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导致股价的推高,我认为,目前的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
■中国居民正从消费者转向投资者,当前股市是单边市场,资本市场除了股票,缺乏别的投资方式,所有资金都会冲向股市,造成股市过高,股民已经成了饥民。
■如果流动性过剩改善,如果有其他投资品种,股指未必能这样一路高歌。
解读中国经济热点
目前股市估值过高股民成饥民
上证指数已轻松冲破3500心理大关,如何看待当前一路高歌的股市?在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之际,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昨天,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内地在海外最大投资机构——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博士。
中国当前面临着三大金融热点问题:汇率、股市、农村金融
记者:您谈到中国未来的走势,那么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曹远征: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起步,并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但问题是不能有外部冲击,这容易导致成长断裂。金融改革首先要保证改革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是国家肩负的重大挑战。
首先,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速度不宜太快,必须是一个缓慢平滑过程,而不是一次性、一步到位。
其次,股市问题。当前间接融资正在向资本融资方向转换,但是有些太快了,央行五年来第一次公布储蓄率下降,这说明资本融资正在进行,但是储蓄的一次性过快下降肯定也会带来问题。
再次,农村金融问题。中国目前发展还没完全完成工业化,农村工业化进程谁来完成,这是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问题。
记者:对于以上热点问题,中国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应对?
曹远征:从战略上说,对冲商业银行风险,应该是债券,而不是股市,股市过热,股民变成饥民,市场风险很大。
农村金融如何发展,传统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国家财政也无法替代这种需要,只有进行商业银行改革,扶贫机制退出,探索和发展新机构。我认为,这种组织必须是带有互助性质,半市场化半公益化的,孟加拉“小额信贷”农村银行这种组织必须建立起来。
在资本市场上,中国走的是缓慢纠正逐步调整的改革路线
记者:4月13日,上证指数轻松冲破3500心理大关,收于3531.03点,深圳成分指数报收9964.78点,你如何看待中国当前一路高歌的股市?
曹远征:首先,当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导致股价的推高,我认为,目前的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
其次,中国居民正从消费者转向投资者,当前股市是单边市场,资本市场除了股票,缺乏别的投资方式,所有资金都会冲向股市,造成股市过高。股民已经成了饥民。
第三,如果流动性过剩改善,如果有其他投资品种,股指未必能这样一路高歌。
为均衡资本市场,让股市热降温,政府将利率调高,并开辟新的金融品种。同时为改变当前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局面,应该是股票与债务对冲,包括衍生工具的发展,目前在资本市场上,中国走的是缓慢纠正逐步调整的改革路线。
对手永远存在,中国不能期望他们发善心,能做的是把“盾牌”做结实
记者:有人认为,中国金融国际化的过程不可避免会遇到强国联盟的国际资本的联手攻击。这种顾虑是否存在,应如何应对?
曹远征:对手是永远存在的,中国不能期望他们发善心,能做的首先是把自身问题解决了,即应先把“盾牌”做结实了:
一、妥善解决流动性过剩,流动性高低与外汇储备直接相关,顺差减少则是重要的解决办法,为减少顺差,中国已经出台了进出口贸易平衡,降低出口退税额,中外所得税合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环保土地门槛等政策,中国导向明确,就是在于通过减少顺差,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建立较好劳动保护条件改革工人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企业间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因出口缩减而导致就业问题出现。此外,央行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吸引存款,乃至近期新的外汇投资公司出现,都是意在减弱流动性。虽然当前政策被认为比较保守,但是比较安全和有效。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对冲基金每天都在寻找金融体系的大缝隙
记者:如何防范外部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威胁?
曹远征:中国金融安全成为世界金融安全的课题,中美之间高度依存,这个结构不能轻易撼动,因为谈判的基础是话语权相当。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也在对全球负责任,不会一意孤行。“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对冲基金每天都在寻找金融体系的大缝隙。”中国要做的就是避免大缝隙的存在,共同维护世界金融安全。
记者:中国的金融安全影响着世界安全,这是否意味着世界也会极力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两者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曹远征:谈判永远有威胁和妥协,中国是有影响力的国家,做得好产生积极影响,做不好是消极影响,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中国一直承担很多,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扛住很大压力,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中国的一举一动将决定世界金融体系倒还是不倒,以及向哪个方向倒。
只有在世界经济安全条件下,中国才安全;世界金融安全,中国金融才安全。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反思金融 危机教训
调整过急过慢或引发金融危机
发生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的第一个年头,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反思,以及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带来的挑战,无疑成为当前中国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昨天,曹远征博士对此也发表了见解。
时代变化要求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紧随全球节奏
记者:不同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原因是否各有差异?
曹远征:大致存在三种类型:一、泰国宏观经济不均衡,内部经济调整出现不协调的地方,正好给外部对冲基金提供机会。二、韩国,发展一直认为很不错,但是国家过于依靠负债,形成很长的债务链条,但外部冲击造成链条断裂就出现金融危机,这是债务造成的危机。三、日本,泡沫危机,实际上是货币危机,日元估值过高带来资产泡沫,泡沫最终破裂带来经济危机。
记者:当前反思亚洲金融危机意义何在?
曹远征:10年后讨论金融危机的意义在于,时代变化要求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要紧随全球变化节奏,如何跟上世界步伐,使调整过程趋于平滑、平稳,这很关键,如果处理方式不当,过急或过于落后,都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甚至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曹远征:
恢复高考后
首位经济学博士
1954年6月出生,“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现任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他是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位经济学博士,曾经在国家体改委等机构有14年丰富的政策研究经验,曾经是越南、蒙古、捷克等国家的改革顾问。曾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专家。
文、图/本报驻北京记者柳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