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國經濟“智庫”建議新增國家間協作減排機制
作者:姬少亭    时间:2009-12-08    来源:新华社    阅读:1041次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姬少亭)中國經濟50人論壇課題組8日在京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站在發展中國家角度,建議建立新的國際合作機制,促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減排合作。

    “許多評論認為,哥本哈根談判存在失敗的可能,而談判一旦失敗,就需要新的機制激勵國際合作,尤其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說。

    中國經濟50人論壇課題研究小組8日發布新書《走向低碳發展:中國與世界——中國經濟學家的建議》,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出謀劃策。書中建議新增第三種協作減排機制“國家間協作減排計劃”(ICP),強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碳減排中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以促進發達國家按其應負起的責任,進行必要的資金與技術轉移,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實現更多的減排。

    研究小組負責人樊綱指出,這是中國經濟學家首次向全世界係統、完整地表達對全球氣候變暖和減少碳排放問題的觀點和建議。

    該書指出,目前世界上僅有兩個國際協作渠道:清潔發展機制(CDM)和多國基金機制。這使得當前國際減排協作存在一些問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太少;資金和技術轉讓發生在私人部門之間,難以實現大量公共設施以及國家層面的研發和試驗計劃的投資。

    樊綱說,ICP機制比CDM機制更加靈活,不需要所有國家一致通過,而只要在雙邊或者多邊談判中達成協議即可,這使得發展中國家可以更多地參與到碳交易中來。

    “這一建議可以看作是為‘後哥本哈根時代’準備的策略,”樊綱說。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7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會議將就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後,溫室氣體減排指標重新作出安排。

    同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共同發表的《走向清潔——中國低碳發展的經濟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主要的高碳強度行業急劇消減碳排放,同時仍然保持經濟增長和實現其發展願望,是可行的。

    這份由中國、瑞典、德國、英國和美國專家共同完成的報告指出,中國通過提高能效和發展清潔技術等途徑,可以實現2050年全球升溫低于2℃的目標所要求的減排。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院執行院長約翰·洛克斯特略姆說,中國可以通過開發清潔技術實現低碳發展,同時可以考慮通過碳稅等政策法規實現結構調整。他認為,可以通過技術轉移增加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使得中國在產業鏈中處于更上遊,從而達到減排的目的。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一批中國經濟學家于1998年在京共同發起組成的獨立的學術群體,目前已成為中國經濟學家討論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一個重要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