制也阻碍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吴敬琏说,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只有依靠不断的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进步和服务业的发展,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