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经济“智库”:应新增国际减排协作机制
时间:2009-12-08    来源:网易财经    阅读:1700次   

    网易财经12月8日讯 中国经济50人论坛课题研究小组今日发布新书《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建议建立新的国际合作机制,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减排合作。

    报告建议,新增第三种协作减排机制“国家间协作减排计划”(ICP),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中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促进发达国家按其应负起的责任,进行必要的资金与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实现更多的减排。

    研究小组负责人樊纲指出,这是中国经济学家首次向全世界系统、完整地表达对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问题的观点和建议。

    建议国际减排协作增加第三机制

    “许多评论认为,哥本哈根谈判存在失败的可能,而谈判一旦失败,就需要新的机制激励国际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

    “这一建议可以看作是为‘后哥本哈根时代’准备的策略,”樊纲说。据他介绍,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国际协作渠道: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多国基金机制。这使得当前国际减排协作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太少;资金和技术转让发生在私人部门之间,难以实现大量公共设施以及国家层面的研发和试验计划的投资。

    报告指出,ICP机制比CDM机制更加灵活,不需要所有国家一致通过,而只要在双边或者多边谈判中达成协议即可,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多地参与到碳交易中来。

    中国可以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

    研究报告称,在未来的四十年中,中国可以在实现发展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达到全球升温低于两摄氏度目标所要求的减排。中国在建筑、工业、交通和电力行业均有很大的减排潜力。中国将受益于早减排,立即行动是保证全球升温低于两摄氏度可能性的关键。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约翰·洛克斯特略姆说,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清洁技术实现低碳发展,同时可以考虑通过碳税等政策法规实现结构调整。他认为,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得中国在产业链中处于更上游,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这份报告还对中国未来的减排做了建议,报告指出:中国应继续开展“无悔”减排,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和改革规制手段;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实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激励措施,例如开展碳交易,征收能源税/碳税以及采取各种财政政策;加大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研发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节能减排协作。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由一批中国经济学家于1998年在京共同发起组成的独立的学术群体,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家讨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一个重要场合,有中国经济“智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