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吴敬琏抨击保守势力 皇甫平再吁改革不能动摇 大陆再掀反思改革潮
时间:2006-02-15    来源:美国侨报    阅读:2155次   
    针对中国改革成败的争论再起波澜。先是沉寂10多年的“皇甫平”现声倡导改革;再是吴敬琏公开抨击反对改革的保守人士;13日,官方《中国青年报》也发文力挺改革。

 【本报讯】中国有关改革成败的争论再起波澜。继“皇甫平”现声倡导改革后,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公开抨击一些传统体制的维护者利用大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否定改革方向,企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而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13日也发表文章,力挺“皇甫平”有关改革不能动摇的呼吁。
吴敬琏反驳保守人士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报道,吴敬琏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批评说,一些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老禁卫军”,利用大众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以及学界人士对改革和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正当质疑,重新提出十几年前已提过的“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题。
 吴敬琏反驳保守人士指责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主导的,执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路线”。他说,“这些人正力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
    “皇甫平”现声倡导改革
     北京《财经》杂志本月初发表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拐点。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
    1991年底至1992年初,在中国一片反对加快改革的声音中,邓小平在上海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不满。时任上海《解放日报》总编辑的周瑞金与该报另外两人,以“皇甫平”为笔名撰写系列文章,鼓吹继续改革开放,为邓小平后来的“南巡”制造舆论。“皇甫平”从此成为倡导改革的代名词。
     “皇甫平”今年再度出山反驳保守人士对改革的种种指责,引起境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将新一轮有关改革的争论推向高潮。
    《中国青年报》力挺“皇甫平”
 《中国青年报》13日也发表一篇署名“鲁宁”的评论文章,力挺“皇甫平”。文章说:“1991年与2006年的皇甫平是同一个人,时隔十几年,皇甫平的声音依然掷地有声,立场仍然毫不妥协。我们支持皇甫平主张坚持改革不动摇的鲜明态度。”
 文章指出,无论是破解改革中新出现的矛盾,还是化解“历史的积累”,都只能靠进一步改革。也就是说,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对改革纠偏。
 针对近两年出现的把中国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改革本身的言论,文章指出,“某些人利用民众的不满,借机对整个改革发难。而且,这种企图全盘否定改革的思潮还挟持着一股股跟着起哄的舆论。”
 “迄今为止所有具体改革所造成的对民众利益、尤其是社会中下层民众利益的‘阶段性’伤害,决非改革本身有错,而是不到位的改革所致。”
    新一轮“反思改革”热潮
    1978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围绕改革话题进行过三次大争论:1981年到1984年围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论,1989年到1992年围绕中共十四大关于建立市场经济的争论,2004年至今围绕国企改革、医疗和教育改革以及贫富分化等问题的争论。
    有关学者说,中国“反思改革”的热潮其实是2004年国企改革争论、2005年医疗教育改革争论的继续,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和政治保守人士借机把争论引向对改革本身的质疑,并试图影响中共高层对改革方向的判断,引起支持改革人士的广泛忧虑。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这次对改革的反思和争论,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单纯强调深化改革,不仅可能动摇共识,而且会导致改革的推动者所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如果向后倒退,退向旧体制,更是没有出路,甚至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