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燕)在11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会”上,围绕“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挑战”这一主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十一五”期间将要发生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中国已经进入国际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即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外资(主要指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速度开始放缓。她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中国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投资母国。
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的对外投资总额已经从2000年的6.2亿美元发展到了2005年的近六七十亿美元。而FDI占我国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从1996年之后则持续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为12.3%,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而且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这三类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到2004年,该比重已从1998年的最高点13.3%降至了8.2%。而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吸收外资占本土资本的比重为10.8%,我国已经明显低于16个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能够佐证这一趋势的,还有统计局和外管局的数据。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项目中,外资的比例1994年为17.1%、2004年为6.7%,2005年已降至5.6%。同期,外管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商投资额的数据也从1998年的16.33%降至了6.1%。 江小涓解释说,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作为FDI东道国的地位已经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应的作为投资母国的地位会快速上升,这会带来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会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
“但FDI的减少并不等于外资的减少”,江小涓指出,她认为,外资的总量还会增长,只是FDI这种安全性高、流动性弱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会下降,而海外融资、收购兼并的投资等类型的外资还会继续增长。她指出,这种新的现象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商报链接:国际直接投资的四个阶段
按照英国学者邓宁的观点,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既无对外直接投资,也无外国对本国的投资;第二阶段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吸引外资的环境得以改善;第三阶段为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外资的流入速度开始放缓;第四阶段为直接投资净流出阶段,外资流入明显少于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