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呼吁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新秩序
作者:徐涛 时间:2011-09-14
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1398次
“第三届中美经济学家颐和园对话会”昨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全体大会。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樊纲在发言中强调,目前的国际货币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问题。未来世界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将取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将取决于我们能不能逐步走向一个新的货币体制。
樊纲表示,选择某种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是多种货币比较的结果。正是基于美国二战之后的强大,以及美国所拥有的巨大黄金储备量等因素,美元才最终成为了国际货币。但是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金融危机、公共财政危机、国际资本恣意流动等,都暴露出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未来世界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将取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将取决于我们能不能逐步走向一个新的货币体制。”
他建议,能否用现在的特别提款权作为一个基础,向前进一步发展,逐步走向一个比较统一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必须从现在开始进行更多思考。”
对此,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郑京平表示赞同。他强调,国际货币的储备体制需要改变,“关键是怎么改。”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有三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仍以一种主权货币为主,这也是现行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少数几种主权货币相互竞争的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构建超主权货币。前两种模式需要相关国家有限让渡货币政策主权,而后者需要有一个好的决策机制和支付信用体制作为保证。而且这种模式需要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以取信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要接受约束。
“这个过程肯定是一个漫长、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研究设计合理的目标模式,逐步过渡。另一方面,一定要通过发展,为过渡到目标模式创造条件,为建立新的秩序赢得时间。要通过发展,设法保证全球金融市场和汇率市场的基本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郑京平说。
就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问题,樊纲表示,中国目前仍在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经常项目的顺差,更多的是来自资本项目的顺差,来自外资的流入,其导致的不平衡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控制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做出正确选择,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对此,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张燕生表示,中国顺差增长过快,其中一半的贡献来自于在华跨国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快速升值不能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