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如何保增长
作者:宋华    时间:2008-10-20    来源:深圳商报    阅读:1575次   
    全球金融动荡,主要国家央行纷纷注资救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事实。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动荡是否结束?各国央行注入的大量资金是否能够挽救衰退的经济?对中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之际该如何应对?在周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十周年研讨会”上,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如何看待长短期趋势

  目前,欧美各国央行先后注入数万亿资金来救市,全球金融危机是否能够就此止步?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看法谨慎。他说,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出现了五次冲击波。据有关研究机构称,还会有三次冲击波,可能明后年出现的冲击波还要严重。“现在采取了一些措施,可以缓解当前的矛盾,但不会最终解决其矛盾。美国现在出现的问题是长期赤字累积的矛盾。”郑新立补充说。

  中金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国际金融危机要走三个阶段,我们正在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第二个阶段就是蔓延到信贷危机。第三阶段是实体经济萎缩。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指出,现在国际经济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但必须非常清醒、冷静地认识到,有几个趋势是不但没有变化,可能还会延续的: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化,可能政府的角色会有些调整,但是整体的趋势是没有变的;二是全球化趋势还会继续发展,继续深化;三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基本状况没有变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清醒地看到这些中长期的趋势,在防范当前的经济危机中真正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说坚持改革,坚持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刘鹤强调。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表示,尽管全球发生了危机,但市场经济仍是相对最好的经济制度。这不会因为危机而改变,危机可能要改变政府的作用。“我们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我们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因为此次危机而改变”。

  其次,樊纲指出,全球化永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类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次的问题不在于全球化,在于全球治理结构出了问题,包括货币。“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且我们只有通过全球化才能发展自己,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2、中国机遇何在

  “这次危机在战术上我们会有些损失,但是在战略上这是我们50年甚至百年未遇的大机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在解决这个危机以后,一定会造成全世界整个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重组或是重新洗牌、重建,这正是实现我们利益诉求的时候了。”

  他指出,目前危机暴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球经济体系缺乏一个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就几个国家为主,而且对这几个国家没有约束,它可以自己印钞票。第二、在资金全球化流动的时候,没有一个全球化的监管体系。第三、这个体系基本是发达国家的,但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实力非常强。“在新的体系构建里,我们诉求应该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汤敏强调。

  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认为,全球的金融格局特别是它的游戏规则可能要发生变化,最近法国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呼吁七国的首脑一起坐下来讨论新的制度,但是他没有邀请发展中国家参与。参与式的开放,首先要从争取参与式的资格开始,然后参与它的规则的制定,如果失去这个机会,将来我们可能还要承受为金融危机埋单的过程。

  经济学家郑新立指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危机之中至少有三个机遇值得研究。首先,以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他认为,美国经济下滑,中国出口未必会降。但如果出口降了,正好逼着我们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

  其次,利用中国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坚定走出去,解决中国长远发展的两大难题。一是技术瓶颈,通过并购国外有较好技术资源但陷入经济困境的企业,来提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聘请国外高级工程师,解决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难题。二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的瓶颈,走出去,获得更多的资源勘探权,开发权。“这1.9万亿美元买一些实体的东西,兼并一些企业,买一些资源的勘探权、开发权。”郑新立总结说。

  此外,郑新立指出,要抓住机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要有相应配套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完全的可兑换等等。如果趁这个机会,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周边国家的储藏手段,成为一种交换手段。”郑新立补充说。

  经济学家哈继铭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面临的机遇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有。宏观方面要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眼前来看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太可能的,在区域内提高还是比较现实。

  同时,哈继铭指出,要利用这次机会释放价格泡沫。现在国内外资产价格整体下降,所谓热钱流出,最糟的是在其他国家资产价格下调到比较合理的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泡沫凸显。我们应当走出去,我们的优势可能还不在于仅仅收购金融机构。

  3、保增长重在刺激消费

  毫无疑问,中国在经历自身经济调整的时候遭遇了恶劣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走势正面临内外因素困扰。

  在中国遇到的许多挑战中,哈继铭特别提到,中国经济接下去的调整可能是多元的。他分析,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经历过三次经济下降,这三次当中,没有一次经济的下降调整是在三年内完成。这次情况可能更糟。其理由是,全球经济现在进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从国内看,与此前中国经历的经济下降相比,出口比原来高,此前没有出现房地产价格下降,非公有经济占比例很高。

  左小蕾直言,“后次贷危机时代,美国会反思并可能改变其依赖外部借贷来促经经济增长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短期内要应对金融海啸,从长期来说,我们要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增长的再均衡模式的改变,一定要非常注意我们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改变,短期和长期我们保增长,不是应该保出口,而是要保内需,保内需应该去保投资”。

  左小蕾说:“我们总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把大家的储蓄从银行里调出来,用居民的储蓄来支持消费”。她认为,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刺激消费,然后再生产,再投资,将内需调动起来,关键还是收入分配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启动消费,拉动投资,在总需求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长期的战略变化。

  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许善达也表示,要研究以后中国的发展,确实要转向扩大内需,但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问题,要看到中国扩大内需和美国扩大内需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有支付能力的。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建议,要启动消费,政府应该考虑拿出钱来解决问题;同时,政府最重要的是应把钱花在社会政策上,来解决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