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中美经济学家会商后危机时代合作之道
作者:徐 涛    时间:2010-09-17    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1666次   

9月14日,第二届中美经济学家颐和园对话会举行预备会。参会的中美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金融、贸易、投资、就业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并取得诸多共识。专家们认为,沟通与合作是引领世界走出危机的正确道路。

时隔一天,颐和园对话会的全体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副主席威廉欧文斯、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肯尼斯戴穆、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委员劳拉泰森等美方专家,与樊纲、郑京平、张曙光等中方专家就上述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樊纲表示,在颐和园对话中,中美双方专家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大家都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拉动美国就业、实现贸易平衡作用不大。目前,人民币确实处于升值通道中,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民币大幅度地上下波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稳定无益。他强调,在后危机时代,面对复杂的形势,中美双方应互相帮助、携手前进,共同解决问题,以实现贸易平衡。双方的政治领导人应以平和心态看待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现状。

就中美贸易问题,布鲁金斯学会客座资深研究员胡永泰在发言中表示,中美双方专家认为,在解决双方贸易中的现存问题时,中美双方都要有所改变,中国要增加消费、增加进口;美国则必须进一步提高储蓄率,同时消减军费用以增加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支出,这有利于减少财政赤字,并改善居民的保障水平。

胡永泰说,参与对话的中美专家一致认为,除双方各自的努力外,中美还要携手合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WTO作用,支持多边自由贸易,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日完成;另一方面,在 G20的框架内,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经济的尽快回暖,力求避免经济的二次探底。如果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提供适宜的温床。

郑京平在讨论中表示,美国总储蓄率的进一步提升对美国走出危机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从历史数据看,美国总储蓄率的高低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自律高度相关。

他说,1945年~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存续期间,美国的总储蓄率为21.1%;1975年到1985年间,这个数字下降到19.2%;1986年~2002年间,总储蓄率为16.6%;而到了2003年至2010年间,美国的总储蓄率平均达到13.5%,2009年、2010年更是降到11%左右的水平。这从一个方面说明,通过贬值美元不一定能提升美国的总储蓄率。

张曙光也在发言中强调,中美双方的合作对走出危机无疑十分重要,也有利于尽早实现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要互惠互利、分担成本。不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双方的合作将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