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林毅夫: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董素玉    时间:2005-10-16    来源:新华社    阅读:1733次   

    新华社特约分析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来保证。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对此,林毅夫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政府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发展思路,取得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经济发展。

    林毅夫说,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在“十一五”期间,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同时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林毅夫分析说,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国劳动力相对丰裕、相对便宜,资本相对稀缺、相对昂贵,所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以及资本比较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区段。

    他认为,发展这样的产业,我国的经济在国内、国际市场会有最大的竞争力,可以得到最快速的发展。而且,这些产业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使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的劳动力能得到充分就业。这些产业具有最大的竞争力,创造的剩余会最多,投资在这些产业的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也会最高,因此,剩余中用来积累的比例会最大。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富余,劳动力就会从相对富余变成相对短缺。这样,劳动力的价值会不断上升,资本的价值也会不断下降,穷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劳动力不断升值,富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资本不断贬值,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就会越来越公平。

    这位专家说,在这个过程中,城乡差距会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缩小;同时收入提高了,污染行业和安全达不到标准的工作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干,污染的行业就会萎缩,工矿的灾难就会减少;大量不适宜有经济活动的边沿山区和草原的农、牧民也会转移出来,降低环境的压力。因此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就有可能实现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的统筹发展。林毅夫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彻底改革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金融、土地等市场的扭曲,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说,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产业政策只能是指导性的,不能是指令性的,这是“十一五”从过去的计划改为规划的主要原因。

    关于各地如何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林毅夫认为,我国各地的发展阶段不同,比较优势有异,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根据中央制定的支柱产业,一哄而上。各个地方在“十一五”期间投资的热点应该根据各自的要素特点、地理、市场条件,选择符合比较优势、易于形成产业群聚、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行业来发展,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增长质量,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