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新特区成都 在前沿阵地“杀出一条血路”
作者:龙腾飞、方野、王怀、李秋怡、张元忠、刘宇男、陶然    时间:2007-06-14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1633次   
“前沿阵地”———得知国家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书记杜青林用这个“军事术语”,向成都提出更高期望:真正成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谋求城乡人民最大福祉”。

  尽管“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深圳等老资格的特区相比内涵迥异,但几乎所有媒体从成都所负重大使命的意义上,都冠之“新特区”头衔。

  小平当年寄语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
  成都,担子不轻!

  [全景]
   这是体现国家战略的一仗。“新改革共识”已从理论问题,变为实际推行的政策

  前沿阵地,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总攻出发地。

  “犹如一声春雷”,6月11日,北京有媒体评论,成渝“新特区”的设立,宣告“新改革共识”已经从一个理论问题,转变为实际推行的政策,其意义将不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深圳特区之下。

  前沿阵地,攸关全局。

  6月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出希望,试验区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成都要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重新设计,推进工作,为全国提供借鉴经验。

  “这一次,不一样。”6月11日子夜,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西南交大教授戴宾仍停不下活跃的思维。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制度变革。第一次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次是80年代中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次改革,是近两年实施的综合配套改革。

  入列“尖刀班”,成都前进线路非常明确。前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创造效率,通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前两次改革是“效率导向”的制度变革。而综合配套改革首先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次“公平导向”的制度变革。

  这是事关四川全局的一仗。向这一构建和谐社会最大制约因素的核心部位发起进攻

  成都试验区这个重要平台,不仅要为成都和我省探索一条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也要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示范和带动作用。

  “去年,我们向国家发改委提出设想,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在成都设立试验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此举引起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成都迅速启动,在推动申报中做了大量工作。

  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成都试验区的设立,省委书记杜青林、省长蒋巨峰对申报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不久,省委向中央提出专题报告。

  3月23日,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正式提交设立成都试验区的申请函。

  四川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四川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向这最大制约因素的核心部位发起进攻,对于全局的意义不言而喻。决策层对此了然于胸。

  这是改革涉足深水区的一仗。突破点和难点在同一方向: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第三轮制度变革,中国涉足深水区。这的确是一场攻坚战。

  “‘三农’问题是积累非常长久的巨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陈锡文指出。统筹城乡发展进入综合配套改革阶段,意味着涉足“深水区”。“牵扯到改革的方方面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培训部负责人周其仁说。

  在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看来,城乡统筹的重点任务有八个方面:

  第一,统筹城乡规划的编制。第二,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第四,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第五,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六,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第七,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第八,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突破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戴宾认为,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从这里着力,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在城乡良性互动中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问题在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跟上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步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盯住了这个问题。这位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多有精辟见解的学者认为,政府要改自己,好比刀要削自己的把子。难!

  “正是在这一点上,成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努力给了我信心。”他说,“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初战必须取胜的一仗。有了桥头堡,才有纵深推进

  成都建设者,凭着勇者的气概和智者的敏锐,以低调而坚定的姿态,向前沿阵地稳步推进。

  成都,向前沿阵地进发,路还有多远?

  “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6月9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上演讲时,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关系和领导方式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统筹城乡,成都不同地区有各自的情况。”陈锡文指出,“要因地制宜。”

  成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划分三个城市圈层的基础上,推进城乡统筹有所侧重,采取“远郊统筹,近郊一体化”的不同政策。

  国务院研究室农业司司长黄守宏认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很多阶段不能超越。城市发展程度,不在于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而要实现进城农民的有效就业。

  “成都要做好城乡统筹规划。”杨伟民说,规划要让成都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地区,土地空间是有限的,一些城市的空间结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和优化,不能把城市建成一块“水泥板”。

  [点睛]
  大智慧:“自费实验”争来“试错特权”

   中部、西部、东部、东北,四大区域近10个地区同时发力,就为当上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吸引力为何如此之大?分析人士指出,其最大吸引力是以试验名义,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自主权。

  123亿元的自费实验

  成都的经济实力全国排名第19位,综合实力排名第11位。“在全国不算是最前面的,但做的事情、采取的措施却是走在全国前面的”。国务院研究室农业司司长黄守宏说,“比如农村的养老保险,中央提的是探索,但成都已经做起来了。”
  大战略需要大智慧。“有些地方的领导会想,我把这么多钱投到农村了,不划算啊,我要投房地产能挣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城乡发展协调了,发展的瓶颈问题解除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就上去了。”黄守宏的这个例子,从反面印证了成都城乡统筹“自己先干起来”的经验。

  有专家评论说,这是成都的一次“自费实验”。

  这跟实力有关,更与政府意愿有关。4年来,成都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到123.6亿元。从2003年起,年年保持成倍以上增幅。

  争“特区”就是争“特权”?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许多专家看来就是“新特区”,其意义可以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相比。但是,与“老特区”的本质区别在于,“新特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建立,因而,完善这种经济模式又需新的试验探索。 逐鹿“新特区”缘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示范作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让人羡慕:今年3月底,上海浦东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有的724项缩减为220项,而新区的服务项目由原先的213项增加到680多项。天津滨海新区仅去年一年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则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开工建设64项工程。

  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各种改革,这无疑是给予地方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过去的改革是国家给政策、给资金,而现在的综合配套改革是给政策的试点权,允许在政策上先行先试,当然也就等于允许失败,有媒体将其称为“试错权”。

  [影响]
  经验:德阳绵阳先拿来用
  辐射:梯度推进省级试点
  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媛:

  成都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准,成都这个点上的突破,将为我省拟开展的多层面、梯度推进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省级试点提供直接示范。各地发展基础、环境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希望结合自身实际,借鉴成都的思路和做法,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的普遍规律,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和路子。

  经验:
  德阳绵阳最先借鉴
  区域经济专家戴宾:

  试验区经验,德阳绵阳最有条件率先推广。成都、德阳、绵阳三市同处盆地西部平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与城镇发展、城乡关系等条件最为相似。成都探索出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经验和方式,最有条件和可能率先在德阳、绵阳两市加以推广、实施。这有利于三地统筹产业发展,也将大大促进和加快成德绵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德阳:
  分享试验区改革成果
  德阳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

  4年来,成都市“三个集中”对德阳城乡统筹有巨大的启示和示范作用。德阳作为成德绵经济带中的重要一员,无疑将会受益于试验区的改革成果和示范作用。我们相信,随着试验区的建立和发展,德阳城乡统筹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德阳老百姓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绵阳:
  积极争取成为省级试点城市
  绵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绵阳市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城市。相比成都和德阳等地,县域经济发展不足是绵阳统筹城乡发展的短腿,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面还不够,特别是山区县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仍显薄弱。统筹绵阳城乡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纵深]
  成渝“双核”:不同类型的相同试验

   设立试验区,为何在众多申请者中选定重庆和成都?

  专家指出,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目前,东有长三角、北有环渤海经济圈、南有珠三角,在西部再设立一个,就显得协调和平衡。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选择成渝为试验区,显示了中央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信心。

  为什么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如果两地试验都成功,将为全国推广示范打下基础。毕竟成渝两地共同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共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使命。”成都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戴宾认为,同处西部,同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地区,同样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创举,同为成渝经济区的“两核”,这是国家同时选择重庆、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原因。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成渝两地形成共同的体制机制、消除各种制度障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试点,突破两地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川渝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也是一个考虑。”成都市相关人士日前向记者透露。

  成渝试验区试验的侧重是否有区别?

  成都的改革试验是在1.24万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体的区域内进行,没有山体、丘陵的自然阻隔,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相对紧密,统筹城乡的改革和探索更多地体现为大城市带大郊区。

  重庆的改革试验是在8.2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内进行,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因而更多地体现为大城市带大农村。

  [幕后]
  群雄逐鹿“新特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多城市都以人大代表集体议案或政协委员集体提案的方式向中央提出设立试验区的申请。热门候选人为重庆、成都、武汉、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等。

  西部惟一直辖市重庆,被列为热门夺标城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代表,鼓掌通过将《关于批准在重庆设立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提交大会。这是此次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惟一一个全团建议。

  武汉不想错过机会。武汉人理由充足:武汉经济总量中部最强。像天津滨海新区辐射“东北、西北、华北”一样,中部的试验区需要辐射华中和长江中游地区。今年3月5日,38位来自湖北的全国政协委员向国务院建议:在武汉设立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湖南不甘落后,代表委员也提出建议:将长株潭城市群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争夺“新特区”的方阵中,成都最低调。

  但是,成都市有关人士透露,其实,中央批准通过滨海新区后,成都就提出要争取成为第三个试点的目标。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认为,成都市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的良好基础,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内容明确,且具备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改革方向。
  于此看来,成都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故事]
  “新特区”的民生解读

   张静:“我先上网看新闻”

  6月9日晚6:30,张静像往常一样,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你晓得不,我们成都成了试验区了。”朋友的激动之情通过电波传递给张静。

  听到这一消息,张静立马取下围裙,来到阳台上深深吸了口气,让心情平稳下来。随后,她对家人说,“今天的晚饭推迟一个小时再吃,我先上网看新闻。”

  对于统筹城乡这个概念,张静有很深的体会。今年3月13日晚,33岁的张静有幸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张静以前是温江区永宁镇新庄村的农民,征地拆迁后,她成了失地农民。为谋生,她当过促销员、服务员,摆过地摊。2003年,她参加镇上组织的自主创业培训,之后被推荐到芙蓉古城的安安客栈当服务员,靠着自己的勤奋踏实,先是被提拔为主管,如今当上了经理。

  张静认为,眼前最重要的是,既要加快城市化,又要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和就业,解决好农村老人的社保问题。

  黄秀清:“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黄秀清的“发家”受益于成都市统筹城乡的战略决策。以前,黄秀清一家是三圣街道办农户,由于这里土质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一家5口以种花为生。为浇花,一家人轮流担水到田里,一天下来,每人的肩膀都是红肿的。2004年,锦江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次打造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黄秀清和周边的农户都被纳入这一范围,由农民变成了农家乐老板。

  “没有统筹城乡,就没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黄秀清说,成都成为试验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将会从中受益,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黄秀清期待政府能出台更多可行的举措。

  杨钦:“城市环境会变得更好”

  听到成都成了“新特区”这一消息后,在成都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杨钦的第一反应就是:“城市环境会变得更好!”为啥这么想?小杨的理由挺多:“成了特区,吸引力肯定比现在更加大,将来更多公司来这投资,人居环境肯定会有大的改观!”

  杨钦决定和女朋友商量,赶快去买房子,准备在这里长期扎根。

  余瑞:千里马挣脱羁绊

  I T 工程师余瑞看“新特区”的眼光不像一般老百姓那么“微观”,他从整个中国的角度,分析“新特区”的意义:“中国这么大,仅有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肯定不够,所以在西部设立‘新特区’是对的。”他还认为,成都目前的发展虽然迅速,但总好像一匹拴着缰绳的千里马。而“新特区”的身份则会让成都挣脱羁绊,全力前奔。

  余瑞称自己运气好,因为骑上了成都这匹挣脱羁绊的千里马。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本版摄影本报记者余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