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吴敬琏:宏观经济问题根在过于依赖投资驱动增长
作者:艾勇    时间:2006-07-24    来源:东方早报    阅读:1428次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昨日表示,过于依赖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他建议加快包括汇率在内的市场化改革,尽早转变为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为基础的增长模式。

  他在出席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时指出,我国当前的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模仿,简单的说就是用投资来支撑增长,而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是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所支撑的。而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完全依赖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必然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失业增加以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吴敬琏认为,这一论断如今看来依然“无懈可击”。

  事实上,为了消解这种增长模式的瓶颈,改革开放后中国学习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的一种办法———出口导向。也就是说,当最终需求(主要是内需)不足时,专而由出口加以代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通过这一办法缓解了矛盾,维持了高增长。

  吴敬琏认为,同样采取上述办法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特别是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也得以维持了高速度的发展。但通过出口导向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只能够在一段时期起作用,到了世纪之交时许多问题就变得突出了起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则首当其冲。

  由于出口导向政策执行良好,强行结汇后的大量收汇对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出于配合进口导向政策的需要,就必须对本币实行一定程度的低估。两者之间的矛盾迫使央行介入市场采取大量的对冲操作,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据介绍,央行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操作中平均每天要对冲8亿美元,而去年则是6亿美元左右。按照接近5的货币乘数估算,每天央行对冲所造成的货币购买力投放大约就是300亿元。在吴敬琏看来,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金融系统的流动性过剩。而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总量的差额(存差)已经达到了10.5万亿元。

  他认为,对汇率的控制要么导致一般性的物价上涨,要么就会导致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攀升。此外,通过控制汇率来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将使得国内企业缺乏产品更新、技术升级的动力。

  他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说明,内外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仍然在于增长模式,如果说短期的调节可以依靠利率、汇率等方式完成,从长期来看则必须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