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经济发展会议 -> 论坛(青岛)研讨会:海洋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转型
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纪要(二)--樊纲主题发言: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论坛秘书处    时间:2012-06-16    阅读:48232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青岛)研讨会

会议纪要(二)主题发言

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樊纲


    人类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经济学这么复杂的体系,建立在两个假设中。第一,人是有理性的,趋利避害。第二,资源是稀缺的,所以现在我们面临所有的稀缺问题并不是特殊的问题,也并不是我们中国的问题,也并不是世界发展到这个阶段,资源都用完了,资源稀缺的问题。从有人类开始,就有资源稀缺的问题。没有资源稀缺就没有经济学,这个就不用讨论了,不花钱就可以得到的阳光和空气,现在变成了需要花钱的,才变成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说阳光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空气受到了污染,这些就成了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是第一点,一般性的问题。

    人类历史上对于资源的争夺历来都有,历史上的一些战争,基本上都是为了掠夺资源,掠夺殖民地。到了今天,跟过去历史上唯一差别的问题,就是用战争和殖民地的方式拓展资源、拓展疆土已经不在我们发展的范围内,至少在目前阶段不在我们发展的范围内,我们必须在和平的前提和条件下来实现发展,这是跟英国、美国、日本当年的情况不太一样的,我们作为后来者、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约束可能跟他们不太一样,这是历史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点突出,但是这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讲了这些不特殊的问题,中国有哪些特殊问题呢?第一,中国在资源的问题上,比其它国家资源更稀缺一点。比如说土地,中国是人均可耕地面积、可居住面积世界上最稀缺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均土地是世界平均数的34%。我们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制约因素。空间的因素,其它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尽管我们国土大,但是从现在来讲还有很多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也许地下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但是从可居住的条件来讲,仍然是世界上最紧缺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资源问题对中国确实有特殊的挑战性,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资源本身永远是稀缺的。

    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突破资源稀缺性的过程当中实现的,就是不断拓展资源更好的利用的一个过程。人类发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怎么能够突破这个问题呢?怎么能够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呢?基本上有两大途径,第一大途径就是技术进步,刚才我说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经济的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经济学永远把这个当作最重要的因素来分析,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根本因素。过去几十年、几百年总有人说人类将遇到发展的瓶颈,人类多少年后就停止进步了,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就有罗马俱乐部预言,如果我们的经济总量再加一倍,我们地球就要毁灭,人类就要毁灭,后来各种预言都破产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技术在不断进步,而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现新的资源,拓展新的疆土。现在月球上很多的元素,很多的矿产还不是我们的资源,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月球都是我们的资源。过去铁矿石就是一块石头,现在变成资源是因为我们有了冶炼技术。相信随着资源的紧缺,人们会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研究,技术进步会把瓶颈一个个突破,逐步使人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个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制度的改进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使得我们更有效率的利用原有的技术和人的聪明才智,使得千百万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出来,才而使得技术进步。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效率上,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大新资源产生的概率,这个是经济学的责任,经济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制度的改进来拓展资源和开发新的资源。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方面我们技术需要进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当然从经济的角度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改进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

    在这方面,应该说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说我们都说土地紧张,所以我们的房子紧张了,房子紧张了,供给需求不足,因此价格飙升。土地是有限的,土地的利用率是可以提高的,在同样一块土地上,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决定你盖出多少的房子。当然这就意味着可能你容积率过去的那种瓶颈被打破了,意味着我们同一块土地的开发密度要不断提高,意味着过去一些利用率比较低,密度比较低的一些土地需要重新整合,通过市场的机制来提高它的利用率。中国的土地问题确实也是比较复杂的,不光有城市化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粮食还要保持基本的自给自足,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约束下,应该在利用率上做文章,跟世界比较,我们很多城市的土地利用率是不高的,我们的人地紧张关系世界最高,应该要有世界上最高的最密的土地利用率。在所有的资源问题上,我们改进效率、改进制度,其实最终的效果都是使资源的效率提高,包括我们现在的能源。能源的利用率,包括排放、污染等所有因素都考虑在一起,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差得还非常大。

    举例说,如果中国资源稀缺的话,日本算起来也是稀缺。日本一个小岛国什么资源都没有,但是它现在成了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之一,技术进步最高的国家之一。他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人均GDP,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资源利用效率高,它在金属、矿产、能源各个领域里面,利用效率都是在世界上领先的,所以它虽然是一个高度资源稀缺的国家,但是能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资源的稀缺应该成为发展的动力,人类正是因为资源稀缺,才会技术进步。像一些发达的国家发展不了,是因为资源太富足,树上摘个果子就能吃饭,很难发展。所以在一切问题上,包括土地、矿产,说稀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的利用效率。

    第二个大问题,一些社会组织的变化,包括社会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化成为世界的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提供规模效应,能够集约地提高资源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包括清理污染,城市化用集约的方式都更有效率。因此城市化这种社会组织方式,所提供的是一种用比较集中的管理方法来使我们利用资源的效率得以提高,取得规模效益。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个人一直赞同“大城市”,而不太赞同“小城镇”,因为小城镇仍然缺乏规模效应。之所以要搞城市化,不是要分散地解决问题,还是要集中地解决问题。因此,城市要有一定规模才能克复过去分散的农业社会、小城镇,包括我们过去自己经历过的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这些阶段所遇到的瓶颈,它的成本太高,这么分散要铺下水道,铺路,铺宽带,铺电话线,它的成本要比城市贵很多。

    因此在一个区域当中来思考,在我们全中国来思考城市化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只有适当集中的人口,只有适当集中的有人口密度的城市,也就是说相对大的城市才有长远的生命力。我们不能跟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比后工业化,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跟韩国比,韩国的城市化率90%多,比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率都高,因为要在这个发展阶段提供就业,提供产业,要有效率,必须集中起来。这个也是我们充分利用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三,关于海洋的问题。疆土是有限的,俄罗斯土地是很大,但是没有一寸是多余的,黄岩岛,一会露出来一会不露出来的一个岛屿都要争夺,因此疆土是有限的。但是海洋在一定意义上是无限的,也许我们的专属区是有限的,但是公海在一定意义上是无限的,海洋本身提供资源,近海提供资源,远海也提供资源,地球将近70%的面积是海洋,绝大多数面积是公海面积。海洋不仅提供了当今最便宜的运输通道,最便宜的运输工具,同时提供了开拓资源的广阔疆土。深海技术的可能近期内比航天技术更能使我们在资源上意义重大,中国人过去思路都是集中发展内陆,更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这个也是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全球化发展的战略问题。

    我们过去习惯了在已有的疆土上做文章,而西方国家从来都是面向世界,过去还说过我们的蓝色文化,我们现在谈蓝色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它很好地利用了航海技术,去拓展疆土,非常注重海洋的利用,海底资源的开发。我们作为后来者,需要一套新的制度、新的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开发、开拓海洋经济。中国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沿海的发展,沿海在今后仍然是发展的重要极。尽管内陆现在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总得来说,沿海地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条件,海洋运输仍然是最经济的运输条件。沿海地区长期对外开放,有着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地区一旦开放首先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发沿海地区,开发向国际的发展,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下一阶段,相信全球化的趋势会放缓,但是中国要想发展,还得走全球化的道路。而且,就开拓资源而言,一方面要利用好海洋的运输通道去全世界交换资源。刚才前面说了,战争等已经不是我们的选项了,那我们的选项就只好是通过交易。我们生产,同时我们来换取世界各国的资源。学习日本,用我们的技术进步,用我们制造业的能力,用我们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换取资源,来满足我们对资源发展的需求。第二点,通过向海洋的发展来寻求资源的拓展。在我的理解,蓝色经济、海洋经济不仅仅是怎么利用好海洋资源的问题,它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更好地利用海运,沿海地区这样的优越条件,进一步通过全球化来发展我们自己,来拓展我们获得资源的市场和获得资源的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好过去我们没有利用好或者还不够重视的各种海洋资源。海洋一方面是一个交通运输的通道,通向世界的通道,另一方面本身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所以蓝色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它是一个中国的全局性的问题,它具有战略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们下一阶段的发展,还能不能再有二三十年的高峰。正常的增长,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在下一阶段实现我们的经济转型,这个转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过去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进一步全球化,在全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使我们的效益得到提高,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