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金融危机是百年机遇
时间:2008-10-22    来源:世界能源金融网    阅读:1547次   

    昨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谈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中国此次在战术上会有损失,但战略上是“百年未有的机遇”。汤敏的观点得到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极力肯定。

  汤敏在研讨会上表示,在解决这个危机以后,一定会造成全世界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重组或重新洗牌、重建,这个对中国来说意义特别重大。

  “我们过去长期依赖外国,过去30年都是跟着别人的规则做,'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但是这种国际惯例发生问题了,这正是我们诉求我们利益的时候了。”汤敏分析说。

  “汤敏说得特别对,机遇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中要有中国的声音,很多国际规则都是在民间酝酿了很长时间,再由政府摆到台面上去的。”吴晓灵在会后对早报记者说。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研讨会上表示,“美国的发展模式已证明为不可持续。中国也要调整发展模式,不能沿用配合美国的那一套做法。”吴敬琏认为,由于美元为信贷货币,并非与黄金挂钩,中国拥有的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实不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其中泡沫很多。

  吴敬琏还警告,如果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对中国经济将是件“大伤元气的事”。他表示,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要继续,首先是不能误解“产业升级”。人们对“产业升级”存在错误的理解,以为产业分为一级一级的,其实升级就是附加值的提升。

  吴敬琏强调,地方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强逼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吴敬琏最近去广东调研,了解到许多企业销售附加值低。他同时也发现,有的地方为促进产业升级,把一些企业强制搬走,腾出地方,不搬就增加税费。
  吴敬琏认为,应该学习1998年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就业的成功经验,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研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说,“中国经济周期处于一个改革期,可能需要选择那些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改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则进一步指出,应该警惕因为国外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倾向——否定改革开放30年的方向。
  中国应参与重组国际货币体系
  除了一些积极应对的措施外,昨日,很多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金融风暴是中国经济百年难遇的大机遇。他们认为,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将会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绝不能缺位。
  走出去释放泡沫
    很多经济学家在论坛上都表示,要想避免经济硬着陆,就必须坚持全球化的策略,通过走出去释放泡沫,避免经济下滑过快。
  “所谓热钱流出,最糟的是在其他国家资产价格下调到比较合理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泡沫凸显。”哈继铭强调,我们应当走出去,我们的优势可能还不是在仅仅收购金融机构。
  郑新立也表示,我国应该利用19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坚定走出去,解决制约中国长远发展的两大难题———技术和资源。郑新立强调,一方面我国可以通过并购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技术资源解决我国技术瓶颈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到海外市场购买更多的战略性资源产品,如铁矿、铜矿、铝矿、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