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
作者:王虎    时间:2008-10-20    来源:解放网    阅读:1815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暨《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首发式19日在北京钓鱼台召开。50多位来自中央各部门、国家级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的在国内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经济学家出席会议,20多位专家在会上发言,纵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迄今为止,市场经济仍是相对最好的经济制度,这一点不会因为这场危机就改变。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也肯定了市场化的取向,他说,很多人认同凯恩斯主义,其实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在非常深的层面上讨论金融危机,就是市场化。这里面可以做一些分析,究竟政府干预到底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的两极摆动,还是向中国来学习管制经济?我觉得肯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市场化方向不能变:我们一直坐在拖拉机上晃荡,看见飞机,很羡慕人家,突然飞机掉下来,我们觉得很欣慰。以后我们是不是就不坐飞机了?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虽然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金融危机总会过去的,全球化的趋势还会继续继续。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在于,利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解决中国长期发展的难题。在走出去问题上,他认为应该考虑技术引智和获得更多能源的勘探权开发权,而对于金融企业的兼并要“小心再小心”。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娟认为,国际经济体系还是一个强调或者要求资源自由化进行配置的体系。江小娟指出,解决全球危机的必然出路是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亚洲金融危机时,亚洲国家出问题以后,银行体系出问题谁来出资呢?让那些状况比较好的国家出资。每当有国家出问题,一定是求助于相对比较好的经济体,企业也是一样。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中国过去的出口带动是靠美国的需求,现在这个需求肯定是要大幅度地缩减。这种情况下,中国比美国有优势,中国还有内需的市场需要开发,中国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但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并不一定就变成有效实际的需求,我们怎么能够让这么高的储蓄转化成有效的实际的需求,这是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中金公司首席分析师哈继铭认为,中国面临的机遇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宏观方面要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中国经济的体量还是比较小,美国和欧洲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区域内提高还是比较现实。从微观上来看就是要利用这次机会释放价格泡沫。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提出,中国要保经济增长而不是保出口。这个认识,不光是短期的,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而对于一些准备趁此机会出海抄底的观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抄底还需谨慎,我们的管理能力有限,也不清楚美国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