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7日专电(驻京记者王虎)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0年年会昨天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十二五’规划:改革与发展新阶段”。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为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言献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十二五”规划很可能是一个处于历史拐点的规划。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建议,“十二五”期间,应该论证并编制一个能够反映主客观实际的人民福祉指数体系,并以该指数体系为参照,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她说,人民福祉指数体系是否应该包括4个部分,即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中国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后,应具有第二代转型思路。他说,与经济转型相比,中国社会转型更加滞后,应把后者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未来10—30年两个转型如何相互推动是一个根本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中国需要进行第二轮转型。他说,要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结构转型,为更长期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第二轮转型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提醒,“十二五”期间的最大风险,是防止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崩盘,应该用调控通胀的方式来调控房地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一个权威准确的房地产价格指数,而且这个指数要有社会容忍度,并建立房价问责制。
“50人论坛”聚集了中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并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近50位知名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于每年初对经济大势的研判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