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国如何抓住低碳增长机遇
作者:晓岩    时间:2009-12-09    来源:中国财经报    阅读:1325次   
    日前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共同发布的《走向清洁——中国低碳发展的经济学研究》显示,在未来的40年中,中国在使负面经济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并借此实现多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由中国、瑞典、德国、英国和美国专家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改进建筑设计、设定家用电器标准和使用能源强度较低的材料来提高能效;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城市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质能及小型水电站;道路交通中使用电动车辆;新建燃煤发电厂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开展与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的国际合作机制等途径实现2050年之前的碳减排目标。并且,这些途径也将为中国提供改善能源安全以及使中国经济在国际价值链上升级的机遇。

  组织了本项目中方研究的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低碳中国是一个具有更大的服务产业、更先进的劳动者技能和更少环境退化的国家,这种转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十个碳强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这意味着,相对于经济活动水平而言,碳足迹很高。而目前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官方也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为2030年到2040年之间。

  有观点指出,现在的低碳价不能为低碳转型提供足够强的激励机制。对此,该报告建议,逐渐取缔化石燃料补贴,并通过征收碳税等方式实现较高的碳定价。同时,由于高收入国家是全球碳排放的主力军,需要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来负起减排责任。为实现这一点,该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国际融资机制——“国家间协同减排计划”,作为技术转让融资的更广阔和更高效的方式。

  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虽然将会对燃煤发电厂和一些重工业造成打击,但也会创造新的“绿色工作岗位。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装风力发电机的数目超过了美国。同时,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也在增长,目前中国有50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并且在电动混合型车辆的批量生产方面领先。

  专家认为,即使在困难的经济时期,气候变化行动仍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非成本。这样的转型对中国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来说都并非易事,但却是可能和必要的,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