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吴晓灵:建立福祉指数取代GDP导向
作者:柳建云、赵琳琳    时间:2010-02-27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1639次   

    本报北京讯(记者 柳建云、赵琳琳)中国经济50人年会26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演讲中指出,想克服GDP导向的政府行为,就应考虑在“十二五”规划中改进人民福祉。

    吴晓灵指出:“十二五”是经济转型也是社会转型,转型关键在于机制:微观是企业机制,宏观是政府的行为机制。

    她认为,企业的微观机制是否正确,取决于能否真正解决平等保护所有产权。“中国最大风险在于现在没有落实保护产权,于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财产转到外面获得一个身份,有的人在外面发展了,有的戴了一个帽子(变成外国人)。另一个担心则是现在的富二代很多都没有父辈创业精神。”

    而政府机制方面,吴晓灵指出,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掌握了世界任何一个政府都没有的资源,政府行为的正确与否对一个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对于克服GDP导向的政府行为,她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以改进人民福祉为目标。

    “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提幸福指数,但是我觉得很多是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国家提出小康社会,提的目标都是客观指标、物质产品指标,福祉是民间很古老的一个说法。”

    吴晓灵介绍说,人民福祉指数体系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4个部分,4个指标下面包括:居民生活(收入与消费),社会环境(安全感和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等),在这之下还细分为46个小的指标。

    吴晓灵认为,用一个能够反映客观情况和主观情况的福祉指数体系来引导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比地方政府总是单纯追求GDP有进步。

    “未来5年到10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高通胀、低利率时期,危机不断,因此,发达国家不敢轻易使经济刺激政策退出,这样的国际环境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