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吴敬琏: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增长方式
时间:2006-07-25    来源:鲁南在线    阅读:1335次   
    包括内外收支不平衡在内的中国宏观经济出现问题,最深刻的根源还在于增长模式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天在“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作出如上表示。

      他认为,调整利率、汇率等问题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使问题得到缓解,但从长期来说,如果不能改变增长模式,中国的经济问题很难解决。

      据介绍,我国原来的增长模式主要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最初被先行的工业化国家英、美、法等国采用,但到了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以后,这些就转向了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所支撑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带来的后果是,投资不断增加,产能不断增加,但最终消费是萎缩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认识到了这一模式后果的严重性,开始采用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但增长方式的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和政策上根本解决,以至于‘十一五’规划再次提出要改变增长方式。”吴敬琏介绍,用出口导向政策解决内需不足问题,能够在一段时期起作用,但是很快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出口导向政策执行得很好,我国收汇很多,形成了对于本币升值的压力。而与出口导向政策配套的外汇政策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把本币低估,不能让人民币升值。其结果是中央银行介入,收购美元,把人民币压住不升值,维持出口导向政策的运转。

      吴敬琏透露,去年央行平均每年收购6亿多美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8亿美元。中央银行每向经济体系注入1元,则通过众多银行的放大效应,流通货币的量将增加数元,这就是货币乘数。现在的货币乘数接近5,这相当于每天货币购买力增加300亿元。目前银行存差(存款与贷款差)达10.5亿元。

     “流动性如此之多,到处都是钱,难免会导致其他问题。”吴敬琏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说,现在房屋空置率越来越高,说明投资买房的人太多,资金在寻找出路。但其后果是,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买不起房,经济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也许我们有办法把房价压住,但压房价的同时应给货币找个出路。”

      吴敬琏指出,虽然“十一五”已经决定了我们一定要转变增长方式,可是做起来很难。因为一方面它会影响现在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另一个方面,要转变增长方式,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不改体制,只是号召,可能会使一些具体措施与目标背道而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