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协议中还有一些承诺,如,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TRQ1%到3%)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并且应美国的要求减少国营外贸垄断进口所占的比例。此外,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特别是取消对美国不利的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
这些承诺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温铁军说,首先,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一是在没有其他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和平条件下,增加进口大量占用资源的基本农产品,有利于中国土地资源短缺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在加入WTO之后有利于国内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增加出口。从长期看,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基本农产品外,中国的非资源型农产品还是有出口竞争力的。三是开放外国投资,可能有助于资本过度稀缺的农村和农业得到投资。
中国农业无规模优势
但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负面影响:首先,中美之间的粮食贸易属于典型的不平等竞争。因为粮食这种资源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根本上来源于地租。土地面积越大地租的绝对值就越多。
中国农村户均土地面积仅0.4公顷的细小规模农业,能够在粮食生产上得到的剩余本来就微乎其微;显然不能与美国平均数百公顷的大规模农场竞争。其二是不利于国内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期政策。我国粮食与人口的增长高度相关,而且粮食消费的替代弹性低。
粮食并未真正过剩
最近3年的粮食供给过剩是因为在1994年至1996年连续两次提价幅度达105%(与1993年比)的政策刺激下,于1996年提前实现了2000年的产量目标。但人口并没有提前增长上去,若按照年增1800万人正常情况计算,等于少了9000万人去消费粮食,当然会造成粮食过剩。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以计划手段稳住产量。如果进口粮食质优价廉而国家又不能通过计划价格或直接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予以补贴,则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粮食生产就难稳定。
进一步看,1998年以来我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因为其中包括粮食的品种品质调整,为了让农民在优质优价的市场价格约束下,改变过去追求低质量、高产量的生产行为,政府于1999年夏收起决定低质粮食退出国家定购。WTO后可能会增加传统农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困难。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会更小
此外,中国世纪之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素质人口的过度膨胀和简单劳动力的严重过剩。温铁军说,对此应该实事求是。他说,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就业弹性到“八五”期间仅为0.1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致只能吸纳60万人就业。胡 鞍钢最近的研究指出,“九五”期间就业弹性已经低于0.1,随着城市经济在国际竞争压力下不断追求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下个世纪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会更小。
因此,0.5个百分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转变增长方式更为重要。对于本世纪末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转变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中不断刺激资本增密的机制,形成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机制,才能不陷入纳尔逊提出“增长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