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应对,危中有机”
知名经济学家透视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影响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 顾钱江 白旭)受次贷危机拖
宏调应预留空间
夏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中国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还要坚持,不过,面对世界经济放缓的形势,在货币政策选择上,上半年应多用公开市场业务等数量工具,少用利率等价格工具,以为下半年的政策选择留出空间。
去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夏斌认为,投资增速目前已经下行,再考虑到外部形势变化,中国对已出台的宏调举措,“方向要坚持,但节奏要控制”。
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美元加速贬值,人民币则明显升值。夏斌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升值预期比升值本身更可怕,在美国目前无暇顾及中国时,中国在汇改的速度上要给自己留点余地。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应不失时机地运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刺激内需,特别是用于推动出口部门转型,使受出口下降影响而失业的工人实现再就业。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说,美联储降息会压缩中国央行用利率杠杆调节国内需求的空间,此时各界更应对央行运用数量工具和汇率机制调控宏观经济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挑战亦是契机
出席“五十人论坛”年会的专家多数认为,世界经济放缓对今年中国抑制通胀有正面影响。2007年,国际油价、粮价大幅上涨,被认为是中国物价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需放缓对中国是个好消息。
吴晓灵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外部需求的变化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是资源、环境的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自身利益所在,外在环境的变化有助中国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的转型。
樊纲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持类似看法。他说,如果外需下降使中国经济今年出现一定的调整,那将是积极的,因为中国经济在结构上有很多问题。可能有人对经济增速下降会有点“小难受”,但若不调整,将来经济过热了,出现大的危机,那就是“大难受”了。
郑京平说,今年中国的外贸顺差如能减少,对缓和国际压力、调节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均不无好处。他认为,中国还是要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不同,就是大国可以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来抵御外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