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放宽企业个人金融工具运用自主权
作者:马薪婷 时间:2008-09-18
来源:证券日报 阅读:1566次
9月17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发表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主题讲话。
吴晓灵表示,她认同对于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好契机的观点,不过,她进一步指出,人民币要想走向国际化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实现完全可兑换;二是人民币的金融市场要更有深度和广度些,要能与美国市场相匹敌。因此,中国金融业必须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吴晓灵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区分世界财产权与世界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保护公民财产权。她表示,应该解放一下企业和个人金融工具运用的自主权,要把金融功能和财产权利分开。
第二个方面,要分析金融活动的社会影响和产生风险的波及面,合理界定监管的边界。她认为,我们的金融监管应该适度地放松一些。真正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那些金融活动应该从严管理。但是对于不涉及众多金融机构的一些非银行的信贷活动,还有一些私募范围的活动,也应该创造一些好的条件,让他们进行。
第三个方面,要认清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金融活动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的效率。在控制货币的情况下,一定要搞活金融。但这是建立在前两个方向的基础上的。
吴晓灵指出,科技是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是资源配置的龙头,解除金融业不必要的管制也是一种生产力,即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力,让有能力的人获得资金,让有能力的人配置资源,这是对中国生产力极大地解放。
拿最近外资收购中资企业的事情来讲,吴晓灵认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缺少金融工具的支撑,他不能够有效地组织起足够的资金来编织自己的产业链。因而,当他在缺资金的时候,就不得不去求助于外资。如果我们的民族产业能够有一个广度和深度,足以让他能够灵活地运用金融工具来搭建自己产业平台的时候,他就可以在自己搭建平台和让外资收购这方面做一个自主性的选择,而不必做一个被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