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平稳复苏?各路专家出谋划策。昨天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9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年会主题是:“全球化趋势与中国科学发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提出,教育具有反周期的功能,在危机的时候可优先发展教育。目前中国公共财政在教育上投入占GDP比重是3.3%,与很多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差距。
蔡昉以美国为例说明教育在反经济周期的功能。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两次遭遇经济萧条的时期,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形成了生产经济社会的基础。30年代,作为反周期的社会政策,扩大了教育,延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当时美国高中扩招了一倍,大学扩招了50%。40年代战后,美国的情形有点像中国今天的情形,没有外需,企业难以为继,又有1200万的军人回到国内。但他们实行了退伍军人权益保障法,让这些人上大学,或者学院,1200万人中大概有800万人取得了更高一级的学历,加上30年代、40年代这两次形成了美国人力资本的大幅度的积聚,为后来的美国经济繁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昨天,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参加“中国经济50人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复苏与否与股市是否反弹没有必然联系。吴晓灵表示,如果中国经济的结构不调整,经济不可能真正复苏。“外需没有,内需上不去,高投资又不可能持续,怎么可能真正复苏呢?”但她同时指出,不能说经济不复苏就没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