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汤敏:十年后的中国高等教育愿景
作者:孙琛辉    时间:2006-04-11    来源:科学时报    阅读:1717次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处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50人成员。图为汤敏(中)与听讲座的学生交流。

    高校扩招错了吗?伴随着1999年以来的大学大规模扩招,中国教育出现了如贫困学生上学难、毕业生找工作难、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扩招的“声讨”。

    4月6日,曾向政府荐言“大学扩招”的经济学家汤敏受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而是跳出目前讨论的范围,将眼光放远,谈论了十年后大学的教育状况,对十年之后的中国教育作了一些畅想。从汤敏的畅想中大家不难听出,他依然认为扩招本身没有错。可现在高等教育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汤敏从经济学者的角度,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与发展的十年,中国教育在高考、招生、办学方式、教学方法、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将会进行根本性改革,中国的民办教育也将闯出自己的一片“蓝海”。

    汤敏曾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向政府荐言“大学扩招”,得到采纳,从而引发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他戏言自己是“不小心”卷入了教育的旋涡中,至今还不能自拔,对教育纯属是外行。但是,他认为教育与千家万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花很长一段时间在学校里,未来也会有子女进入学校学习,未来我们还要为学校花很多金钱、精力,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也都有义务关心教育。

    国家不再大量投资大学

    汤敏参加了今年3月18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年会“,并参与了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讨论,他回忆了年会上一个有趣的话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向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发问:近年学校大规模扩招,财政部有没有计划扩大对大学的投资。楼继伟副部长回答说,他非常理解大学教授增加教育投入的愿望,但是中国在很少的教育投资里大学占的比重又是全世界最多的,也就是说财政已经给中国大学投了太多钱,因此未来几年里国家财政是主要支持中小学教育、支持义务教育、支持基础教育。在汤敏看来,未来几年内,国家可能不会给大学增加投入和拨款。

    汤敏说,除了国家可能不再大量投资高等教育,银行对教育的贷款也越来越谨慎,而且随着就业问题的严峻,已经有部分家长开始考虑上大学到底划算不划算的问题,不再唯大学是耳,这些因素都逼着大学要另起炉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与此同时,教育自身的弊端日益暴露,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此外,教育高收费、乱收费问题,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不符合市场需求,教育缺乏公平性问题也不断显现。这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使人们深受其害,这些问题也不仅在教育领域存在,也存在于卫生等其他领域。反过来,正是这些问题存在,正是这些问题越来越尖锐,很可能又是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大的开端。所以,中国教育正处于从1998年扩招引起的量变过程中,由此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反思,这些反思可能会促进整个教育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希望寄托在民办大学

    在这种新的国情下,“大学所有制结构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汤敏谈到,外资和民营资本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举了我们周边国家日本和韩国的例子,这两个国家2/3左右的大学生都在民办学校学习,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0%,很可能未来中国的民办大学会发展很快。他预言十年后中国的这一比例会达到1/3以上,大学毛入学率从目前的21%会升到40~45%左右。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难事。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中国家办的公立大学多,财政投入多但又比较散。因此十年以后民办大学的快速大量发展可能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为了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他还建议政府给予适当的税收和土地等优惠,解决当前“名校办民校”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民办教育好像奄奄一息,发展非常困难,未来民办教育能有很大的发展吗?对于这一担忧,汤敏博士解释说,未来对教育大量投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教育能进一步开放的话,很多国外大学会愿意投资办学,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外大学在中国办学,但是规模还很小。

    此外,不能低估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有在一定时候一定环境下投资高等教育的愿望。汤敏说,如果有一个好的政策,很可能有一批企业家愿意投资教育。目前一些企业家办学不成功,这与办学目的有关,以赢利为目的的办学是不能成功的。一些企业家在富裕起来之后,会寻找自己更大的价值,很可能选择投资教育,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投资教育的成功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

    汤敏说,按照传统的方式,民办大学可能竞争不过国立大学,但很可能在创新的教学方式方面有巨大的市场可做。民办学校不像一些老的公立大学,可能会有束缚其发展的机制,如果按照全新的方式来办学的话,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批可以与公立大学抗衡的学校。中国教育的希望同时也寄托在未来可能会产生的民办大学里。

    中国教育改革核心在高考

    汤敏也谈到了高考改革。他认为,整个教育改革从核心来说,根本还是在高考改革。他提出建议,在现有的高考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建立第二套高考系统,每年几次,可以不断重考,以此降低前者的作用。在这方面,民办学校可以广泛使用,起到牵头作用。

    配合高考改革,汤敏提倡不以高考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改革和办学方式改革,通过平时成绩、活动能力、作文考试、面试等各种途径全面考察招收学生,以此改变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鼓励创新的教育体制。他指出,如果高考不改的话,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很难施行。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在通过面试招收学生,这样可以使它们招收到更有潜力的学生,也许在十年之后,以这种方式录取学生的高校的竞争力会更强。

    汤敏说,十年之后民营企业会提供80%的工作机会,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会去民营企业就业,这些用人单位会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这就导致名校效应、文凭效应会大大减弱。

    就业形势变化了、招生方式变化了,甚至大学所有制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的教学方式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一些民办大学能盯着这样的工作机会、这样的招聘需求来设计它的教学、招生,来训练学生,那么在整个市场竞争中这些大学的竞争力会更强。汤敏举例说,美国曾经对教育进行了非常大的革新,以前英国式教育方式非常注意人文、哲学方面的教育,而美国改革后更注意实效教育,更注意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所以美国经济很快走到世界前列。

    汤敏说,中国教育也要按照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走,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设计与现在很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如何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能力。

    不能把大规模助学贷款作为扶贫

    汤敏特别指出,应该大力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但是不能把大规模助学贷款作为扶贫。贫困学生是应该用免费解决的,国家应该对20%的贫困生实行大幅减免学费的政策。另外,助学贷款应该面向所有学生。他说,用不了十年,个人信用系统就会建立,大规模助学贷款很快会实现。助学贷款应面向所有学生,可以使很多学生独立解决学费问题,从学生时代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一旦大规模助学贷款解决了,上学难问题会得到很大缓解。

    汤敏强调,助学贷款对民办学校也应该一视同仁,民办学校大学生同样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汤敏还提到了高收费与乱收费的问题。他说,乱收费问题不是在1998年大学扩招后才出现的,一些中小学、幼儿园的择校费、高收费、乱收费问题在1998年之前就有。大学高收费是在1998年之后产生的。

    汤敏说,讨论大学高收费和乱收费之前,应该首先讨论大学应不应该收费。如果可以,再讨论应该收多少的问题。最近教育部在研究大学生究竟应该交多少学费,初步研究结果是一个大学生一年要花费1.5万元至1.8万元,是27个家庭交税的结果。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大学收费不算高。

    汤敏认为,老百姓认为大学收费高,是对比贫困生的情况来看的。正常的做法是,对于贫困生应该减免学费,而富裕或中产家庭的子女则正常支付学费。因为富裕家庭不肯交学费,国家又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支持教育,大学就会退回到不扩招的状态,不扩招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就没有机会上好的大学乃至大学。

    讲座中,汤敏一再强调这只是他个人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愿景,而不是对十年后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