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成渝“新特区”“新”在哪里?
作者:何笑我    时间:2007-06-15    来源:西南商报    阅读:1787次   

  国务院已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通知”中“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新华社重庆6月9日电)。

  媒体已习惯性将这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称为“新特区”,以区别于深圳那样的以实现经济改革为目标的“老特区”。那么,“新特区”究竟“新”在哪里?本文将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的观点综述如下。

  创新机制体制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参加“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上表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在五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是形成党委、政府及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深化改革、形成不断增加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投入机制;三是形成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美好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各方面资金的参与机制;五是加快推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普遍认为,当前中央主导配置的资源,集中表现在金融、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这是地方发展最渴求的政策资源,而一旦成为“新特区”,意味着拥有超常规的自主空间,这无疑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全方位的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认为,“新特区”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他认为新特区和老特区的主要区别有三点:首先,背景和目的不同:老特区是在当年计划经济背景下设立的,有着为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探索道路的目的;新特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的背景下设立的,其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次是任务和手段不同:老特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对外的改革开放问题,引进外资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特区的任务是综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制度创新是其发展手段。地域和模式不同:老特区的区位选择主要是着眼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形成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新特区的着眼点在于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新特区的政策资源要远比老特区丰富。也就是说,中央为新特区设定的改革目标是全方位的,给予地方政府放权也是全方位的。

  服从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者郭松民先生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认为,成渝“特区”与传统“特区”不同点在于,传统特区的主旨都是以招商引资为基调,以GDP的高低论成败;而“新特区”则着重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平衡区域二元化发展方面作出探索,经济增长不再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而是要服从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扩大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损害环境为前提。

  如果说,传统“特区”的设立,体现的主要是把GDP增长作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改革共识”的话,那么“新特区”无疑将成为“新改革共识”实验区。这种“新改革共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逐渐形成的,其内涵正如一位学者所概括的那样:“就是强烈要求中国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不再是片面追求‘效率优先’,要求改革的结果是‘共同富裕’,而不再是‘少数人先富’,要求改革更加明确‘以人为本’的目标,而不再是盲目追求GDP增长”。这也意味着,在成渝“实验区”,社会改革目标将取代经济改革目标而成为改革的“主旋律”,实现由经济目标主导向社会目标主导的回归。

  重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成都和重庆同时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前的老特区究竟有哪些不同?记者昨日采访了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李后强认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全新特区。与老特区的区别为:

  首先,理论依据完全不同。党中央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是新特区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第一个就是城乡统筹,这说明成渝新特区的方法是以“五个统筹”为依据的,说明新特区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其理论基础之一,因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必然难以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现实背景完全不同。目前的城乡差别确实太大,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西部的资源开发需要靠国家的政策来激活,西部的文化潜力也需要创新的体制机制来释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也需要在政策体制上有新举措,这样才能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第三,动力来源完全不同。老特区靠的是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新特区则要向体制机制要潜力、要动力、要能力,而不是向国家要税收优惠、向海外要资本,因此改革创新是新特区的最大动力。这要求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上面”和“外面”,只有自己真正创新才是不竭的动力。

  第四,发展途径完全不同。新特区是真正的内涵式和内源式发展,而不是老特区那种外延式外部型的发展。以前所有的开放特区都是在沿海,其内部创新比较少,现在两个试验区都在西部,说明我们的着力点要“向内”,要从内部寻找发展动力。为此,要做好向内发展就要看清我们的问题、弱点,找好发展的关键因素,真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第五,保障条件完全不同。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四位一体”的改革,不仅有经济的改革,还包含了社会、文化、政治的改革,因此在这样的改革中要求我们必须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一起抓,不能只将目光盯在经济方面。应该说新特区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其保障和前提,要建立一个法治、诚信、开放、服务、高效的政府,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第六,工作重点完全不同。新特区的工作重点首先要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要建立新特区的思维,思想上要“不等不靠不要”,要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次要抓好城乡统筹规划;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五要抓好行政管理改革。

  总的说来,新特区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老特区重点在经济,新特区重点在统筹城乡,说穿了就是要城乡协调发展,但我们还须强调,这个城乡统筹并不是要实现城乡完全一致,城乡之间肯定还是要有差别的,不能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

  两市“试验”重点

  重庆市

  计划重点做好统筹城乡的七项工作:第一,着眼于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第二,着眼于统筹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大力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第三,着眼于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第四,着眼于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力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第五,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六,着眼于统筹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第七,着眼于统筹城镇体系建设,大力打造城镇群。重庆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行政体制等改革。

  成都市

  下一步将重点在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通过改革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