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郭树清驳国有银行改革“三论”
作者:田俊荣    时间:2006-03-07    来源:人民网    阅读:1546次   
    “《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有一段话谈到,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我们感到说得很及时很准确。要坚定推进改革就必须正确认识改革。”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委员一语吐露心声。

  的确,虽然建行上市的锣声已渐行渐远,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些议论却依然时聚时消。

  建行重组从一开始就希望引进国内投资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投资并不积极

  一种议论叫“崇洋论”。有人说,国有商业银行热衷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到境外上市,这种“眼睛向外”的模式,厚外薄内,有“崇洋”之嫌,对内地投资者和内地资本市场也不公平。郭树清笑着说,建行重组从一开始就希望引进国内投资者,事实上,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就是5家国内公司,包括国家电网、上海宝钢、长江电力。当初人们对建行并没有很大把握,而且国内企业自有资金都非常有限,监管机构也限制可能的关联交易,因此投资并不积极。而引进战略投资者目的是改善股权结构,引进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结成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建行曾制定过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并在全球范围内筛选,结果也只有约20家国际大银行入围。”郭树清坦言。

  “考虑到国内外股市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建行选择了在香港上市。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和稳定也是义不容辞的。我相信,内地市场在解决了股权分置等问题之后,也会为银行上市创造更好条件。”郭树清说。

  目前建行市值已位居全球银行第六或第七位,国家保持绝对控股,是最大赢家

  一种议论是“贱卖论”。有人说,建行在香港的公开发行价格是每股2.35港元,而此前出售给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的价格仅为每股1.19元人民币,是“贱卖”了。郭树清说,价格高低永远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严格说来,市场交易没有贵贱问题,只有是否合法、是否透明、是否公平的问题,或者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利益输送的问题。战略合作不是一般的股票买卖,不能简单比较,而且外方入股价格还是个复合价格,重组上市是个环环相扣的整体计划,不能割裂,不能孤立。此外,时间有价值,风险有价格,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先来者与后来者的价格不一样无疑是很正常的。

  郭树清说,海外资本市场十分成熟,如果我们对投资者有不公平之处,肯定会有强烈反响。恰恰相反,全球20多万个投资者都对美国银行、淡马锡入股建行表示赞赏。事实上,这是他们迅速认可建行、追捧建行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建行市值已位居全球银行第六或第七位,国家股本价值增加约2.7倍,增值超过5000亿元,由于占比达74%以上,保持绝对控股,因此,国家是最大赢家。如果我们采取一种狭隘的做法,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市场表现。

  排斥外来投资、外来经验和外国专业人士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没有任何益处

  还有一种议论叫“威胁论”。有人说,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对此,郭树清认为,金融安全问题确实需要高度关注,但是影响金融安全的内外两种因素中,内部的风险隐患是主要的。经济结构不合理,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核心竞争力比较弱,社会信用缺失等等,是银行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就很不稳固。对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如外债增长、短期资本流动、跨境投机交易等等,我们也要始终保持警惕。但是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有史以来的金融危机几无例外。所有金融机构都要引进外资,甚至让外资控股,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盲目迷信外国更是不可取的。但是排斥外来投资、外来经验和外国专业人士是危险的、有害的,这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没有任何益处。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向正确成效显著,建行上市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一番条分缕析之后,郭树清的结论是清晰的,那就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展望未来,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依然任重道远。拿建行来说,上市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还面临着完善治理、改造流程、创新产品、加强风险内控的艰巨任务”,郭树清说,“有中央的正确领导,有30万建行人的齐肩并心,我们一定能把这场关系全国人民利益的改革不断推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