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樊纲:人民币汇率问题“绕不过”东亚供应链条
时间:2005-07-12    来源:财经时报    阅读:1755次   
   “中国对美国的逆差部分,不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而是MadeinAsia(亚洲制造)。”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抛出了他的新思考。

  中国成为亚洲“总成车间”

  众所周知,中国对美国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但另外一个事实是,中国对亚洲各国的贸易逆差高达1020亿美元,而且还有上升趋势。如果综合考虑中国对美国和对亚洲的贸易,中国贸易基本平衡。

  “我们完全可以勾勒出一个正在东亚形成的供应链条:中国内地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进口技术、机械、设备、高新科技零配件,以及资本等等;从东南亚各国进口半成品、资源性产品、第一产业产品;香港地区、新加坡等提供部分金融贸易服务。这些商品集中到中国,中国承担的角色是一个总装车间———进行组装、加工,包装起来之后贴了个标签“MadeinChina(中国制造)”,产品运到世界各国,主要是美国。

  基于这个框架,樊纲认为可以用来解读围绕人民币汇率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主要表现为对美贸易存在较大的顺差。而过去两年亚洲各国的货币对人民币都在升值,与此伴随的一个现象是中国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存在着较大的逆差。亚洲经济出现的这一新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樊纲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起因并不单纯是中国出口快速增长,而是整个亚洲出口增长造成的。由于东亚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东亚正在形成上述的供应链,亚洲的整体竞争力正在提升。

  因此,中国对美国的逆差部分不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而是“MadeinAsia(亚洲制造)”。樊纲强调,这种结果并不是政府造成的,而是企业根据市场效率的原则进行着产业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它集合了亚洲各国的产品、技术、资源和竞争优势,形成了现在亚洲对美国和欧洲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人民币,亚洲其他国家货币的真实价值也具有升值趋势”。

   人民币升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樊纲认为,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民币升值,而亚洲其他货币不变,这将造成中国对各国贸易赤字增大,这种贸易格局是不合理的,因而不可能持续。

  第二种情况是,人民币升值,亚洲其他国家货币也跟着升值,这意味着整个亚洲的货币相对美元的购买力提高,包括使用美元的非美国地区。这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将导致全球资源配置向亚洲转移,亚洲国家在全球市场上有更大空间;特别重要的影响是,亚洲地区互相间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越来越多。

  樊纲的结论是,从东亚各经济体已建起的产业链条看,货币体系的调整不能只看一个货币,“假如人民币升值,周边货币怎么动?这是东亚各经济体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