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解决收入差距需做长期准备
作者:刘黄    时间:2006-06-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阅读:1578次   
    

樊纲指出用税收补贴办法平衡再分配效果有限

日前,在《50人论坛———长安讲坛》第100期的庆祝大会上,学者们把酒会变成了学术研讨会,讨论的是当前的社会关注焦点:收入与分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观点很尖锐:收入水平拉大到现在这个程度,应该说我们这个社会是生病了。他反驳了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市场化改革过分重视效率,所以造成了平等受损。吴敬琏说,我对这个解释是很怀疑的。他认为,是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当前贫富差距拉得更大,造成机会不平等的第一个因素是腐败,另外一个因素是垄断,但腐败和垄断的不平等不是因为人的能力问题造成的。

吴敬琏特别提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定要很快建立起来,“起码第一支柱是全面低保,这应该是一个约束性的政策”,吴敬琏认为,全民低保是国家财力完全做得到的。社会保障体制,老职工的社会补偿问题,国家财力也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

而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表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制度问题、体制问题。第二,发展的问题。第三,公共政策的缺陷问题。其中,也许纠正公共政策缺陷相对时间要短一点,但是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有一种长期的准备。中国也许刚刚进入收入分配扩大比较明显的阶段,也许在今后几十年,这个问题会伴随着我们。

谈到发展,樊纲认为,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三农”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地区差距问题等等。这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任何发展中国家或者任何国家在发展的阶段上,往往都会产生收入差距,基本的原因是因为要素的稀缺性问题和富余性问题,要通过发展,通过就业的创造,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边把劳动力逐步转移出来,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要完全用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方法,用税收、补贴的办法,达到一个平均收入水平是很难的。收入分配的基础是就业,是收入的创造,这个基本的规律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在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易纲语出惊人。他说,中国自古以来的“孔孟之道”或者是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国核心的竞争力。他说,中国传统的文化实际上讲的是“中庸之道”。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收入分配这个问题是可以处理得好的。从华人社会在全世界的情况来讲,不管是新加坡的华人社会,还是台湾的华人世界、香港的华人社会,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非常小的。无论台湾的基尼系数,还是香港、新加坡的基尼系数,都是相对低的。易纲说,华人不管是在实践中,还是从文化根基来讲,都完全有能力处理好收入差距问题。

易纲表示,一个没有同情心,不愿意扶贫帮弱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同样一个仇恨富人的社会,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在这两个方面的平衡。(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